张元常挽歌二首

张元常挽歌二首朗读

《张元常挽歌二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张元常的品德和才能,以及他在政务中的作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为吏文无害,临民政不苛。
浑金生自美,古井澹无波。
方喜风鹏举,旋闻隙驷过。
善人宜寿考,报地定如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赞美张元常为主题,表达了他在担任官职期间的优秀品质和为政务的贡献。

首先,诗中提到张元常的文采无害,他在处理文书时没有任何过失,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廉洁和能力。其次,他在处理民政时不苛刻,对待百姓宽容和公正,体现了他的仁德和善治。

诗中的"浑金生自美,古井澹无波"表达了张元常高尚的品质和深不可测的才能。他的品德如同纯净的黄金一样美丽,他的才能如同古井一样深沉平静。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张元常的功绩。"方喜风鹏举,旋闻隙驷过"意味着他在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时刻保持谦逊,不断努力进取。

最后两句"善人宜寿考,报地定如保"表达了对张元常的祝福和赞美。善良的人应该长寿,他的功德将会得到地神的保佑和回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张元常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为政务的贡献,同时也传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

猜你喜欢

入夜秋砧动,千声起四邻。不缘楼上月,应为陇头人。

()

新秋亦已清,况是经雨后。良朋亦已欢,兼之叙故旧。

集坐碍广堂,深语达昏昼。率意口不择,更端每错谬。

()
棹落归云底,帆飞夕照间。
趣予为白社,极目是西山。
芦雪新须鬓,枫丹昔面颜。
炊迟饿已惯,酒贵醉能悭。
()

衮衮天机新,

()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尝有一物,不被无常吞。

()

山中有猎者,设网张四隅。稚獐为所絓,性命悬庖厨。

母獐至网外,踯躅相悲呼。明知猎者意,于己并觊觎。

()
巅峰一望水深潭,谁解缘情语话堪。
暗室自开明日月,道心奇异老山奄。
研穷妙理真消息,诫忌先贤让不贪。
稽古尚为今法则,愚蒙太甚苦谈谈。
()
陂泽连山脚,风烟接海滨。
孤鸿悲远客,残菊伴陈人。
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老翁殊耐事,一笑自回春。
()

燕山三月初三夜,听得啼鹃第一声。
同是小楼孤烛下,主人熟睡客惊心。

()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懽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修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

两河兵已偃,处处见归舟。日夜故人散,江皋芳树秋。

楚云伤远思,秦月忆佳游。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俦。

()

性癖耽幽赏,孤亭背郭高。望疑玄草地,兴似竹林豪。

池水凉生月,松风晚带涛。捲帘无一事,痛饮读离骚。

()

萧洒东堂秋正皎,思寻一径上幽亭。天生乔木为攲盖,地借群山作画屏。

有志休官头未白,多情好客眼偏青。知公故欲来高处,目送飞鸿在杳冥。

()
酾酒椎牛出度支,绣袍错甲好男儿。
书生握算休辞费,尽扫穹庐君始知。
()

莫向黔中路,令人到欲迷。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

树隔朝云合,猿窥晓月啼。南方饶翠羽,知尔饮清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