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州挽词二首。宋代。黄庭坚。礼数最优徐孺子,风流不减谢宣城。那知此别成千古,未信斯言隔九京。落日松楸阴隧道,西风箫鼓送铭旌。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李濠州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礼数最优徐孺子,
风流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
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
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
陇水长寒呜咽声。
诗意:
这首诗词是黄庭坚写给李濠州的挽词,表达了对李濠州的思念和对其品德的称赞。诗中提到了两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徐孺子和谢宣城,暗示了李濠州在礼节和风度方面都与他们不相上下。然而,黄庭坚感叹道,他并没有料到这次离别将成为千古留存,他对李濠州的言辞和思念并没有被人信以为真,就像是相隔遥远的九京一样。诗的结尾描述了夕阳下松树和楸树的阴影,西风中箫鼓的声音送行,以及黄庭坚对李濠州的深切思念和悲伤之情。他感慨善良的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但此刻的陇水却长时间地寒冷,发出呜咽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黄庭坚对李濠州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李濠州与徐孺子、谢宣城的对比,凸显了李濠州在礼节和风度方面的优秀品质。然而,黄庭坚的词句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可和理解,他的思念和言辞仿佛隔绝了九京般遥远。诗的末尾以景物描写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黄庭坚对李濠州的深深思念和悲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流动,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金山窦觉师。宋代。沈辽。不安圳亩强西游,二月春风占渡头。寄语道人莫相笑,归时迎我到瓜洲。
谢安东山图。明代。孙绪。世人多外慕,江湖忧庙廊。一朝践枢要,手束心徬徨。志累气莫任,力分翮易伤。所以古贤哲,养慧韬锋铓。有目耽林泉,有耳耽丝簧。忽起持大柄,倒景回天光。如发万石弩,直前谁敢当。又如决洪流,惊涛吞大荒。乃知东山谢,志不在红妆。
柳梢青(游女)。宋代。蒋捷。学唱新腔。秋千架上,钗股敲双。柳雨花风,翠松裙褶,红腻鞋帮。归来门掩银釭。淡月里、疏钟渐撞。娇欲人扶,醉嫌人问,斜倚楼窗。
和周秀实田家行。宋代。王庭圭。旱田岁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先输官仓足兵食,馀粟尚可瓶中藏。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咸池洗日当青天,汉家自有中兴年。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无忧方熟眠。
西江月。宋代。周紫芝。画幕灯前细雨,垂莲盏里清歌。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今夜尘生洛浦,明朝雨在巫山。羞蛾且莫斗弯环。不似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