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阻雨二首

京师阻雨二首朗读

《京师阻雨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深泥漫漫污后土,
长安闭门三日雨。
顽云不动风伯愁,
飞电更相雷师怒。

阳乌力弱不自持,
天漏已宽无石补。
麦蛾禾耳不足忧,
当念为鱼救无禹。

中文译文:
大雨过后,京师的土地被深深的泥浆覆盖,
长安城门紧闭,连续下了三天的雨。
顽固的云彩不肯散去,风神伯爵也感到忧愁,
闪电更是频繁,雷神也显得愤怒。

太阳乌鸦的力量微弱,无法支撑自己,
天漏已经宽大,没有石头可以堵住。
麦子的蛾虫和稻谷的穗耳并不足以引起忧虑,
我们应该想到,就像禹治水一样,为了拯救无助的鱼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京师(即长安)遭受连续大雨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深泥漫漫的污浊土地,以及长安城门紧闭三日的雨,表达了大雨给京师带来的困扰和封闭的局面。

诗中提到的顽固的云彩、风神伯爵的忧愁,以及频繁的闪电和愤怒的雷神,进一步强调了大雨的威力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

接下来,诗人以太阳乌鸦力量微弱、天漏已宽无法堵住等形象,暗示了人力的无力和无法改变自然的力量。

最后两句诗提到的麦子的蛾虫和稻谷的穗耳,并引用了禹治水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思考。他呼吁人们要关心和拯救那些无助的生命,就像禹治水一样,为了拯救鱼儿而努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大雨带来的困扰和自然力量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对于拯救弱者的呼吁。同时,通过运用禹治水的典故,诗人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

猜你喜欢

()

团团俯众岫,岩峦夐茜峭。凿磴曲盘空,沿溪共缭绕。

阴壁炫霞光,残林间疏照。始入洞如迷,屡穷胜未了。

()
十顷西池碧近天,春深调马教龙船。
至尊勤政欢嬉少,企望銮舆又七年。
()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
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

秋风一来林院深,开户自弹焦尾琴。丛木寒凉独鹤白,乱云高下群山阴。

老天有月照閒坐,清夜无人同苦吟。古来穷饿得不朽,我生与世空浮沉。

()

无我那虞物所侵,从教物与我相寻。

云头翻墨任浓淡,山顶泼蓝随浅深。

()

鹿群相受岂能成,鸾凤终须万里征。何况故乡贫与贱,苏秦花锦事分明。

()

冠带桥门拥,曾披星斗文。属鞬寻耿贾,投笔远渊云。

献纳频三接,平反自一欣。凄凉真率会,鸥鹭也离群。

()

有唐三百年,绝出阳冰篆。最怜怡亭序,笔画兼众善。

磨崖深云间,人迹到应鲜。亦如大君子,隐晦久而显。

()

南方间气旋贞会,北阙英标动圣颜。双手已占擎日月,三元仍见重江山。

堂空篆袅人千古,榻静阴浓客半閒。共倚竹松赓唱罢,峰高天外水潺潺。

()
轻阴不隔团团月,遗俗犹传缓缓歌。
踏雪看灯知不恶,宜春酿酒恨无多。
()

李白坟三尺,嵯峨万古名。因君还故里,为我吊先生。

晴日移虹影,空山出鹤声。老郎闲未得,无计此中行。

()

积镪多金生怨尤,一温饱外更何求。自甘韬遁陶元亮,不爱赢馀马少游。

何取累累兼若若,终成莫莫与休休。花前适意三杯酒,万事忘机对白鸥。

()

谁把閒愁付绿杨,我疑浑是别离肠。每教啼鸟呼春色,更共平芜送夕阳。

山下人行云惨惨,渡头船去水茫茫。高楼亦有思归客,莫望天涯寻故乡。

()
维校在乡,示民有防。
入孝出悌,为忠为良,斯邦家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