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道中二首

海州道中二首朗读

《海州道中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舟夜行秋水广,
In a solitary boat, I travel through the vast autumn waters,
秋风满帆不摇浆。
The autumn wind fills the sail, yet the oar remains still.

荒田寂寂无人声,
The desolate fields are silent, devoid of human voices,
水边跳鱼翻水响。
By the water's edge, fish leap and create ripples.

河边守罾茅作屋,
By the river, a thatched hut stands, guarding the fishing nets,
罾头月明人夜宿。
Under the moonlit net, someone finds shelter for the night.

船中客觉天未明,
A passenger on the boat awakens before dawn,
谁家鞭牛登陇声。
Whose household's whip and cattle can be heard climbing the hill?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海州道中的景象。诗人乘坐孤舟,穿越广阔的秋水。秋风吹拂着船帆,但船桨却静止不动。周围的田野荒凉寂静,没有人的声音。水边的鱼儿跃出水面,激起涟漪。河边有一座茅草搭建的屋子,用来守护渔网。月光下,有人在渔网下找到夜晚的住所。船上的乘客在天亮之前醒来,听到了谁家的鞭声和牛儿登上山坡的声音。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人类与自然的亲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类生活的思考。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宁静、深沉的诗意。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

猜你喜欢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
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
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
()

桥夜寂行舟,天影淡空水。独有无事僧,往来明月里。

()

泮上分襟忆昔年,都门相见欲华颠。细谈旧事连三日,喜拜新恩下九天。

舄化双凫春水外,琴随一骑夕阳前。优才况是山深处,无事长歌白雪篇。

()

问东风、樱桃湖上,燕莺多少归去。石龛灯晕摇凉碧,梦影瘦堪如许。

天欲曙。听百八钟声,敲落桐枝露。愁来谁主。只觅几摊笺,拨炉爇茗,细酌枕边句。

()

拜秋月,秋月浸秋魂。一点灵犀通碧落,半行征雁去黄昏。

风露立无痕。

()

抚遍檐松偃蹇枝,小窗惊见玉参差。却看尘土无容地,似与琴尊有素期。

声散午风醒客梦,影分凉月动吟髭。虞庭正议箫韶事,莫遣伶伦左右知。

()
暖酣翠袖倚清妍,露洗轻红待举鞭。
娇懒不知春二月,风流堪聘晋诸贤。
天生富贵家何在,花有神仙谱未编。
谁锁二乔深院落,只将愁思过年年。
()

惟尔学者,夙夜有恪。循端致曲,实充实扩。昭兹本善,以踵先觉。

观其回通,亦底克乐。

()

平生所历最崎嵚,不觉周南岁月深。
拙宦元无金润屋,悼亡新有雪盈簪。
凄凄德曜齐眉案,草草黔娄覆首衾。

()

今日天气佳,忽思赋新诗。
春光挟晴色,併上桃花枝。
白云浩浩去,天色青陆离。

()
青骢晓转绿槐阴,金碧重重魏阙深。
洞裹天花长带露,门前畏日自流金。
云台朱槛邻星斗,石室牙签照古今。
宦学从来难两得,君恩优假是书林。
()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
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

()
昔日里中旧,今为幙下英。
烟波归楚国,风月满都城。
食有江鱼美,时无羽檄惊。
他年傥行县,肯使折腰迎。
()
冬十有二月,朞三日六旬。
高怀局宇宙,良会惜参辰。
乘兴访安道,扣窗呼孔宾。
袭人薰蕙若,夺目烂犀珍。
()
良马既闲。
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
右接忘归。
()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
烈暑元知不可逃,天将清夜付吾曹。
小舟行处浦风急,健鹘归时山月高。
愚智极知均腐骨,利名何啻一秋毫。
等闲分得吴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