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鹿在吃苹果的时候仍然想念它的伴侣,
鹤冲破云霄后仍然思念归乡。
家乡的山峦无法忍受隐匿在何处,
我虚空地低头忏悔昨日的过错。
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的鹿和鹤都是象征着自由和归乡的动物,它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伴侣,但即使在各自的境遇中,它们仍然对归乡有着强烈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方面,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的描绘,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鹿和鹤都是自由的象征,它们的思念之情与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相互呼应,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诗词的结构简洁明了,用词精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整首诗词通过对家乡的思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使读者也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闻警。明代。韩上桂。塞外飞传警,边兵杀气连。将军离细柳,天子发甘泉。画角吹霜冷,雕鞍洒血鲜。匈奴今未灭,永夜枕戈眠。
嵩山望幸。唐代。薛存诚。峻极位何崇,方知造化功。降灵逢圣主,望幸表维嵩。隐映连青壁,嵯峨向碧空。象车因叶瑞,龙驾愿升中。万岁声长在,千岩气转雄。东都歌盛事,西笑伫皇风。
送孙巡检赴崖州。明代。金幼孜。迢递崖州海尽头,一官南去苦难留。五更风雨鸡催晓,万里河山雁报秋。久别谁怜长作客,还乡那得与同舟。如君才力终登用,莫叹淹留滞一州。
喜雨谣。明代。倪岳。寒芒万丈飞天锋,东西交射层霄中。火云盘礡不肯散,焰光时作烧天红。六鳌屃屃撼坤轴,却送江南三月风。喧豗捲尘蔽白日,咫尺浮翳成昏蒙。两丸黑白互荡激,十日始怜后羿功。相逢尽道水脉涸,巢湖有路行人通。高田低田总如赭,踏车不救秧苗空。庙堂祝币来群公,纷纷走谒缁黄宫。痴童呼天口欲裂,天亦不闻如耳聋。我意天应悯赤子,似恶此举真愚庸。片云不生暑威炽,嗟我绝望心力穷。五月九日水羊舞,忽然雨脚来濛濛。夜深萧飒飞转急,决渠涌壑来神工。我知此雨岂人力,枯槁振起生意融。我不愿天能雨豆,谁解作粥苏疲癃。我不愿天能雨针,谁解补衮为华虫。但欲此雨滂沱足三日,叱咤海若鞭苍龙。河流滔滔通万漕,田畴拍拍酬三农。拟效周诗赋云汉,载仰帝德歌年丰。
寒夜晓起呈斯远。宋代。赵蕃。黄昏月甚佳,夜半风忽起。直疑天又变,况觉寒逾水。破衾不能温,曲身岂复论。窗明亟问似,霜里明朝暾。梅开何处树,索莫谁能顾。被褐复扶筇,从君觅诗去。
惠阳伤乱。明代。黄克晦。东粤重来倍黯然,荒村古堡暗苍烟。山中故老无归业,水上新民未种田。江燕春深巢树腹,野狐日落吠溪边。东风那管乱离事,草色藤花似往年。
任所寄乡关故旧。宋代。周敦颐。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题陈胜林园。唐代。皇甫冉。闭门不肯偶时人,荒竹闲园莫厌贫。腊后春风能几日?家中芳草自相亲。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二绝。宋代。梅尧臣。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双眼滟秋波,两脸凝春雪。尊前初见处,琴心绝。千磨百难,石上琼簪折。人非天样阔。车马难通,奈何没个关节。
深盟密约,啮臂曾流血。须知弦断有,鸾胶接。别离日久,转觉归心切。先把新词说。憔悴相容,怕伊相见离别。
满路花/促拍满路花。宋代。杨泽民。双眼滟秋波,两脸凝春雪。尊前初见处,琴心绝。千磨百难,石上琼簪折。人非天样阔。车马难通,奈何没个关节。深盟密约,啮臂曾流血。须知弦断有,鸾胶接。别离日久,转觉归心切。先把新词说。憔悴相容,怕伊相见离别。
过介庵旧宅。宋代。赵蕃。悠悠西州路,惨惨日暮云。天不慦此老,世孰张吾军。成都扬雄宅,青山太白坟。可怜车马迹,不如鸥鹭群。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唐代。刘禹锡。丞相新家伊水头,智囊心匠日增修。化成池沼无痕迹,奔走清波不自由。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从来天下推尤物,合属人间第一流。
陪陈彦博编脩游永寿寺。明代。袁华。积阴不成雨,朝光散林丘。郊原春意动,荠麦青油油。东冈直如矢,隐见坼上州。孤塔倚天外,高城枕江流。江流去不返,逝者如斯不。所忻风日佳,散步行夷犹。岂惮冻泥滑,言往梓峰游。梓封竹树深,好鸟鸣相酬。梅蕊吹残香,飘雪沾衣裘。嘅想吕王孙,掉臂辞封侯。建兹阿兰若,施以良田畴。忆昨结搆初,甲子方一周。香镫夜达旦,奉祀绵千秋。志异蚩蚩氓,泯灭同浮沤。寿师禅门秀,参学踵前脩。神骏怜支遁,词华拟汤休。倒屐出迎客,茗供相延留。寒菘肥胜肉,采掇荐新篘。物岂有定味,适口为珍羞。语深俗虑释,水木生清幽。元龙湖海士,朅来客沧洲。留题纪雅集,佳句锵琳球。蹇予发种种,孤昧寡良俦。愿为蝇付骥,来往结绸缪。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 其一 野塘小隐。宋代。朱熹。传得希夷九卦图,归来不复梦荣途。野塘竟日无人到,读尽床头种树书。
读律 其三。清代。黄定齐。义正本仁育,信立智不违。上下亲疏间,尤指礼为归。咄哉申不害,但矜恣睢威。何者为《孤愤》,说更陋韩非。律学包五德,出彼乃入兹。堂堂复正正,谁似当代规。第云民可由,安得民共知。
葛阳舟中逢梁仲登闻已擢守均州喜而有赠。明代。欧大任。驿道传呼楚大夫,相逢犹为一停舻。法曹方奏筠阳绩,圣主新分竹使符。亭表沧浪犹德水,畴封参上是清都。君行藩牧吾能待,四百峰头玉杖孤。
迂拙。宋代。释文珦。迂拙不任用,於焉老云耕。曾非尚高亢,聊复辞送迎。孤踪类山鹿,幽意存柴荆。春薇撷初茁,秋菊餐落英。倦来唯宴默,兴到或游行。明目烟霞色,清听风泉声。万象毕昭明,四体常安平。纵诞殊有适,利禄非所荣。外物遗天地,真心齐死生。但愿绝知闻,怡我閒旷情。
和张养明九日人名绝句 其一。元代。吾丘衍。晋朝神器已危倾,天下飞尘尚未清。当日倘无王刺史,有谁携酒访渊明。
斜汉初看素月流。坐惊金饼出云头。华发萧然吹素领。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
莫待霜花飘烂漫。萍岸。更凭佳句尽拘收。解与破除消万事,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宋代。叶梦得。斜汉初看素月流。坐惊金饼出云头。华发萧然吹素领。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莫待霜花飘烂漫。萍岸。更凭佳句尽拘收。解与破除消万事,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
满庭芳 东亭桂。清代。顾贞观。径敞深秋,轮安满月,绿阴长对清圆。金泥衫冷,飒沓委金钿。五夜馚馧不绝,凉如水,胜挟飞仙。乘风去,蕊珠宫阙,能得几回眠。当年。携伴侣,小山沉醉,斗韵分笺。纵闲愁吹坠,不到觥船。欲觅狂欢旧梦,谁知在、曲阁栏边。凭记取,生香真色,写照属黄荃。
试院书怀。宋代。陈与义。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茫然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故人书报新种畦,东皋豆麦稻水西。更添庄屋成两脱,筑出涌路排沙泥。
柳插千本竹万个,鸡豚母子群相携。又倚前冈辟场圃,更下南泊来凫鹥。
得琏老庄僧书所报周悉且速东归既愧其勤因述书语为谢仍约官满就见。宋代。李之仪。故人书报新种畦,东皋豆麦稻水西。更添庄屋成两脱,筑出涌路排沙泥。柳插千本竹万个,鸡豚母子群相携。又倚前冈辟场圃,更下南泊来凫鹥。两年课役已似此,数岁渐可如山溪。吾师报地适我与,胸中莹彻真琉璃。一钱不敢力为尽,只得一饭仍鸡栖。我惭汩没落陷阱,眼前差路知几蹊。缅怀吾邦归未得,书来未读先酸悽。本无去来强絷缚,亦非颠倒随倾挤。万众过眼即他物,列鼎既饱均朝齑。明年定作一村老,非施委曲谁刀圭。
城头歌舞荐春卮,恰际华筵会转奇。瑶圃正当飞雪后,玉梅方在吐花时。
传筹公进千秋颂,抚景予添百感滋。记得石麟摩顶日,野狂初听鹿鸣诗。
立春前一日寿汪幕阜五十初度公始生之日为不佞乡举之年触景书怀欣慨交集。明代。王应斗。城头歌舞荐春卮,恰际华筵会转奇。瑶圃正当飞雪后,玉梅方在吐花时。传筹公进千秋颂,抚景予添百感滋。记得石麟摩顶日,野狂初听鹿鸣诗。
为云谷隐题谢周小儿卷后。元代。胡奎。登山莫采连城玉,云卿有子万事足。入海莫探明月珠,云卿有子知读书。五男二女古亦少,卿家得之如得宝。大者筋力强,幼者颜色好。问之何能得如是,周郎家有长生草。云卿食禄今八千,探囊谢医无一钱。此文可比柳州传,报以远大非空言。
空山十首 其三 山有泉。明代。郭之奇。我思诸泉,首标正直。嗟兹一勺,涵山之德。虽无异源,亦表殊色。高人可漱,下民所食。回壑奔溪,宗海是力。谓彼百川,同此无息。
学易。宋代。陆游。卒岁勿多求,壼餐与褐裘。心安由自足,身贵为无求。易化千年鹤,难驯万里鸥。闭门方学易,未暇揖浮丘。
乡人罗朝宗与兵部尚书京公有旧将往见之遇予。宋代。裘万顷。四时成岁秋云暮,九月肃霜天渐寒。有客褰裳涉鄱水,逢人剧口话长安。悬知欲听星辰履,厌见从来苜蓿盘。姑举一觞饯行色,无鱼长铗切休弹。
次韵李大著春日杂诗十首。宋代。喻良能。帝里春仍好,风和昼漏迟。但怀三釜乐,遑恤北山移。老大谙斑戏,空疏愧色丝。平生杜陵老,耿耿寸心知。
春阴会闻悬瓠不守。宋代。薛季宣。飘风吹百花,仰不见天幕。浮云何惨惨,去我止一握。园树暗无色,红芳旋凋落。摘索晚来雨,如丝度城郭。愁人故多情,对此乃非乐。羽书绛囊驰,伤春重沈著。方镐若泾阳,龙吟怨清角。归飞内提提,纥真问生雀。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书幽芳亭记。宋代。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