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秋匮甚慨然有感

自夏秋匮甚慨然有感朗读

诗词:《自夏秋匮甚慨然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万卷纵横眼欲枯,
老犹闭户诵唐虞。
故人谁复访生死,
邻父幸能通有无。

云子翻匙新稻饭,
天吴坼绣旧衣襦。
时平得掩松根骨,
也胜王孙泣路隅。

中文译文:

千万卷书堆叠,读得眼睛都要枯竭,
年老之时仍然闭户诵读唐虞的事迹。
故友们谁还能再次来访,一起探讨生死之谜,
邻居父亲幸运地能够通晓有无的道理。

云雾飘转间,煮熟了新鲜的稻米饭,
太阳穿透了旧衣襦上的补丁。
时光平静安详,将掩埋着松树根部的骨骼,
这种宁静胜过王孙们在路边哭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陆游在宋代写的,表达了他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周围环境的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陆游首先描述了自己沉迷于书海,阅读了许多的书籍,以至于眼睛都要疲惫枯竭。他在年老之时仍然独自闭门谛思,默默地诵读着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唐虞时期的事迹。这表明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

接下来,陆游表达了对故友们的思念和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感叹故友们谁还能再次来访,一起探讨生死之谜。这里的生死不仅仅指人的生死,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诗的后半部分,陆游将目光转向身边的人和事。他提到邻居的父亲幸运地能够通晓有无的道理,这表明他对普通人的智慧和平凡生活的赞美。他以一种平淡而真切的方式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云雾飘转下的新稻饭、太阳透过旧衣襦上的补丁等,这些细节中透露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流转的感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宁静平和时光的向往。他说时光平静安详,将掩埋着松树根部的骨骼,这种平静胜过王孙们在路边哭泣。这里的松树根部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而王孙们的哭泣则象征着世俗的名利和执念。陆游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宁静和淡泊生活的向往,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比追逐权势和财富更有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陆游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简朴生活的珍视。他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景象,表达了对平和宁静的向往,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比追逐名利更有价值。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承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

猜你喜欢

芒鞋明日踏晴沙,肯学渠侬走狭斜。
天井巷前休倦足,暗门城外把煎茶。
暂同佛屋僧庖饭,徐访姚黄魏紫花。
要及钱唐尚留钥,共揄吟袂缓归家。
()

小桥横绝两峰环,白日松风为掩关。
天半楼台矗金碧,直疑海上普陀山。

()
天兮高,地兮厚。
月为夜,日为画。
重阳定是九月九。
渊明采菊向东篱,山僧面南看北斗。
()

然传旨。下清吟专谢纸。帛迁延。笔书笺鑺见前。开微寡。擘悭心当舍下。

惠群仙。却酬君诗百篇。

()

戴斗疆陲笼曙华,更凭重阜切天涯。
安知玉殿开阊阖,日月星辰在帝家。

()

怅望晴云只在山,不堪炎熇满人间。纵横鱼辙犹濡沫,寂寞龙宫未启关。

䆉稏根枯连广陌,桔槔声断架空湾。向来霖潦今安在,愿藉天瓢一挽还。

()

红映高台绿绕城,城边春草傍墙生。

隋家不向此中尽,汴水应无东去声。

()

大哉万物母,清净光薿薿。独尊而为帝,天地亦其子。

我见我之身,弹指魔王死。欢喜独自笑,清风万万里。

()

更不信、江南天阔,散发行歌,敝裘寒裂。款竹门荒,翠尊金缕久销歇。

此身如叶,尽零落、何须说。若遇旧盟鸥,莫诉与、年来踪迹。

()
三年奔走空皮骨,三年笛里关山月。
中天月色好谁看,豺狼塞路人烟绝。
寒刮肌肤北风利,牛马毛零缩如蝟。
塞上风云接地阴,咫尺但愁雷雨至。
()
江西文派有新图。
诗律嗣东湖。
十首齐安书事,君王曾问相如。
牙签B33D架,银钩落纸,美玉明珠。
()
伟炎厥初,缘感而系。
庆衍式崇,昭融有契。
乐功既谐,觞献斯继。
歆类不达,克昌百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