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小饮戏作。宋代。陆游。梅花又发鬼门关,坐觉春风万里宽。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强追欢。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白帝夜郎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高斋小饮戏作》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斋小饮时的情景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梅花又发鬼门关,
坐觉春风万里宽。
荔子阴中时纵酒,
竹枝声里强追欢。
丁年汉使殊方老,
子夜吴歌昨梦残。
白帝夜郎俱不恶,
两公补处得凭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高斋小饮时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提到梅花再次盛开在鬼门关,这是一种春天的象征。作者坐在那里,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广阔,这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接着,诗中提到作者在荔子树的阴凉处时不时地喝酒,竹枝的声音中强行追求欢乐。这描绘了作者在闲暇时刻享受生活的态度,他通过小饮和追求欢乐来放松自己。
然后,诗中提到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这表明作者已经年老,经历了许多事情。他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包括远方的旅行和昨夜的梦境,这增添了诗词的情感深度。
最后,诗中提到白帝夜郎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向往。无论是在白帝山还是夜郎,作者都感到它们并不可怕,而是美丽的存在。两公补处得凭栏,意味着作者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高斋小饮时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悦、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谐共处的向往。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渔父词一十八首。方契理。唐代。吕岩。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断贪痴,莫把神明暗里欺。
王复过斋中小酌。明代。王世贞。高斋寒色甚,强尔一杯春。酒态深时美,交情病后真。菜青初破甲,鲂紫旋批鳞。此具还能拟,相过可厌频。
别韦五。唐代。高适。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旅怀。唐代。黄滔。未吃金丹看十洲,乃将身世作仇雠。羁游数地值兵乱,宿在孤城闻雨秋。东越云山却思隐,西秦霜霰苦频留。他人折尽月中桂,惆怅当年江上鸥。
透明岩。唐代。李九龄。乍脱尘埃梦寐安,透明岩上一开颜。晚霞双处似闻雁,远目尽时犹有山。仙迹不随岩桂老,禅心长共岭云闲。
白云向空尽(一作周成诗)。唐代。焦郁。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夜。唐代。徐寅。日堕虞渊烛影开,沉沉烟雾压浮埃。剡溪雪满子猷去,汉殿月生玉母来。檐挂蛛丝应渐织,风吹萤火不成灰。愁人莫道何时旦,自有钟呜漏滴催。
愬魃。宋代。张耒。帝治下土兮远于民,抚御万方兮周无垠。物类亿千兮莽蓁蓁,出入日月兮运星辰。广必有容兮潜奸昏,不上愬兮帝曷闻。岁庚申兮斗建巳,旬逾十兮雨不施。秀者燋兮实者悴,麦莽莽兮不出块。旧谷既没兮待新以食,夺其所望兮民忧以惑。舍耒而兵兮夺攘剽贼,急不知虑兮求生顷刻。民幸帝兮诏云师,气朝升兮敛阳晖。孰鼓风兮震川岳,上者扬兮旁者剥。云虽仁兮不得施,野童童兮草木摧。熟扬尘兮蔽朝日,纷霏霏兮冒万物。昏迷蒙兮浩恍惚,瞭者瞀兮失南北。瘗根茎兮腐葩实,世惨错兮泽蓬㶿。霍霍然兮侵万室,飘雨尘兮以旦以夕。民曰谁为兮尸是有物,其名曰魃兮旱是司。恶润忌泽兮盗阳威,淫视槁木兮疾华滋,憎饱妒饫兮幸民饥。亢不伏兮风以助之,惨怀柔茂兮尘埃是吹。来炎火兮烂炜煌,驭回禄兮骖毕方。朱旂旐兮绛帷裳,坦无畏兮乐洋洋。朋疫疠兮友疾殃,徒甚剧兮党甚强。慢帝威兮分害戕,窃祠祷兮傲驱攘。民赖帝仁兮以衣以食,上帝孔昭兮愬无祸责。幸帝震怒兮降魃罪疾,无俾在世兮幽沉深溺。雷伐鼓兮电扬旂,雨卷壑兮云张帷。泛游泽兮湛甘滋,充槁瘠兮奋枯萎。禾黍茂兮蔬果肥,岁既登兮民饱嬉。康帝民兮恩甚思,幽斯魃兮宥无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魏晋。阮籍。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