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尊师。唐代。张祜。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曾对浦云长昧齿,重来华表不知年。溪桥晚下玄龟出,草露朝行白鹿眠。犹忆夜深华盖上,更无人处话丹田。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十一月二十九夜大风起书室皆败叶。宋代。王洋。木老性倔强,朔风怒明威。初更即合战,已乃声鼓鼙。大块信难测,三鼓气不衰。我屋山僧居,破陋久不治。会当晴明日,仰见河汉移。微风鼓橐籥,虚空同奔驰。夜无芙蓉人,慌惚疑褰帷。平明满书斋,败叶方纷披。孰为呼吸者,作此怒张为。天寒不成雪,恐坐强风师。扑尘整书架,粪挶不可迟。人非陈仲举,用舍亦有宜。
挽邱景游二首。宋代。陆文圭。游公门下久,公亦眷吾深。疾病烦尤卜,诗词辱尝音。衰年空滴咏,旧事独伤心。箫地书潜德,空疏力不任。
秋日过陈见心给谏南园。明代。王惟俭。徘徊台上望,秋色已苍苍。孤戍还吹月,千林乍啖霜。傍城成虎落,截水作鱼梁。咫尺吾园接,相期瑶草芳。
罗浮红鸟 其九。明代。释今无。白云碧树两相宜,踏落辛夷第一枝。王母灵桃今已熟,使星何事出瑶池。
杂曲歌辞。唐代。聂夷中。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王继学赋柳枝词十首书于省壁至正十有三年扈跸滦阳左司诸公同追次其韵 其一。元代。吴当。滦阳杨柳长新枝,无奈春寒力不支。燕子归来风渐软,却似宫腰学舞时。
麟哀十首 其四。明代。李江。马嘶芳草路何长,万里腾云只自伤。天子门生知有分,细君年几未应亡。堂前甘旨须供奉,壶内纲常赖主张。行李春风原是客,马嘶芳草路何长。
送年兄高茂卿侍御督戎政西川。明代。徐溥。看花曾共曲江游,宪府才华羡独优。久肃霜威峨豸角,新承天语下螭头。香分残菊都门酒,影动征帆潞水舟。兵政有成来献绩,经纶事业属嘉谋。
读范吏部三高祠堂记。宋代。楼钥。三高之风天与高,三高之灵或可招。小山以后无此作,具区笠泽空寥寥。几从垂虹荡双桨,寓目沧浪独怊怅。笔端不倒三峡流,欲遽招之恐长往。前身陶朱今董狐,襟抱磊落吞江湖。瑰词三章妙天下,大书深刻江水隅。我来诵诗凛生气,若有人兮在江水。扁舟独钓脍鲈鱼,茶灶笔床归甫里。先生固是丘壑人,只今方迫功与名。谢公捉鼻恐未免,便看林薮生风云。他年事业满彝鼎,乞身归来坐佳境。不嫌俗士三斗尘,容我渔蓑理烟艇。
临终二诗 其二。宋代。韩玉。天下无双士,军中有一韩。才名两相累,世道一何艰。旅次穷冬暮,囚孤永夜寒。身亡家亦破,巢覆卵宁完。矍铄鞍仍在,惊呼铗屡弹。丈夫忠义耳,无惜感歌还。
浣溪沙 其四。元代。仇远。豆蔻枝头冷蝶飞。荼蘼花里老莺啼。懒留春住听春归。北海芳尊谁共醉,东山游屐近应稀。小窗寒草送春时。
山中秋夜感兴 其八。明代。王渐逵。大道人人本自存,每于居处得真诠。不知扇颂缘何事,却蹈西方竖佛门。
上杜元颖相公。唐代。王建。学士金銮殿后居,天中行坐侍龙舆。承恩不许离床谢,密诏常教倚案书。马上唤遮红觜鸭,船头看钓赤鳞鱼。闲曹散吏无相识,犹记荆州拜谒初。
寄许殿卿。明代。宗臣。声名历下共羊何,海岱秋云几度过。燕市黄金图骏少,齐人白石饭牛多。山中夜赋深风雨,醉后春衣泣薜萝。圣世才贤俱近幸,碧池芳草待鸣珂。
虎丘三首郑君明德偕廉夫伯雨诸公同赋次东坡先生韵 其一。元代。陈谦。篙师郭西门,矫首霞外岭。森秀未及探,荒苔吊秋井。剑精沉夜白,漆炬翳馀耿。嗟哉龙虎威,零落等虫黾。一峰直海涌,破地出魁矿。流观劈坼状,髣髴神工猛。授此窟室雄,能无霸图骋。让王东采药,为态本栖哽。焉知牧野捷,吴业就已顷。风尘阅成败,宗社属衰冷。不遣忠勇臣,相符带河永。词场亦何为,发嘅当晚景。高贤惜地灵,倦鹤顾山影。愿买阳羡田,早从居吴请。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唐代。孟浩然。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娟娟□月可庭方。窗户进新凉。美人为我歌新曲,翻声调、韵超此字疑衍出宫商。犀箸细敲,花瓷清响,余韵绕红梁。
风流难似我清狂。随处占烟光。怜君语带京华样,纵娇软、不似吴邦。拚了醉眠,不须重唱,真个已无肠。
一丛花。宋代。杨无咎。娟娟□月可庭方。窗户进新凉。美人为我歌新曲,翻声调、韵超此字疑衍出宫商。犀箸细敲,花瓷清响,余韵绕红梁。风流难似我清狂。随处占烟光。怜君语带京华样,纵娇软、不似吴邦。拚了醉眠,不须重唱,真个已无肠。
出頔塘作。明代。李达。塘开水镜夹秋深,夐绝荒寒我得寻。菡萏自枯无净土,茭芦相倚有烦襟。哦诗已厌惊人句,阅世空馀等死心。又换新霜对蓬发,始甘闾里任浮沈。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宋代。杨万里。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和林成之五题·西邻。宋代。苏颂。西邻击鼓北邻听,饮马持戈密相应。一朝奋跃事争锋,朔气充盈夸战胜。中原太平日已久,刃顿兵间空细柳。二疆款附岁奔驰,捆载金缯萃渊薮。饫肥服暖四十年,但欲包藏忘德厚。谋夫愤愤壮士忧,屡献忠言曾苦口。庙堂尚论正无为,肯向平时议攻守。朔方三十有六郡,户敛家输佐行阵。非无硕画破妖巢,直遣万里威棱振。皇天爱人犹赤子,纵欲殴之言亦讱。彼方束手听誓盟,重获岁时贽琛赆。斯民怀德乐休兵,戍卒归来解锋刃。皆言邻徼复清夷,嗟哉异类终难信。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宋代。梅尧臣。谁人重咏大刀头,只顾长明不愿流。纵使西倾必东出,宁同寒水泻宫沟。
病疟无聊。宋代。杨万里。病身兀兀意昏昏,急挂东窗避夕矄。坐看云生还有雨,忽然雨止并无云。
过惠日庵访尼题亭子上。明代。孟淑卿。矮矮墙围小小亭,竹林深处昼冥冥。红尘不到无余事,一炷烟消两卷经。
仙游潭五首·潭。宋代。苏辙。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翦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
寄杨弘山都谏。明代。杨慎。螭头早挂进贤冠,迹远东墀玉笋班。倦意巳还飞鸟外,归心元在急流间。仙郎高议留青琐,学士新诗满碧山。十九峰前同醉处,梦中琼树几回攀。
游吴有作 其二。宋代。黄裳。舟人曾记得吴侬,煮粒烹鲜别有功。好是閒为江上客,随船还见卖鱼翁。
梅雪四律代张翚徐术陆平沈廉赋 其二。元代。凌云翰。天教姑射会滕神,邂垢相逢自主宾。纵使积成三尺冻,如何藏得一分春。饥乌啄处栖难定,么凤飞来认未真。蜡屐正愁山路滑,无由重折赠诗人。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之十赋後诗。宋代。贺铸。偶得悲秋句,还惊旧社空。中庭步明月,朗咏与西风。
筹策于今借幕中,退朝尊酒未曾空。浮云亦自怜燕馆,白雪真能操楚风。
宾客人多逢冠鹖,扁舟予拟逐飞鸿。竹林肯厌过逢数,瑶水年年曲宴同。
雨中同刘观察李明府欧博士朱汝修诸子集李临淮第得风字。明代。黎民表。筹策于今借幕中,退朝尊酒未曾空。浮云亦自怜燕馆,白雪真能操楚风。宾客人多逢冠鹖,扁舟予拟逐飞鸿。竹林肯厌过逢数,瑶水年年曲宴同。
次韵成允寒秀亭。宋代。毛滂。伐蒿种竹作清深,洗石锄垣出翠纹。玉节露匀新带月,苔肤雨涩细留云。四檐妍色开晴晓,一亩浓阴寄夕醺。陶令醉时烦客去,梦魂潇洒与谁云。
送睦州柳从事。宋代。宋祁。唱第千人俊,从军十部贤。鸡翘迂赐绶,鹢首赴归船。别思瑶华岸,怀乡玉脍天。不防宾弁侧,新曲遍鹍弦。
五月一日即事。元代。吴师道。黑云滃渤如颓山,白雨注地声潺潺。须臾云散雨亦歇,斜阳□著高林间。林间沈沈万浓绿,影弄微风自相触。新蝉忽作去年鸣,使我凄然感心曲。
和李宪使。宋代。吴泳。此岁兵戈息,山民幸有秋。麦畦翻雨种,瓜圃带霜收。墐户夕熏鼠,荷蓑晨饭牛。使家廉到骨,清议在锄耰。
夜兴。宋代。陆游。鹤瘦龟饥与静宜,更阑徙倚并清池。月当三五初盈夜,河直西南欲落时。浩浩醉歌群鹜起,翩翩孤影角巾欹。飞僊授我青瑶简,索赋山中夜兴诗。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其十四。明代。陈邦彦。转徙知吾拙,平陂信有天。却怜蓬矢奋,差少羽书传。揽翠依金阁,烹云近玉泉。干戈如永偃,高枕故庐边。
中秋县署值雨 其二。明代。顾璘。独客佳辰思,空山积雨愁。纵能斟绿蚁,何处望琼楼。岩桂萧萧落,江云冉冉浮。愿馀吴地影,聊破老亲忧。
南乡子。宋代。沈唐。朝觐俯尧阶。宠拜新恩天上回。欢动边城十万户,民怀。荣见旌旗却再来。清晓敞铃齐。庭下鸣鼍绮宴开。红袖两行频捧劝,金□。利市应销十二钗。
老将。宋代。吴泳。一从十五长边城,少见兵戈日太平。代马依风都护道,飞鸢熏雾伏波营。红雕腊软君王赐,青兕裘轻子女情。昨夜点行新部曲,铁衣偏奏苦寒声。
开泖口号四首 其二。明代。陶宗仪。四十里长横泖路,会工都用六千人。开挑两月无成绩,主典污慵欠拊循。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梁鸿尚节。南北朝。范晔。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