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朗读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烟树尽归秋色里,
人家常在水声中。
数行旅雁斜飞去,
一簇楼台峭倚空。

中文译文:
烟雾笼罩下的树木渐渐褪去了绿意,
人们的居住地常常被水声所环绕。
几行旅行的雁鸟斜斜地飞离,
一座座楼台陡峭地耸立在空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津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第一句"烟树尽归秋色里"表达了秋天的到来,树木的叶子逐渐变黄,犹如烟雾般笼罩在秋色之中。整个景色显得萧瑟而寂静。第二句"人家常在水声中"揭示了天津地区水网密布的特点,水声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伴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第三句"数行旅雁斜飞去"通过描绘旅行的雁鸟的斜飞,增加了诗中的动态感,暗示着秋天的深入,寒冷的气息开始逼近。最后一句"一簇楼台峭倚空"表现了天津独特的建筑风格,高耸的楼台屹立在空中,给人以壮观和雄伟之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天津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通过对烟树、水声、旅雁和楼台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整首诗以静态和动态的对比,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真实感受。邵雍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天津秋天的美和独特韵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历山草堂最深处,长史题诗久仙去。南峰衲子营精庐,杖履经过重游寓。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

()

恼人最是西风,断肠听尽归鸿。谁把胭脂画工。者般调弄,染成芳草娇红。

()

绣榻近来闲。似整如欹欲卸鬟。自把毛诗教小凤,关关。

鹦鹉偷传唤阿蛮。

()

曾是上清携手处,迢遥笙鹤遗音。水如环佩月如襟。

幔亭人杳,归路已难寻。

()

廓落悲王子,栖迟爱友朋。荒郊纡策马,猎径傍韝鹰。

土室人稀到,衡门客少应。倾壶频进酒,散帙每挑灯。

()

雁影动高秋,飞云澹不收。相将问征羽,何日到南州。

浅水波澜蹙,暮山烟雾稠。天风吹百感,凄绝此淹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