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宋代。陈亮。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椿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又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参考资料:
1、(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06:第367-388页
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爱国者辛弃疾和陈亮在江西上饶会晤。这场聚会留给后人的,还有辛、陈二公于事后因互相思念而命笔唱和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瑰丽词篇。这首词即陈亮和词的第二首,大约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是在接到辛弃疾答陈亮的第一首和词的同调词之后的再和之作。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刘乃昌主编.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词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46页
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也许作者出于对前首词所提及的“后死无仇可雪”问题的担忧,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有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是追述自宋初以来长期的耻辱外交。早在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赵恒时,便以“澶渊之盟”向辽国岁赠白银十万两,绢缯二十万匹,换取中原的暂时和平,首开有宋以来向外族纳贡的先例。其子仁宗赵祯时,向辽国岁贡银绢又各增十万两、匹。此后,辽亡金兴,北宋朝廷又转而向金纳贡,数额有增无减。但是,这种作法不仅没有换来“和平”,反而更引起对方的觊觎,得寸进尺。于是河洛尽失,而宋室乃不得不南渡,以求苟安。最令人吃惊的是,南宋统治者竟至把屈辱说成是爱民。如仁宗所宣称的:“朕所爱者,土宇生民尔,斯物(指银缯)非所惜也。”(见魏泰《东轩笔录》)真是以罪为功,恬不知耻!陈亮在这里说:“爱吾民、金缯不爱”,即刺此事。虽然作品并未罗列上述史实,只用“蔓藤累葛”四字,已足将百余年来宋室历次丧权辱国、妄冀苟安的罪责揭露无遗。
下一句“壮气尽消人脆好”进而再揭露统治者多年来在“爱吾民、金缯不爱”的幌子掩护下推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就全局来看,南宋形势是“壮气尽消人脆好”,以这样温顺脆弱销烁殆尽的民气、士气,去对付对方的进逼,其结果就只有“冠盖阴山观雪”——珠冠华盖的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可是,他们的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作者想到这里,不禁感叹道:“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下面再借用历史故事来批判现实: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遂日衰一日。往事可鉴,对照今日宋朝屈服于金,甘受凌辱而不加抵抗这一违反常理的怪事,后果如何,不问而知。这里所谓“问”,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
写到此,话题和情绪同时一变,以重新振作之态,写出‘丘也幸,由之瑟’六字。《论语·述而》载有孔子语:“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孔子的学生子路弹瑟发勇武之音,被认为是不合雅、颂,孔子曾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论语·先进》)作者各取此二语中的前三字为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今日幸有如吾二人这样坚毅的志士,虽举国均以举兵北伐为过,但我俩迄今坚持不懈。以此结束了上片,并为下片定下基调。乍一看,这两句话来得突兀,似乎显得生硬,其实不然。这是陈亮一贯的词风。他好为“硬语盘空”,这种风格,恐怕与他在南宋那一片黑暗之中努力焕发起斗争到底的精神密切相关。
下片是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新唐书·李光弼传》曾记大将李光弼代郭子仪统兵之事,云:“其代子仪朔方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光弼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辛弃疾早年曾建立过有名的“飞虎军”,金人为之震慑。作者设想,若由弃疾带兵,定会出现“斩(崭)新换出旗麾别”的新局面。
这种设想,也许早在上饶鹅湖之会时二人就商议过,因此,这里所谓“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可能就指的是这件事。“拆开收合”,即解剖分析。基于此,“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扑肢动骨”便是作者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因留恋鹅湖之会、向往二人共同描绘的理想图景而产生上述设想,这是很自然的。继而,语势却忽然一落千丈,接一句“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这种语气的跌宕起伏,恰恰说明作者情绪大起大落。他虽然残酷地宣告自己幻想的破灭,却又极其冷静地指出了真实。“只成痴绝”四字虽然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却又是他理智的反映。“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是发自幻灭之后的感叹。他有感于《庄子·大宗师》中所谓天地是大熔炉的说法,想到人生犹如铁在洪炉之中,扇鞴(鼓风吹火的皮袋)鼓风,火力顿炽,顷刻即将消熔。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势。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为人生有限而感到惋惜。但他又不是单纯留恋人生,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作者再一次用了他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中已用过的谢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苻秦八十万大军入犯的典故,但这不是雷同,正说明这个对历史了如指掌的爱国志士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憧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怀的。他的这些话是说给好友辛弃疾听的,自然不是只谈他自己的志气与渴望,而是表达了他们两人共同的心声。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陈亮。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读史 其二。宋代。耶律铸。轩辕事业与唐虞,总是规模后世书。后世玩兵除德让,不知终古更何如。
松云先生江海客,淮阴市中人不识。惊风吹沙眼倦开,枕上青山归未得。
上清蔡君仙之徒,邂逅同觅黄公垆。饮酣脱帽忽大叫,乘兴为写秋林图。
熊松云画秋林诗意图送蔡伯雨道士归上清松云在淮阴今其来因见题以赠之就以柬送方壶隐者。元代。成廷圭。松云先生江海客,淮阴市中人不识。惊风吹沙眼倦开,枕上青山归未得。上清蔡君仙之徒,邂逅同觅黄公垆。饮酣脱帽忽大叫,乘兴为写秋林图。蔡君视之一抚掌,笔法拟我方方壶。我家山中旧游处,如此长松几千树。仙岩隐者抱琴来,鬼谷高人吃茶去。先生有意肯相从,分与东头一间茆屋住。
妙庭观用东坡韵。宋代。王铚。侍宴瑶池更不归,茂陵千古挂余悲。祗今山下传遗姓,应守琼田旧玉芝。
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二首。宋代。秦观。汝南古郡寡参寻,兀兀长如鹤在阴。支枕星河棋醉後,入帘风絮报春深。青山未落诗人手,白发谁知国士心。多谢名郎传绿绮,愧无佳句比南金。
晚秋郊居八首。宋代。赵蕃。病橘萧萧只古枝,二三酸子间虫丝。人言社酒堪医此,太息于今已后时。
赠汤九山。明代。霍韬。翛翛白沙翁,超旷度前闻。有言则中虑,有行则中伦。身立羲皇后,见在羲皇前。恂恂九山子,器识老雅驯。弱冠白沙门,坐饫江门春。木犀送东风,钓蓑舞江滨。碧玉影流腻,蒲团看白云。岂曰忘世情,师教不与存。老友甘泉翁,学传曰自然。久矣黯索居,度岭寻新泉。庶几新泉翁,启我自然天。如何是自然,默识羲皇前。我也实冥顽,九山我韦弦。
豁盦出示易水送别图中有予旧日题字并有榆生。。汪精卫。少壮今成两鬓霜,画图重对益彷徨。生惭郑国延韩命,死羡汪锜作鲁殇。有限山河供堕甑,无多涕泪泣亡羊。相期更聚神州铁,铸出金城万里长。
颂古五十七首。宋代。释道昌。得因失有,是在非边。根源未断,枝派相连。不言言,口何在,转得身来人下载。一帆风过洞庭湖,对面须已违背。
洞霄纪游。宋代。胡榘。洞霄真境逾前闻,青山九锁仙尘分。先皇登临既冠绝,宰辅典领仍缤纷。迩来烟霞全属□,五洞交扃无不锁。羽人谈笑许卜邻,群从追随清作火。古松化石余古杉,坡翁妙语留东岩。几年反骨更辞垢,一旦蜕迹应超凡。阅世推移本无住,华表区区欲谁语。它年此地纪昔游,一剑横空自来去。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十二。魏晋。高燮。山庐好,偶尔品花颜。却厌牡丹称富贵,颇嫌翠玉太酸寒。最是大方难。
滹沱秋涨行。元代。王恽。君不闻蒙庄说秋水,两涘犹见马与牛。今年滹沱水大涨,墟落濈濈生鱼头。云蒸老雨注万壑,上不少止下可忧。冯夷不受土所制,黑浪怒蹴鼋鼍游。望洋东视誇海若,似愤蛙比跳跃井坎湫。金行气肃坎宜缩,狂澜不逐西风收。东行我济小范口,水势淼漭方淫流。秋禾尽为鱼鳖饵,庐舍漂荡迷田畴。二年旱暵例乏食,彼稷幸得逢今秋。嗟哉一饭到口角,渰没无望将谁尤。河防久废不复古,惟预揵治为良筹。翻堤决岸势不已,虽有人力谁能谋。近年遇灾幸无事,其或成患徒嗟诹。两河农民被灾者,逃避无所栖林丘。夜深投宿闻聚哭,悲声暗与虫声啾。
和苏平仲见寄 其一。明代。释宗泐。蜀中人物在江南,喜有文章继邵庵。卧病已闻辞翰苑,老来深欲事禅龛。留衣寄别犹存迹,解带投机不用参。尚恐时人知姓字,肯书博士旧官衔。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简李公二首。唐代。杜甫。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把烛成桥夜,回舟坐客时。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异方乘此兴,乐罢不无悲。
寄朱五哥。宋代。何文季。单父琴边遇赏音,皋比巍坐屋庐深。客中莫放挥金手,酒后无忘守口箴。投笔未酬豪杰志,读书犹识圣贤心。何时棹破山阴雪,共对青灯谈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