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读《庄子

感皇恩 读《庄子朗读
【注释】: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作者自题曰:“读《庄子 》,闻朱晦庵即世。”但粗读全词,似乎与悼念朱熹一事没什么关联。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题目中“闻朱晦庵即世”六个字可能是“后人妄增”的。而邓广铭先生在《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批驳这种说法,认为 :“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 。”这就是说,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把一首词分作两截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说法似乎也欠妥 ,它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又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 ,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 ”。“万言千句 ,不自能忘堪笑 ”,作者是一位词人,平时不废吟咏,这不是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了吗?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什么“忘言知道 ”,一面却又著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 ”。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 ,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 ”,是感叹岁月蹉跎 ,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 ”,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 。“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著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 ”。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

猜你喜欢

名山奠青齐,东南势横亘。天际耸高峰,云间绕飞磴。

穷崖绝险峻,急溜疾奔迸。风雨变阴晴,烟岚自朝暝。

()

寻常昼锦舞斑希,返及春华好试衣。寿母晨昏仍慰望,塞翁得失尽忘机。

小人久缺三牲养,君子今歌四牡依。节制喜连桑梓地,不因远志弃常归。

()
日晚游人酥粉涴。
四雨亭前,面面看花坐。
扇拂游蜂青杏堕。
新红一路秋千过。
()

偏是佳人少,鸺鹠日日鸣。应刘皆早世,晁贾竟虚生。

雪涧寒当户,渔梁怒满城。怜才与惜宝,天似未分明。

()

万象森罗一鉴中,化城今在莞城东。波光倒插千峰影,暑气潜消五月风。

翠竹晚凉丹荔熟,白莲朝映槿花红。罗浮咫尺家山近,细把程途问主翁。

()

绣仆梅兼羽翼全,楚鸡非瑞莫争先。啼归明月落边树,

飞入百花深处烟。避烧几曾遗远岫,引雏时见饮晴川。

()

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

()

斜拖阙角龙千尺,澹抹墙腰月半棱。

()

试此望摇落,秋襟成惘然。
客怀伤薄莫,节物感穷边。
断烧侵高垒,微阳入晚川。

()
天地一气尔,阴阳司阖开,郁蒸以为雨,回薄以为雷。
久郁无所泄,造化安在哉?衣其欲雨时,虽天不能回。
此岂降自天,其实有自来。
所以屈宋辈,千载有余哀。
()

也随桃李动芳魂,淡冶光阴陶令门。倦眼才飘春梦影,修眉昨画远山痕。

搓酥滴粉刚三月,带雾拖烟又一村。苦恨沾泥期尚早,禅心自在不须论。

()

微言动相国,大笑绝冠缨。流转有馀智,滑稽全姓名。

师儒空稷下,衡盖尽南荆。赘婿不为辱,旅坟知客卿。

()

爽气西来,玉削群峰,千杉万松。望疏林清旷,晴烟紫翠,雪边回棹,柳外闻钟。夜月琼田,夕阳金界,倒影楼台表里空。桥阴曲,是旧来忠定,手种芙蓉。
仙翁。心事谁同。付鱼鸟相望一笑中。向月梅香底,招邀和靖,云山高处,问讯梁公。物象搜奇,风流怀古,消得文章万丈虹。沉吟久,想依春树,人在江东。

()
君从桂林来,我欲衡阳去。
邂逅一尊同,飘流数年叙。
我未长沙去,君复衡阳来。
还思数年隔,更遣五言裁。
()
城据山川胜,千年楚故都。
高楼临汴水,杨柳荫芙蕖。
唐室中多故,将军老镇徐。
球场朝戏马,玉帐夜投壶。
()

本意苕溪老钓蓬,乘轺来访玉仙翁。
并游元自从迂叟,将漕何妨拜潞公。
宿世神交双剑合,平生心事一樽同。

()
年丰方共庆,岁晚客他之。
吏事朝还暮,人生合复离。
江山残梦破,风月片帆移。
后会吾衰矣,桑榆一茧丝。
()
瑑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
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
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
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
()

离尘俗,便点检林泉雅趣。竹杖芒鞋青箬笠,泛烟波、绿蓑柔橹。月夜江天无尽乐,品短笛、潇湘蓼渚。此消息,千金不卖,好对渔樵分付。归去。对晚翠风生小浦。勘破南华龟曳尾,尽教他衣冠豺虎。野水添杯谁似我,醉卧白云深处。任秋月春花,暗换桑田,明催今古。

()

金玉千钧价,人间有至公。仁心多政拙,直道岂诗穷。

入相需黄霸,推贤愧郑崇。虞廷车服宠,明试待论功。

()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
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澹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机变化亦逡巡。
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