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朗读

诗词:《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百金聚一冶,
所赋以所遭。
此岂异莫耶,
奈何独当樵。

朝出在人手,
暮归在人腰。
用舍各有时,
此日两无邀。

中文译文:
百金的财富聚集在一处铁冶炉内,
用来铸造农具,以应对遭遇的困境。
难道这不是常有的事情吗,
为何我却独自承担着樵夫的辛苦?

早晨出门时农具在人们的手中,
黄昏归来时却挂在他们的腰间。
使用和放置各有时机,
这一天却没有得到任何邀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系列中的第二首,题为《樵斧》。诗中表达了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劳动的辛苦和不公,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诗人通过描绘农具的制造和使用过程,抒发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困境的思考。他认为以百金的财富来制造农具,以应对生活中的困境,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他却感到不公,因为他个人承担了作为樵夫的辛劳,而其他人却不必如此。

诗中的"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表达了农具的用途和归属,也隐含着人们对于劳动和财富的占有与利用。农具在早晨出门时被人们使用,而在黄昏时则挂在他们的腰间,象征着农具的所有权和掌控权。然而,诗句中的"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暗示了诗人作为樵夫的孤独和被边缘化。他的劳动和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整首诗通过对农具和劳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困境的抱怨。它反映了宋代社会中的阶层不平等和人们对于劳动的不同体验。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示了他对人与物关系的关注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握节新为万里行,何人不羡旧书生。一簪白笔襜帷冷,几驿红毡祖道平。

清净共推周柱下,纠弹交指沭黔宁。故家门第须乔木,何况先皇许世臣。

()
天将秋露沐云鬟,故遣松巅鹤势盘。
诗客惟看半江月,不知一半在阑干。
()

为忧圆教祖风摧,雨坠天花夜讲开。会得王公题壁意,入尘摩诘是如来。

()
深雪没履寒彻绵,谁子扣门四诗仙。
袖中黄绢虀臼辞,涂抹既醉凫鷖篇。
我非不纳学泄柳,政尔欲眠如孝先。
忘形尔汝子勿怪,坦率从来六十年。
()

相国崇祠苔径深,阁连山寺昼多阴。丰碑没土刚三尺,古木含霜定几寻。

端揆素怀虚伟略,开元忠愤寄幽吟。一从风度劳明主,岭海文章盛至今。

()
素舸朱篷青竹稿,棹歌风散近还遥。
斜阳借问归何处,家住水村郎姓萧。
()
回仙吸露餐霞者,却胜人间烟火馀。
二十八言留壁上,不须青鸟为传书。
()

妖冶风情天与措。梦断知何处。芙蓉如面柳如眉。正是倚栏无语惜芳菲。

燕子衔将春色去。门掩黄昏雨。

()

堂阴秋气集,幽花独清新。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

含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徘徊明月光,泛泛如相亲。

()

何地最清幽,飞轩瞰碧流。倾杯鱼鸟醉,捲幔水云浮。

夜月凌鲛室,凉风入雀舟。兴来濯缨袂,天地等蜉蝣。

()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
上林春径密。
浮桥柳路长。
龙媒逐细草。
鹤氅映垂杨。
()

君不减徐稚,豫章仍主人。结交非势利,此客况清真。

今日山中友,他年席上珍。玉堂如伴直,怨句不须陈。

()

新月盈盈挂晚晴,人从小院忆边情。长空射处旄头落,好卜滇池奏太平。

()

现自在端严相,起利他悲悯心。

水茫茫,月沉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