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朗读

诗词:《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濯锦江边木有桤,
小园封植伫华滋。
地偏或免桓魋伐,
岁晚聊同庾信移。

中文译文:

在濯锦江边没有一棵桤木,
小园里种植的却是华滋花草。
因为地势偏僻,或许能避免桓魋的砍伐,
到了年末时,倒与庾信的移居相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以描述一棵桤木和小园为主题。桤木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常生长在江边。诗人以桤木为象征,表达了对濯锦江边景色的描绘和品味。

首先,诗人写道“濯锦江边木有桤”,表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是在濯锦江边,但却没有桤木。这种描述营造了一种寥寥无几、稀缺之感,进一步凸显了桤木的珍贵和特别之处。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小园,其中种植着华滋花草。华滋花草指的是美丽繁盛的花草,象征着园中的景色繁华绚丽,与前文中缺失的桤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桤木更加引人注目,突显了其独特之美。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提到“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这里的地偏指的是桤木所在的地方偏僻,不容易被人发现和砍伐。桓魋是指砍伐树木的人,诗中提到地偏可以免去对桤木的伐木行为。而“岁晚聊同庾信移”则是与庾信的移居相比较,表示桤木像庾信一样,在岁末时进行了移动或迁徙。这里的移居和迁徙可以理解为桤木的生长和更新,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桤木和小园的描绘,以及对地偏、桓魋和庾信的提及,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诗人以桤木和小园为媒介,抒发了对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呵护之情。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

下笔非能不自休,清谈不足第三流。
梦中读易疑神动,醉里吟诗想鬼愁。
飞鹘岂徒惊燕雀,骑驴直欲度骅骝。

()
大方今始只无隅,明月珊瑚袖手摅。
愧甚许提圯上履,喜於亲授活人书。
风神峙玉藏纯白,议论昂霄到古初。
内顾斐然知不称,只宜归隐自扶锄。
()

明月清风渡两桥,相随百里不辞遥。
共怜话别无长夜,红烛清樽碧玉箫。

()
江云如雪树高低,竹里人家傍水西。
满地松阴春雨过,好山青似若耶溪。
()
婚丧孰不供,贷钱免尔萦。
耕收孰不给,倾粟助之生。
物赢我收之,物窘出使营。
後世不务此,区区挫兼并。
()

镜里吴霜点鬓斑,星星晞发在人间。偶逢欢伯聊称圣,既是遗民合道顽。

弹铗谁营三兔窟,披裘我羡一渔湾。斜阳黄叶伤心处,屋角西风见晚山。

()

湖中艇子风徐徐,秋水荡漾金芙蕖。钓鱼不是贪双鲤,为恐腹中藏素书。

()
渠是花中异姓王,平园小试染花方。
冰霜洗出春风面,翡翠轻棱叠雪裳。
夜领素娥酌青女,晓看国色带天香。
更将秋菊潭心水,滴作蘴茸月蕊黄。
()

客路去漫漫,桐溪上水滩。扣船乘晓月,欹枕听回滩。

烟重江枫湿,沙平宿鹭寒。闲吟试一望,疑在画屏看。

()

巉巉危岫倚沧洲,闻说秦皇亦此游。

霸主卷衣才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

()

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

三更悲风起,树上乌鹊鸣。
枕戈不能眠,荷戈绕城行。

()
日日双眉斗画长。
行云飞絮共轻狂。
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
()

纵马扬鞭趱去程,马溪山上马蹄轻。江声似写前朝恨,山色空留故国情。

入望烽烟迷远近,窥人豺虎漫纵横。孝陵佳气应长在,会见中兴一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