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州城楼

登越州城楼朗读

诗词:《登越州城楼》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越山长青水长白,
越人长家山水国。
可怜客子无定宅,
一梦三年今复北。

浮云缥缈抱城楼,
东望不见空回头。
人间未有归耕处,
早晚重来此地游。

中文译文:
越州的山峦郁郁葱葱,江水奔流洁白清长。
越人长久居住在这山水之间,他们的家园是山水相依的国度。
可怜那些作客的人没有固定的居所,一转眼三年过去,如今再次北上。
浮云轻盈地环绕着城楼,向东眺望却看不到任何回头的痕迹。
人间还没有找到真正归属的地方,早晚还会重返这里游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越州城楼的景色以及人们的离愁别绪。越州位于现在的浙江省,以其美丽的山水而闻名。

诗的开头,通过越州山青水白的描绘,展现了越州的自然风光,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越人长期居住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土情怀,他们的家园就是这山水相依的国度。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诗中提到了一些无定居之人,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流浪。"一梦三年今复北"表达了他们奔波三年后再次北上的境遇,揭示出诗人对于漂泊客子的同情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城楼上的浮云和东望不见的景象,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回头的无奈感。诗人以浮云缥缈的景象象征着逝去的时光和无常的命运,东望却看不到回头的路,似乎在暗示着客子们的困境。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人间还没有找到真正归属的地方,早晚还会再次返回这里游荡的意味。这种游荡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生归宿的追问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越州的山水景色和流离失所的客子,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和离别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交融,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写景和抒情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流动人口的现实状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

猜你喜欢

玉帐牙门异昔时,怜君万里赴戎机。渡江裘马多零落,今日参军尽布衣。

()

又盼到、冬深不见,故人消息。况当雪后,几枝寒梅,绿萼如滴。

对暗香疏影思佳客。细思量、两地相思,怕梦里、行踪无准,各自都成悲戚。

()

深深月胁容谁鉴。惊喜见,纯全璞。截断紫云天一角。

冰丝姌袅,尚如神女,细雨含风络。

()

城头谁构飞薨,水天襟带开江郭。西山南浦,眼前不让,滕王高阁。

回首东湖,昔贤陈迹,雨笼烟幕。更凭栏杳霭,龙沙迷漫,会招取,吹笙鹤。

()

开镜雨馀天碧。簟波明,绡雾湿,灌湘兰。

可惜晚香零乱,一池红藕残。倒影萍间无数,夕阳山。

()

天狗堕地声咆哮,鹊巢尽被鸠为巢。主人结队下乡去,骨肉离散妻孥抛。

岂无檐宇可栖托,破屋数间苦需索。典卖衣物房有租,合家有口无处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