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宋代。王安石。起伏晴云径,纵横暖水陂。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楚制从人笑,吴吟得自怡。东皋兴不浅,游走及芳时。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东皋》。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起伏晴云径,
纵横暖水陂。
草长流翠碧,
花远没黄鹂。
楚制从人笑,
吴吟得自怡。
东皋兴不浅,
游走及芳时。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东皋地区美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喜悦之情。诗中描绘了起伏的小径、暖流纵横的水域,长满翠绿草地,但却听不到黄鹂鸟的歌声。诗人提到楚地的制度让人嘲笑,而吴地的吟唱却能使人自得其乐。最后,诗人表示东皋的景色令人陶醉,他在这里游走时尤其能领略到其中的芳香之美。
赏析:
《东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起伏的晴云径和纵横的暖水陂给人以活力和生机的感觉,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则表达了大自然的静谧和宁静。诗中的楚制和吴吟象征了两个地方的文化特色,通过对比,诗人展示了自己对吴地吟唱传统的喜爱和认同。最后一句表明诗人对东皋的情意深厚,他在这里游走时能够感受到芳香四溢的美好时刻。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人文传统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在诗歌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的心境。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木兰花慢 武邑县王楫善居室,母俎氏出隆平。元代。王恽。精彩如五六十人。教授马君向予方以善俗任责楫之孝养致乐,实有关於风化者,故作是词以付,俾来者庶有所劝焉烂云衢彩婺,和晓月,满庭闱。正梅粉香飘,林梢紫动,淑景初迟。观津盛传王氏,道孝心、重见老莱衣。和气一家瑞霭,慈颜九十柔仪。香烧静院趁朝晖。未省杖扶持。纵德厚流长,遐龄能健,此事应稀。婆娑绿萱堂背,爱一竿、苍竹六孙枝。照映西山秀色,年年翠点修眉。
鹅羊山。明代。王守仁。福地相传楚水阿,三年春色两经过。羊亡但有初平石,书罢惟笼道士鹅。礼斗坛空松影静,步虚台迥月明多。岩房一宿犹缘薄,遥忆开云住薜萝。
厅前柏。宋代。苏辙。穉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我老不耐寒,怜汝堪风霜。朝夕望尔长,尺寸常度量。知非老人伴,可入诸孙行。想见十年後,檐前蔚苍苍。人来顾汝笑,诵我此诗章。
呈月窗兄。宋代。陈著。颇有爱山心,山人交未深。不知回俗驾,依旧入儒林。乐处外何有,故书中可寻。渔蓑归得晚,风雨伴吾吟。
新春呈吴稼堂茂才外叔舅。清代。周馨桂。献岁无他往,连朝笑语亲。名难齐李郭,村舍号朱陈。暄曝莱衣暖,樽开杜酒新。平生最相契,公外更何人。
赠刘渊。元代。郭钰。老树蟠堤抱石危,晴云过雨出溪迟。有时归鸟落山果,无数飞花悬网丝。得酒不消为客恨,连床长欲与君期。此情最倚相知久,莫怪新来懒作诗。
弄玉。唐代。蜀宫群仙。 采凤飞来到禁闱,便随王母驻瑶池。如今记得秦楼上,偷见萧郎恼妾时。
沁园春。宋代。秦观。锦里繁华,峨眉佳丽,远客初来。忆那处园林,旧家桃李,知他别后,几度花开。月下金罍,花间玉珮,都化相思一寸灰。愁绝处,又香销宝鸭,灯晕兰煤。东风杜宇声哀,叹万里、何由便得回。但日日登高,眼穿剑阁,时时怀古,泪洒琴台。尺素书沈,偷香人远,驿使何时为寄梅。对落日,因凝思此意,立遍苍苔。
岁日作。唐代。刘长卿。建寅回北斗,看历占春风。律变沧江外,年加白发中。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今日阳和发,荣枯岂不同。
天津纪胜。明代。郑岳。万国舟航会,诸河渤澥通。星躔环极北,兵卫控京东。人逐鱼盐利,天开形势雄。时平仍设戒,永不动戈戎。
别孙德谦节推四首 其一。明代。王渐逵。陟彼灵鳌峰,振衣上东皋。连蜷敞高盻,郁木扬清涛。故人向五云,飘举跻华高。何以慰我怀,宠德日已褒。
道中口占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回首丛台愿已违,蹉跎薄宦愧雄飞。微名在世无轻重,直道逢人有是非。
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关河割据将成谶,将相经纶岂乏材。
足茧荒山走风雨,腹饥深夜吼春雷。主翁清晓催人发,又报烽烟逼楚台。
乙巳夏五月茶陵永新兵奄至遂走淦西暑雨涉旬米薪俱乏旅途苦甚因赋诗示诸同行。元代。郭钰。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关河割据将成谶,将相经纶岂乏材。足茧荒山走风雨,腹饥深夜吼春雷。主翁清晓催人发,又报烽烟逼楚台。
赵君理约同途不至。宋代。戴表元。待子不来久,烟山看树青。为吟天外句,更立水边亭。雨暖催科斗,云深长茯苓。邻居亦有约,休待鬓星星。
砚瓦沟。明代。顾清。鲁桥南畔拂尘衣,仰止东山思欲飞。前去宫墙应甚近,砚沟新水墨花肥。
余归自道场何山遇大风因憩耘老溪亭命官奴秉。宋代。苏轼。三句,只最后一句作“怜此腰肢袅”,文字小异。当为讹成无疑。?
寄居河西食荞麦歌。清代。徐庭翼。荞麦荞麦生成速,凉风播去霜飞熟。开花结子一何易,为饱凶荒人饿腹。庚申四月干戈扰,全家九口奔沙岛。归来冷露滴枯秧,万里西风飘奥草。踉跄来就老农商,及时荞麦莫徬徨。千钱一斗买渡江,三升一亩布忙忙。连宵甘露下高秋,密密银花开满畴。黑黍枝枝压倒头,刈来不亚稻粱收。磨成洁白粉如玉,饔飧朝夕何颦蹙。老娘莞尔笑颜开,吾媳能炊无米粥。齑里花团光泽美,盐摊焦饼脆香齿。儿童雀跃闹喧哗,争叫爷娘不胜喜。分甘击缶发浩歌,人生乱世本凶多。既逢小丑免网罗,饥饿幸未填沟河。歌罢仰天风萧萧,妻孥破涕聊解嘲。一番情事话清宵,把笔挑灯记美荞。
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宋代。洪咨夔。方穷蔡择问唐举,未遇邺侯逢懒残。触石起云能沛雨,不应长作旱雷看。
清心镜 内采药赠陇州老田先生。金朝。马钰。学修行,如采药。携个清净篮儿,并无染著。向白云、深处游行,又何曾用镢。呼青鸾,引白鹤。踏开宝陆,自然辉霍。见九转、一粒丹成,
喜吕山人见过江馆。明代。高启。非君怜夙契,谁肯顾柴门。日短清江路,风高大树村。交呈新著稿,同发旧藏尊。莫便寻归棹,心怀未尽论。
倦寻芳。宋代。陈允平。杏檐转午。清漏沈沈,春梦无据。凤锦龟纱,空闭酒尘香雾。流水行云天四远,玉箫声断人何处。倦寻芳,镇情尖翠压,强拈飞絮。记旧约、荼コ开后,屈指心期,数了还数。误我凭阑,几度片帆南浦。燕懒莺慵春去也,落花犹是东风主。正销凝,被愁鹃、又啼烟树。
送赵侍朗被召。宋代。曹彦约。祗为分尤辍近臣,不应持久费经纶。暂来制阃无多日,归去朝天及早春。红旆绿油生羽翼,落霞秋水动精神。行行但说长安近,辜负攀留几许人。
走笔次廷藻韵二绝。宋代。张元干。小苏一物绝风流,竹杖荒鞋爱讨幽。招隐归来吐佳句,何时一笑共重游。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五代。和凝。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开尽荼コ,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汉宫春(芍药)。宋代。陈允平。开尽荼コ,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山居即事。宋代。王镃。选定唐诗手自编,醒时消遣醉时眠。家家云气山藏雨,处处蛙啼水满田。松树倒生临涧影,竹根斜挂过墙鞭。客来无可延清话,旋摘新茶瓦鼎煎。
过安南西贡有感 其三。清代。黄遵宪。神功远拓东西极,圣武张皇六十年。不信王师倒戈退,翻将化外弃南天。
重游石井庵。明代。霍与瑕。昨日鹅湖道,重陪仙侣游。断桥新补砌,寒壑旧萦流。龙卧魂嫌冷,蝉鸣响及秋。东南真胜地,谁与更淹留。
别后舟中风雨却寄。明代。呼文如。不堪风雨夕,憔悴在孤舟。泪与波声湿,灯萦暝色秋。梦犹疑赤壁,目已断黄州。此际君知否,湘妃自可求。
独酌。宋代。李若川。兀坐起往念,新愁忽来侵。郁郁不自恰,开尊独盈斟。举杯对孤影,浩荡生幽襟。百虑遂消散,无复索我心。修篁尔何情,风中来清音。不觉日已晏,四面山沈沈。超遥醉中适,颓然忘古今。染翰记所寓,音属自成吟。
升彼高堂为毛太安人寿。明代。顾清。升彼高堂,酌其兕觥。兕觥欣欣,春酒载盈。维彼硕人,是介是承。硕人雍雍,厥德洵美。载其有家,维惠恭止。维惠恭止,休其承祉。其祉伊何,兰茁其芽。处也家宝,出维国华。国华有辉,维帝宠嘉。锡之鸾书,曰汝之报。汝考汝母,汝迪汝教。维往莫追,生也永耀。硕人拜命,弗掖弗持。珠翟霞裳,象服孔宜。邦人来观,秩秩其仪。其仪秩秩,其容有怿。乃筵斯堂,乃几斯席。硕人燕胥,笾豆有绎。维南有山,维东有海。硕人寿考,终燕乐岂。山石弗砺,海波弗尘。维彼硕人,于千百春。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七月。唐代。李贺。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上元。宋代。张纲。上元春色压轻寒,故事宾僚集晚筵。合坐香浮花袅娜,捲帘风定月婵娟。闾阎尽道宜新岁,灯火何妨减去年。堪笑樽前穷太守,只愁老病欲归田。
题王倅来泉。宋代。王炎。寒泉一窦行修渠,日夜输来为纳湖。荷花菱叶并篱落,平分十顷青玻璃。锡山老湫暗流注,此泉疑自玉龙吐。问公泉中何所有,明月可弄不可取。
倪克受惠药。明代。乌斯道。野旷林烟薄,人稀径草深。感时多病客,遗药故人心。江树移寒影,城云结暮阴。五湖千里思,一曲夜分琴。
兰汀晚泊。宋代。赵湘。孤舟愁晚泊,葭苇暂相邻。旅雁初栖雨,江花偶向人。强吟还自爱,忽语有谁亲。倚棹烟将暝,秋风起白苹。
邀庄景说候船撰酌东皋同作。明代。陈子壮。背郭新畴一径偏,数声黄鸟绿阴穿。不嫌初服牵宫锦,共操南音入野弦。菡萏月明山雨后,琅玕风细烛花前。欲知鸡黍田家约,即是星槎海上仙。
灵岩杂咏。明代。魏禧。琴台如髻绕烟鬟,学得新声手自弹。七十二峰看不尽,烟波纯浸洞庭山。
饮酒沔县市中走笔次刘忠江韵。明代。程本立。郢曲弥高和转难,酒酣拔剑气如山。谁怜骐骥盐车下,不在君王十二闲。
山中感兴三首 其一。宋代。文天祥。载酒之东郊,东郊草新绿。一雨生江波,洲渚失其足。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采芝复采芝,终朝不盈掬。大风从何来,奇响振空谷。我马何玄黄,息我西山麓。
送龙孔目归省。明代。商辂。晓辞天陛出金台,仗剑分携亦壮哉。玉署已看书最绩,江亭暂共对离杯。秋经冀北霜初凛,冬去江南梅正开。扫遍松楸无久恋,都门指日候重来。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七。清代。朱彝尊。小妇春风楼下眠,与论家计最堪怜。劝移百福坊南往,多买千金圩上田。
寄舍弟绮。元代。吴景奎。溪上杨花扑酒旗,别来犹记醉歌时。故山笑我生华发,诸弟唯君最白眉。风雨夜床怀旧梦,池塘春草入新诗。自怜漂泊成何事,折取芳馨寄所思。
送胡宗禹之播州驿丞。明代。张羽。便路之官暂到家,九溪穷处是天涯。夜郎沙软多龙迹,盘瓠山回似犬牙。浦口劳歌催画蒨,门前使节咏《皇华》。途中定有江行稿,好寄东风万里槎。
凤皇石。元代。杨维桢。大瀛浴火乌,灭没失倒景。玉龙挟之飞,脱落叠浪顶。根从太始并,势与华嵩并。琅实既充脰,玉距犹在矿。马争滟滪堆,龟让天梯饼。神人不敢鞭,怒啄欲成瘿。迁轻岐阳鼓,扛重乌获鼎。坐寒彭蠡矶,沈怯景阳井。裘突月支头,剑磨严颜颈。秦女宁受跨,晋士岂容醒。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未知金带恩,远却白羽影。会当鸣朝阳,即都有奇警。巨手一拍飞,钦师许谁请?
赠陆亦樵。明代。释函是。当年丹荔频相对,此日青山又到来。居士持斋忘岁月,比丘行脚遍岩隈。开怀泉石供图画,入眼云烟绝坋埃。闭户默然同静者,一番临别重徘徊。
张令人诵经。宋代。释居简。沉思何处雨花零,彷佛灵山会上曾。不愧后来成佛女,宛如前辈在家僧。翳花去眼空无蒂,老玉胜春瘦弗棱。相伴灵椿岁寒操,共看两干又传灯。
善禅人登径山侍痴绝。宋代。释心月。 三年共住不相识,眉目横分鼻修直。狭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顶立。凌霄一峰插天高,余峰起伏皆儿曹。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刹海空劳劳。峰顶老人八十二,湛湛双眸映秋水。戏笑怒骂謦欬声,总是吾家第一义。老人问汝来何从,进前叉手宜当胸。更看武步生清风,何愁老人无笑容。
诗三首 其三。宋代。王得臣。故人隔阔在东州,烟波渺漫使人愁。朝朝眼望头陀寺,夜夜魂飞黄鹤楼。
玉华山。宋代。张道宗。玉华山形郁崷崒,白昼莽苍常生烟。近村百家湿翠黛,阴崖千迟淙寒泉。山根宛转抱河曲,河流倒影浸碧巅。文皇性热不奈暑,当时宫此安徙然。得非遍选天下胜,莫如兹地无烦喧。暂游已骇非俗骨,久驻直恐成真仙。何当借得神画笔,霜绡十幅图孱颜。
仆在会稽泛舟至剡中是时雪迟梅子烟外万枝夹。宋代。王铚。山回水转碧玲珑,月在群山四合中。香满一船梅胜雪,休夸访戴画屏风。
重聘古梅行。宋代。王柏。千金卜得繇非熊,木德将兴猎太公。槐安与国已陈迹,盛衰直与阴阳通。知羹自昔亲受记,钦冰齧雪工磨礲。此中洞洞无所有,彻上彻下俱玲珑。苔肤蜕骨半荣悴,连峰峭厉飞铜騣。生意虽偏未尝断,犹有王气居南东。南柯突出已奇甚,连蜷夭矫翔虬龙。东边新梢更绝特,转要作势将腾空。风号竹坞月黯淡,露洒松壑泉琤琮。一花玉立苍鬣表,万花辟易难为容。辙环四海无处觅,只今岁晚才相逢。酹酒高歌盟万古,天意决不寒孤风。
移具饮宾旸宅次韵二首。元代。方回。六桥花絮骤嘶骢,岂料如今两鬓翁。痛饮竹林真得计,望尘金谷总成空。吾庐寂静专云岫,公屋宽凉傲暑风。东下西还俱未定。不访时许笑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