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直坊(并叙)。宋代。苏轼。富郑公之客李君讳常,登人也。故太守李公讳师中,榜其闾曰遗直。而其子大方,求诗于轼,为赋一首。使君不浪出,羔雁亲扣门。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岁月曾几何,客主皆九原。鲁经有余叹,楚些无归魂。我作遗直诗,过者式其藩。
《遗直坊(并叙)》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富郑公之客李君讳常,登人也。
故太守李公讳师中,榜其闾曰遗直。
而其子大方,求诗于轼,为赋一首。
使君不浪出,羔雁亲扣门。
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
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
岁月曾几何,客主皆九原。
鲁经有余叹,楚些无归魂。
我作遗直诗,过者式其藩。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以遗直坊为题所作,描绘了富郑公的客人李君常常来访的情景。李君是太守李公的儿子,请求苏轼写一首诗。虽然使君不经常外出,但羔雁却亲自敲门。苏轼只是静静地坐着,但他的话语已经多如薤水。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富足,市场上没有早晨喝的豚肉汤。岁月流转,客人和主人都已经离开了九原。鲁经中有许多感慨,楚地却没有归魂。我写了这首遗直诗,过去的人们如式样一般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苏轼以遗直坊为背景,通过描写李君常来访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和逝去的人事的思念。诗中通过对当时时代背景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市井生活的富足和人们的安居乐业。诗人以鲁经和楚地的比较,抒发了对过去人事的感慨和对逝去的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写这首诗词的心情,以及过去的人们都如仪式一般来到这里的意象,展示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追忆。
整首诗行文简洁明快,抒情含蓄。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人事的感慨和怀念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事更迭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林少朋挽词三首。宋代。林亦之。闻说当年歌鹿鸣,黄花八月牡丹生。何人为续夷坚志,好向桥东问姓名。
寄刘八。宋代。陈藻。六度封书向小孤,一度逢人寄书无。刘郎嗔我无短吟,素书百纸难论心。我爱刘郎可无诗,刘郎爱客还笞儿。我为父执倍其年,见我呼兄挟渠贤。拨弃勿复陈,对君吟此身。忆昔在桂堂,虐鬼罹我殃。世情疎客病,移我君家床。儿女不辞劳,仆妾何惮忙。秋风黄叶飞,明灯药炉傍。我身何日殒,此念何时忘。丘嫂晚岁归,敬我如小郎。他年山下结吾庐,朝暮往来摩白须。我抱子,君抱孙,却使相叙为弟昆。
和州绝句。唐代。杜牧。江湖醉渡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历阳前事知何实,高位纷纷见陷人。
游三游洞。宋代。苏轼。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刘天锡之子八岁能作大字今年十三矣笔画愈进有雄健之气作二绝句赠之 其二。宋代。王庭圭。作戈如挽百钧弩,腕力想能回万牛。江夏当年有童子,未闻落笔写银钩。
王汝止先生过访弇园有述 其三。明代。王世贞。日斜一局罢,观者谓机深。偶尔见敌手,由来无胜心。
咏史。唐代。柳宗元。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己亥杂诗 其一四七。清代。龚自珍。道场馣馤雨花天,长水宗风在目前。一任拣机参活句,莫将文字换狂禅。
桂林杂题十一绝 其三 开酒。明代。张吉。仆夫熯矣我犹强,有酒盈樽忍独觞。散与仆夫同一醉,半江风露夜初凉。
二佳。宋代。洪咨夔。佳笋如佳人,柔哲饱风致。佳醑如佳士,醇明负骨气。此笋配此醑,可爱不可醉。得醉岂不好,醉恐不知味。蔚如王谢家,文雅将富贵。
和黄少誉绿萼梅。唐代。王质。绿毛么凤仰衔花,不在山椒即水涯。昔日鬓边能似此,春愁磨尽总成华。
马湘兰挽歌词。明代。王稚登。佛灯禅榻与军持,七载空房只自知。试向金笼鹦鹉问,不曾私畜卖珠儿。兰汤浴罢净香熏,冉冉芳魂化彩云。遗蜕一坯松下土,只须成塔不须坟。¤
闻龟儿咏诗。唐代。白居易。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才年四十鬓如霜。
风入松(酌惠山水)。宋代。张炎。一瓢饮水曲肱眠。此乐不知年。今朝忽上龙峰顶。却元来、有此甘泉。洗却平生尘土,慵游万里山川。照人如鉴止如渊。古窦暗涓涓。当时桑苎今何在,想松风、吹断茶烟。著我白云堆里,安知不是神仙。
堂山高。明代。陆深。堂山高,风木何萧骚。中有壮士骨,英英不能销。昔日陈太丘,于今见其曹。天台六邑地,淳风转漓浇。墓门多遗泪,过客思奠椒。越山南,趋势如万蛟。左蟠右结,汇为土膏。煌煌灵芝秀其苗,千古万古堂山高。
琴中趣赠上饶危逸人。元代。梁寅。问君琴中趣,好在山水间。山风吹雨木萧瑟,山月照石泉潺湲。五音低昂宫徵变,紫鸾和鸣白鹤怨。空桑既远郑卫繁,筝琶之耳谁能辨。五柳先生好素琴,君今仍爱弦上音。邈哉古音传古意,更请为问雍门子。
海上受降 其二。南北朝。王猷。蛮烟蜃气一时清,天外恩波霁景生。怜尔潢池骄赤子,想堪海国寄干城。流云野浦供横槊,落月沧溟照洗兵。此日卖刀忙买犊,水田归去及春耕。
减字木兰花 题桐院听琴图。清代。郑莲孙。苍苔雨歇。石上琴声清欲绝。伫立空庭,秋露微微暗染襟。碧梧写影。明月穿帘人语静。湘水湘云。一曲和风静夜听。
游圆通寺。宋代。马仲珍。十步九憩息,行行不计程。径长人未尽,寺近地差地。古井知潮候,重云隔磬声。榴花半零落,碎糁石棋枰。
和友人见寄三首 其二。宋代。李之仪。俗驾难回固有因,勒移终愧北山人。不辞冒雨投归步,始信忘形是要津。一笑未容披软语,十分先觉报新春。定应偏契王郎便,消得从来愿卜邻。
赠别不愚首座。宋代。释德洪。道人貂蝉后,骨面远瞻视。少年憎俗子,竟以须发毁。形骸已变尽,终不没豪气。君看谈笑时,时复出奇伟。湘西松下见,班草问行李。问侬归何许,披须开笑齿。名山皆吾家,况复生如寄。意行吾车驰,身止吾驾税。吾生天地间,大仓一稊米。只今相会面,宁知非寄耳。思归固偶然,吾诗聊一戏。
送湘漕赵蹈中寺丞移宪江东。宋代。戴复古。持节复持节,因循霜鬓侵。盛衰关大数,豪杰负初心。宇宙虚长算,江湖寄短吟。番阳秋水阔,湘浦未为深。
涉汶 其二。清代。程云。驱驴行不进,延伫立沙汀。两岸芦花白,一行雁影青。抵家惟数里,薄暮已多星。祇有田家乐,柴门早自扃。
夏日城西园亭闻蝉得阴字 其二。明代。袁宏道。未曾离溽暑,亦不到云林。坐觉暄凉变,遂令院舍深。声来如远壑,宿处必层阴。燕子与黄鸟,难除闺阁音。
登会稽蓬莱阁读唐宋士大夫诗。宋代。曾丰。盘盘矫矫卧龙峰,杰阁峥嵘龙腹中。柱脚下悬危踏软,檐牙高豁巧衔空。江山互以青相绕,云雾时翻黑自蒙。物态任呈千百种,倚栏吾自啸清风。
次韵择之怀张敬夫。宋代。朱熹。往时联骑向衡山,同赋新诗各据鞍。此夜相思一杯酒,回头犹记雪漫漫。
和友人。宋代。王之望。坐阅江城岁月迁,心劳政拙岂能贤。昔游泉石迷寻访,故里风烟喜接连。聊假颁宣行素学,敢将迟暮叹华颠。他年良史徵佳什,会入西京循吏篇。
冬至日作。宋代。韩维。初阳动新琯,微霰集前墀。举宗会佳节,拜贺俨成仪。念我闺中人,独此隔容徽。昔同奉祭笾,今自享酹卮。仿佛平生像,凄怆故年衣。寒灯清无光,僮使侍虚帷。对之忽悲结,零泪不可挥。娇儿何所识,摴博自为嬉。
次韵和薛端公归故里之什二首。宋代。魏野。尚辍通儒外计筹,堂堂身岂等闲酬。绮罗笑别文翁郡,锦绣荣归舜帝州。贳酒村穿经树过,读书寺入翠岚游。逍遥楼树家山逈,得意诗销此处留。
立秋饶阳道中三首 其二。宋代。孙觌。老马倦长道,解鞍聊缓觞。小雨濯鬓须,欣然惬初凉。奇苞照屋角,橘柚垂青黄。感之动中怀,弓刀戒秋防。
右史殿撰吴之平挽章二首。宋代。曹彦约。阃制恩威足,边防戍守牢。政平多暇日,民费绝秋毫。豹尾天光近,螭头地势高。孰令黄石水,旦旦只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