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明代。董穀。孤绝江心寺,烟波接渺茫。浪花浮石磴,帆影落僧床。金碧辉天界,歌钟起下方。月明潮落后,倚槛听鸣榔。
《金山寺》是明代董穀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绝江心寺,
烟波接渺茫。
浪花浮石磴,
帆影落僧床。
金碧辉天界,
歌钟起下方。
月明潮落后,
倚槛听鸣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江心孤立的寺庙,烟波朦胧地融入了辽阔的江水。浪花拍打着石阶,帆影投射在僧人的睡床上。寺庙金碧辉煌,仿佛通达到天界,歌声和钟声从下方开始响起。月亮明亮地照耀,潮水退去后,我依靠在栏杆上,聆听着榔鸣声。
赏析:
《金山寺》以简短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心寺庙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寺庙之中,感受到宁静与神秘的氛围。
首句“孤绝江心寺,烟波接渺茫”通过“孤绝”一词强调了寺庙的孤独和独特之处,而“烟波接渺茫”则通过烟雾与江水的交融,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接下来几句描绘了江水泛起的浪花,以及帆影投射在僧人床上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活力和寺庙的宁静共存。
“金碧辉天界,歌钟起下方”展示了寺庙的壮丽和庄严,使人联想到寺庙与天堂的联系,歌声和钟声的响起更是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神圣的氛围。
最后两句通过月亮的明亮和潮水的退去,创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倚槛听鸣榔”则呈现出一种寻找心灵安宁和宁静的意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江心寺庙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神秘的向往和追求。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融合,以及寻求内心安宁的思考。
卖松翁。宋代。强至。穷山老松干百尺,纵有爱者势难值。小松耸擢未及丈,何亦冷落守岩石。由来世眼习繁侈,竞事妖红与烂白。往往破产聚名卉,未见有一号松癖。城中有客卖桃李,美价高下随意得。咄嗟彼叟何为者,浪负松本穷九陌。行求善价吻欲燥,力弛还立朱门侧。过之千百绝一顾,宁复肯许一钱直。音声犹带涧风涩,颜色尚染岚烟黑。松材虽良人未见,其奈桃李有春色。嗟哉子计信疏矣,岂宜肩入芳菲域。速培旧土养松干,待栋明堂柱帝宅。予疑叟非鬻松者,无乃矫世为所特。众趋时好逞穠艳,何独孑孑衒皴碧。群雄驰骋尚谲诈,轲以仁义游六国。时乎释老肆分籍,愈以原道破群惑。叟乎叟乎予尔知,独行矫世难为力。
元夕应制。明代。曹义。壁月当天霁色明,鳌山千叠壮神京。金莲璀璨祥光绕,绮树氤氲瑞霭生。紫禁楼台回昼景,碧霄歌舞度春声。总知四海恩波洽,臣庶欢忻荷太平。
余过荆州张安国已请祠先行。唐代。王质。心事何曾吐一分,鼓严早已报三声。元戎十乘公先启,野渡孤舟我自横。细看好山须少驻,缓摇柔橹莫多鸣。倘能黄鹤楼前见,安得春江尾柁行。
次韵汤伯纪送别二首。宋代。刘克庄。尚在朝廷记忆中,敢于父命择西东。触怜家有百岁母,可使人嗤六十翁。芰制子能华岁晏,莼羹吾亦感秋风。书成藏向深山里,莫费君王遗所忠。
雨窗会饮分韵得鸡字。明代。陶宗仪。南亩躬耕水一犁,夜来风雨正凄迷。华筵盛集书相拉,白绢斜封手自题。宾客不分床上下,杯盘尽出玉东西。太平深野宜欢乐,还忆都门晓听鸡。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明代。王守仁。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次韵鲜于晋伯清明日过水南。宋代。晁公溯。又赋斜川五日诗,行将去此欲何之。一年春事仓庚报,万里乡心杜宇知。笔力早衰无痛快,词源渐老乏经奇。文章子骏惟君似,学到扬州刺史时。
荷花。宋代。李訦。奇奇水上花,湛湛花下水。花得水扶持,水因花富贵。当中既植藉,四畔还种苇。自然秋风生,便有江湖意。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其三。宋代。张镃。柳系荃桡句未成,拨船微动碧香迎。琉璃自爱无瑕翳,不放池西一叶生。
紫竹。宋代。周必大。青紫从来岂异端,要看同傲折胶寒。若轻间色思方节,圆竹应须斩万竿。
次韵梁浃瑞芝。宋代。赵抃。圣旦求贤野不遗,如公诸子定逢时。默期苑里留丹桂,喜向门前获紫芝。香已与兰盈一室,饵当同术有三枝。昔年书牖曾呈瑞,报为登科众所知。
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宋代。丘处机。杖藜欲访山中客,空山沈沈澹无色。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天高日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唐代。皎然。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