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墨亭。宋代。苏轼。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宝墨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墨亭
山阴不见换鹅经,
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
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
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
愿观遗法快沉冥。
译文:
在山的阴影下看不到鹅群的迁徙,
京口空传着瘦弱的鹤的铭文。
洒脱的仙人来到此地担任官职,
风流的太守为这座亭子而开辟。
两篇墨迹洗去了玉蕊上的尘土,
四行银钩留下的痕迹依然鲜明。
我长久地站在池边却无所得,
愿意观看那些前人留下的法则,让我心旷神怡。
诗意:
《宝墨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亭子,作者苏轼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这个地方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山阴不见换鹅经”,暗示作者身处的地方远离繁华,没有机会目睹鹅群的迁徙,而“京口空传瘱鹤铭”则传达了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氛围。然而,亭子的存在给这个地方带来了一些改变,作为一名官员的太守修建了这座亭子,使其成为一道风景,吸引了仙人的到来。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文人留下的诗文的渴望,愿意通过观看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法则来获得心灵的愉悦。
赏析:
《宝墨亭》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于一处幽静亭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山阴、换鹅经、瘱鹤铭等意象,以及潇洒谪仙、风流太守等人物形象,都展示了这座亭子的特殊与独特。通过墨迹洗去玉蕊上的尘土和银钩在纸上的痕迹,描绘了过去的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而作者自己则站在池边无所得。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体现了苏轼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于心灵愉悦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于亭子的描绘,揭示了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智慧的向往和对于心灵宁静的渴望。整体诗意深邃而抒情,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寄龚应身使君。明代。佘翔。东风东望忆黄华,太守风流似永嘉。词赋建安称作者,循良渤海旧名家。喜看夹水双龙近,愁见长空一雁斜。若问狂夫寥廓兴,一丘犹未卧烟霞。
题王孤云界画山水图。元代。柯九思。满地山河如绣,回岩楼阁凌风。几度春花秋雨,不知秦苑吴宫。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唐代。沈传师。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碧波回屿三山转,丹槛缭郭千艘屯。华镳躞蹀绚砂步,大旆彩错辉松门。樛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相重古殿倚岩腹,别引新径萦云根。目伤平楚虞帝魂,情多思远聊开樽。危弦细管逐歌飘,画鼓绣靴随节翻。锵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轩。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复感激论元元。
系裙腰 春情。明代。沈宜修。东风薄劣絮飞斜。红香落、乱朝霞。榆钱不买春风住,人未还家。翠绡泪,滴无涯。小院重重芳草绿,屏半掩、梦梨花。鹃声又唤黄昏近,几阵归鸦。渐看月影到窗纱。
书崔少府居(一作赠李补阙)。唐代。黄滔。鲁史蜀琴旁,陶然举一觞。夕阳明岛屿,秋水浅池塘。世乱怜官替,家贫值岁荒。前峰亦曾宿,知有辟寒方。
和叔虚所。魏晋。欧阳建。丹崖赤壁石岩岩,明月梅花结此龛。诸葛庐中龙待雨,渊明门外柳堆岚。清溪炼法还堪伍,白酒传杯已过三。多少谢情吟不尽,松梢千丈耸山南。
道中望茅山有感。宋代。周文璞。危亭对名岳,毕景扶钩栏。白鹭伺察过,低昂若弓弯。去岁负笈游,最住元符间。栎林带修竹,清派流珊珊。离留叫昼静,洞天生春寒。伟哉老宗师,作屋云雨端。竟为杀虫蚁,不活升龙鸾。遗体但解蜕,故宫亦烧残。今创已半旧,万柱扶玄坛。遂以两不借,一筇履巑岏。入宅问玉斧,采芝投金环。墨沼篆结字,丹台气成盘。将谓便隐遁,遽尔罹间关。夷甫麈尾堕,荀令香炉闲。再获望奇秀,恍然神观还。如见大仙伯,被发绿映山。两君控鹄从,俱着汉小冠。俗累当复驰,煮药鼎欲翻。
恻恻吟 其七。明代。彭日贞。张乔为雨也为云,梦断残钟不可闻。待月真身何处去,空令人赋忆双文。
次韵子由弹琴?一作: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宋代。苏轼。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过终南日,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浪淘沙(芍药)。宋代。韩元吉。鶗F774怨花残。谁道春阑。多情红药待君看。浓淡晓妆新意态,独占西园。风叶万枝繁。犹记平山。五云楼映玉成盘。二十四桥明月下,谁凭朱阑。
四月二十八日轮对遇雨。宋代。项安世。攒梆叠鼓递相催,西府东班次第来。雨入北门千步湿,天临后殿九重开。赏时只在中廷拜,此日容穿左序回。叨近威颜陈悃愊,愧无崇论补涓埃。
次韵刘彦采观雪之句。宋代。朱熹。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上堵吟。宋代。苏轼。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步韵却寄欧嘉可二首 其二。明代。何吾驺。经春门径未全开,忧国无能枕碧隈。有可付人终老得,无因遣闷赖君来。异时鸡黍能添子,遭乱耕耘不用材。倘许八龙同下食,扁舟百里日过回。
江北梅开殊晚和林实之别驾韵。宋代。孙应时。地远天寒饱雪霜,深林依旧十分香。玉堂茅舍公休问,一种风流压众芳。
七月望日徐勉自武林来得两讣音 其二。元代。张翥。外来丧逝讣音来,女嫁桐陵亦告哀。老眼今朝方是哭,百年心事总成灰。
将至杉木铺望野人居。宋代。陈与义。春风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诗我不如。数株苍桧遮官道,一树桃花映草庐。
松斋偶兴。唐代。白居易。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和重阳感怀。宋代。刘弇。又逢佳节破牢愁,天卷微云尽放秋。一水孤飞临汝桨,几人清兴庾公楼。萤腰乱试林塘点,蝇阵微收几案稠。黄菊红萸满乌帽,椒丘谁是醉乡谋。
挽达兼善大将忠精贯白日,诸生揽涕读哀词·。元代。危素。天胡不陨杨行密,公恨不为张伯仪。满眼陆梁皆小丑,甘心一死是男儿。要知汗竹留芳日,只在孤舟浅水时。
有寄二绝 其一。宋代。欧阳澈。标格全归笑靥中,相逢无奈去匆匆。金钗若许重寻约,樽酒秦楼愿与同。
题琅琊亭。明代。张羽。遥睇环滁秀,乃升琅琊亭。吊古易为感,忧怀从此兴。山川景如昔,草木递衰荣。泠泠碧涧泻,冉冉凉飙生。当户猿狖啼,出谷莺鸟鸣。登临且酣笑,何用劳吾形。企彼贤哲士,千载有余情。
又次韵二首 其二。宋代。周必大。宫槐分影直,官柳著行疏。画栋飞翚远,晴霞散绮馀。池邀山简马,水胜武昌鱼。只恐封泥召,骖鸾上帝居。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宋代。王安石。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浔阳春三首。唐代。白居易。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东山辞。明代。顾清。岁峥嵘兮白日驰,朔风晨起兮霜雁飞。长河千里兮愁欲断,公何为兮忽言归。挽公兮屡撝,怅别公兮见何时。渺渺兮寒江,心眷眷兮欲安施。惟人生兮悦贤,孰憎爱兮予私。抗予章兮天阍,指肝膈兮敷陈。忱恳切兮臣志,沛汪濊兮天之恩。忽东山兮回首,渺白云兮孤村。别来兮几时,丛桂枝兮轮囷。顾幅巾兮犹昔,莞一笑兮忘言。公将行兮裴
海印大师归永嘉。宋代。杨亿。都城供应几经秋,海国归心不少留,雨雪片帆过北固,烟霞丈室寄东瓯。千灯续焰知无尽,一锡随缘信自由。更到石门题雅句,碧云從此掩汤休。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喜闻皂盖新传命,休记明珠旧暗投。未得鸣珂还帝里,且看建节出炎州。行边露冕春盈野,公暇裁诗月满楼。知有文章能谕蜀,依稀乘传赋西游。
秋兴。宋代。张九成。月落在楼角,惊乌连夜啼。门前蝉噪急,床下蛩亦悲。岂不念节物,清霜殒华姿。况我有鴒原,九年此生离。时亦咏归去,缅焉久无期。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大明生於东,皎月生於西。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
刘仙岩。元代。雅琥。削云千丈倚苍崖,箭括通天一窍开。草树阴森藏洞府,烟霞缥缈护楼台。白云已向空中去,黄鹤时闻月下来。欲问仙翁借筇杖,凌高长啸望蓬莱。
九悯九首 其七。明代。祝允明。旧乞无几新乞多。吾食不续欲分何。汝不吾分越夺那。越夺那,乞化偷。孱则丐,狠则楼。
曹仁宪谨荣寿 其四。清代。苏衮荣。讲席斯文课切磋,肯因小邑废弦歌。新成试院觚初破,自是虚堂鉴不磨。哕却鸾旂丝竹奏,输将鹤俸鼓钟和。奎声辉映弧星朗,到处葵忱听玉珂。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八 熙春朝阳。元代。黄镇成。会景亭西晓独登,晨曦一上万山清。满城桃李春如绣,人在金鳌顶上行。
书云初罢雪濛濛,岁岁阳生景略同。对酒总怜时屡改,论文堪羡赋争雄。
他乡缥缈风尘外,俗吏驱驰怅恋中。握手与君仍几醉,夜来先梦岭云东。
至后梁从甫招同郭学宪雪中小集时余捧檄将就道矣。明代。卢龙云。书云初罢雪濛濛,岁岁阳生景略同。对酒总怜时屡改,论文堪羡赋争雄。他乡缥缈风尘外,俗吏驱驰怅恋中。握手与君仍几醉,夜来先梦岭云东。
除夕二首 其一。明代。黄公辅。翻遍历头岁已阑,楚天臈尽尚馀寒。儿童乞写宜春字,老仆勤修守岁盘。自是玄工分乙丙,将于午夜转支干。梅花独领春消息,岁岁年年一夜看。
次韵。明代。胡粹中。暖风晴日正春和,老眼看花感兴多。久悟宦情如蝶梦,已将心事付鸥波。门开野水新栽柳,身著宫衣旧赐罗。谁似山公习池上,春游日日候鸣珂。
余北征行囊萧然读老杜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之句限韵成十绝聊以破愁耳 其七。明代。邓云霄。长贫一丈夫,回首愧妻孥。壮士心逾烈,高歌击唾壶。
赠郑曼季诗四首·南衡。魏晋。陆云。南衡惟岳,峻极昊苍。瞻彼江湘,惟水泱泱。清和有合,俊乂以藏。天保定尔,茂以琼光。景秀濛汜,颖逸扶桑。我之怀矣,休音峻扬。穆穆休音,有来肃雍。沈波涌奥,渊芳馥风。傃虚养恬,照日遗踪。考槃遵渚,思乐潜龙。我之怀矣,寘尔华宫。和璧在山,荆林玉润。之子于潜,清辉远振。克称輶德,作宝有晋。和声在林,羽仪未变。我之怀矣,有客来信。风云有作,应通山渊。清琴启弹,宫商乘弦。类族知感,有命自天。夷叔希世,犹谓比肩。矧我与子,姤会斯年。我之怀居,其好缠绵。古人有言,诗以宣心。我之怀矣,在彼北林。北林何有,于焕斯文。琼瑰非宝,尺牍成珍。丰华非妙,得意惟神。河鲂登俎,遭逢清川。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宋代。朱敦儒。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北窗。宋代。黄庭坚。生物趋功日夜流,园林才夏麦先秋。绿阴黄鸟北窗簟,付与来禽安石榴。
包山纪游。清代。韩是升。我读先公诗,颇识包山胜。积想二十年,今始鼓游兴。嘉平月初吉,帆自胥口进。百里乘长风,波光静如镜。暮投消夏湾,一村无二姓。重门肃我入,主人颇加敬。越日游石公,林峦最明靓。归舟泊龙渚,怪石列奇阵。三宿枕山楼,风雨入清听。壶觞乐晨夕,淹留不为病。停午烟雾开,饭罢理鞍镫。破腊梅解苞,寒香逗樵径。林屋路转幽,仙源隔凡圣。探奇学蛇行,那复顾泥泞。蝙蝠红朱砂,仙人绿云鬓。恍惚梦见之,逢人作谈柄。斜阳下西岩,枉道穿密荫。枇杷正著花,古寺出清磬。秉烛纪胜游,累牍不能竟。所嗟限重湖,桅樯托身命。来去冲洪涛,后会那可定。先公两游览,遗翰实左证。小子寻旧踪,按图索神骏。闻者或见疑,到则真可信。洪荒未辟前。灵异于此孕。一经花石纲,采凿苦难禁。山人指云根,云是朱勔剩。艮岳今劫灰,名山永留镇。吾亦旅泊人,长歌等鸿印。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宋代。杨万里。又见周郎携小乔,武昌赤壁醉娇饶。蜀江雪水来三峡,吴苑风烟访六朝。秋月春花出肝肺,新词丽曲入笙箫。归来却侍金銮殿,好看霜毛映玵貂。
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唐代。薛涛。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湖上杂言二十首 其十七。明代。宗臣。风起万林寒,月出千峰白。门外苍松影,疑是卧龙迹。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唐代。李群玉。云卧竟不起,少微空陨光。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乡。旧馆苔藓合,幽斋松菊荒。空馀书带草,日日上阶长。
述怀二首 其一。明代。蓝仁。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和李太白韵寄题金陵。明代。丘浚。昔年曾作凤台游,万里长江入望流。龙虎峙形长拂阙,金银厌气谩成丘。眼空八表人间世,兴寄三山海上洲。却笑古人多事在,烟波云月起閒愁。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宋代。苏辙。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穽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不伫。
还家杂诗 其五。清代。沈曾植。元季九州沸,吾州独安宁。濮川丛桂枝,雅咏琴清英。景德录僧卷,金兰有友声。顾徐孙卓陈,卜宅皆宾萌。山纪贝家宅,溪环仲孚庭。淮张死不怨,谣谚观人情。地理有变易,径涂入夷庚。战士负羽守,兵家扼吭争。嵬峨细柳营,月波夜凄清。昔者乐郊语,今兹劫綦征。鯈乐岂无恋,鹊枝依复惊。愧无孙叔智,甘寝息郢兵。长为越流人,局顾重行行。
东风曲。清代。宋育仁。日暮东风吹柳花,博山浥浥香烟斜。吴姬解佩缓留客,双屏掩春疏幕遮。九梁插花步摇古,帐前微笑生春霞。燕钗腻落珊瑚枕,罗襦香泽闻欢寝。乍见宜羞敛绣缠,暂许凝娇脱斜领。私中眉萼笑将迎,昵处鬓钿欹不整。离离梦短惜春宵,金鸡唱晓铜蠡静。靥星浅卸红胭脂,就桁牵衫临镜迟。流波脉脉看心意,留取身中别后思。
贺罗将仕拜命。金朝。李庭。问君为况近如何,若了青衫好事多。待献嘉谋裨北阙,未容高卧向南坡。竞辰事业常无倦,垂世功名要不磨。应笑柏山疏懒客,羊裘鹤发钓烟波。
和晦庵壁间韵。宋代。陈宓。着壁骊珠五月寒,行人到此泣阑干。亭前好景慵回首,恐跨征鞍不得看。
和南塘咏梅。宋代。卫宗武。剥极大冶发死灰,潜阳初动生意回。冲融一脉贯万汇,物有清气拂斗魁。嘉植几世培其栽,孤芳欲折犹裴回。此花消得酒百杯,料君耻与红紫偎。只应两屐磨苍苔,豪饮岂惜玉山颓。醉中两手敲复推,句成不假击钵催。青皇襟量何恢恢,任教残腊偷春来。暗香明艳无纤埃,俯视众植为陪台。纷纷盆盎见古罍,千花锦绣徒成堆。天然不假冰玉裁,岁岁为渠青眼开。
惶恐滩。清代。鲍珍。江雾失山晓,乾坤一混茫。高滩荻苗冷,微雨豆花凉。牛马渺难辨,鱼龙深自藏。不须说惶恐,前度已神伤。
东园书所见。宋代。陈郁。娉婷游女步东园,曲径相逢一少年。不肯比肩花下过,含羞却立海棠边。
悼袁特丘中丞四首 其二。明代。释函是。易别成辜负,多时恨未收。匡山从昔峙,楚水至今流。我隐何曾隐,君休竟不休。此生堪几误,惭望武昌楼。
麻姑山。明代。李梦阳。冒险探深云雾收,麻姑山水冠南州。潭深自激风雷黑,谷迥谁群鹿豕游。仙女石坛残欲没,鲁公碑版断仍留。可怜踪迹俱尘土,两瀑云霄万古流。
三月三日适值清明会客江楼共观并蒂魏紫偶成。宋代。周必大。修禊归来却踏青,临流谋野两关情。不如省事游春女,挑菜渚边看水生。
扬子江望金山寺。明代。徐熥。才过扬子渡,便觉气萧森。地势分南北,江流自古今。浪翻塔影动,云拥寺门阴。未惯风波苦,空馀涕泪深。
扇。宋代。释智圆。霜缣裁製赖金刀,冷淡还宜画海涛。盛夏有功风自远,凉秋无用架偏高。谭筵风谢躯烦热,征路长蒙解郁陶。未得袁宏手中握,扬仁何处可施劳。
河传 戏效花间体。元代。邵亨贞。庭院。春浅。重门深掩。寂寞东风。睡浓。起来绣*花影重。娇慵。宿妆凝澹红。待把眉山临镜画。还又罢。却放翠帘下。画楼间。楼外山。倚阑。只愁相见难。
斜日封残雪。记别时、檀槽按舞,霓裳初彻。唱煞阳关留不住,桃花面皮似热。渐点点、珍珠承睫。门外潮平风席正,指佳期、共约花同折。
情未忍,带双结。钗金未断肠先结。下扁舟、更有暮山千叠。别后武陵无好梦,春山子规更切。但孤坐、一帘明月。蚕共茧、花同蒂,甚人生要见,底多离别。谁念我,泪如血。
贺新郎(别竹西)。宋代。吕渭老。斜日封残雪。记别时、檀槽按舞,霓裳初彻。唱煞阳关留不住,桃花面皮似热。渐点点、珍珠承睫。门外潮平风席正,指佳期、共约花同折。情未忍,带双结。钗金未断肠先结。下扁舟、更有暮山千叠。别后武陵无好梦,春山子规更切。但孤坐、一帘明月。蚕共茧、花同蒂,甚人生要见,底多离别。谁念我,泪如血。
次韵陈履常汝阴久雪赈饥。宋代。赵令畤。坎壈中年坐废人,老来貂鼎视埃尘。铁霜带面惟忧国,机阱当前不为身。发廪已康诸县命,蠲逋一洗几年贫。归来又扫宽民奏,惭愧毫端尔许春。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宋代。刘克庄。犹记寻梅负酒瓢,当时宾主正丰标。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摘艳人亡谁共赏,戴花翁在老无憀。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
种桑诗。南北朝。谢灵运。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埸。旷流始毖泉。湎涂犹跬迹。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呻吟斋睡起五首呈世弼 其二。宋代。黄庭坚。学省非簿领,卧痾常闭关。雨馀楼阁静,风晚鸟乌还。赏逐四时改,心安一味閒。古人虽已往,不废仰高山。
甘州 题陈百生阆风绁马图。清代。蒋春霖。是何年吹堕谪仙人,春风紫罗裳。看长虹吐气,才如天马,醉摆丝缰。踏遍苍梧悬圃,瑶草四蹄香。十二芙蓉外,佩玉翱翔。已分琼楼玉宇,策斑虬欲起,笑问天阊。甚三千弱水,云隔路茫茫。漫回首、蓬莱清浅,算神仙、也怕见沧桑。龙媒俊,任乘风去,招手鸾凰。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张元干。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