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朗读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义轩。
大雪从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镫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原,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正月十八日踏雪归途中的景象和心境。诗人形容自己须发染上了铅膏般的颜色,胡须上也沾满了霜雪。他认为此时闭目坐下,纵情享受寂静的夜晚,胜过一切。在忧愁和困扰之中,他的思绪在方寸之间寄托着深意。大雪压顶,他并非儿女萱花般娇嫩,而是能够坦然面对逆境。他平素追求学问,此刻坐在马上感受到两鞍的温暖。他纵马作雪诗,周围是满地鞭打留下的痕迹。他站在原野上凝视着,为黎元(指黎民百姓)唱起悲歌。在路上,他遇到了射猎的人,远远指着狐兔奔逃的方向。他看到它们的踪迹依然清晰,但窟穴已经不见踪影。最后,他寄托情感给李丞相,表达了自己将要回归丘园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观察力和深情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坚韧。诗中的雪景描写细腻而真实,通过铅膏染髭须、霜雪根等形象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冬日严寒的气息。诗人表达了对安静夜晚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思考和寓意的能力。

诗中的“我非儿女萱”表明了诗人不愿意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而是能够坦然面对逆境。他将自己与儿女萱花相对比,显现出他对自己坚强和优秀的自信态度。

诗人通过下马作雪诗和望原野之行,表达了自己对黎元(百姓)的关怀和悲愤之情。他在最后寄托情感给李丞相,表达了自己将要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谁使三苗叛,深劳王者师。操兵诸将勇,转粟万人疲。

行见投戈日,还看奏凯时。犬狼何足道,雨露本无私。

()
万里长为客,穷愁岂自宽。
年衰发种种,幽集夜漫漫。
风卷湖烟静,云收溪月寒。
天涯少知遇,唯有醉江干。
()

童奴从长耳,万风声萧骚。归从半山路,问字良亦劳。

卧闻饥虎啸,唤醒平生豪。前山忽涌月,始觉所见高。

()
喜浮瓜,恐沉李。
说破浮瓜,自然悟理。
自今后、休炫文章,更不须讲礼。
水云游,远乡里。
()

华亭鹤,云间哭。声何悲,悲二陆。白祫喜谈兵,貉奴宁作督。

机山深,三泖阴,莼鲈千里方扬舲,此时笑杀张季鹰。

()
幼小工刺绣,极知针线难。
只缘花样古,不耐入时看。
()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

磨蚁旋旋意绪同,伤春随处怯东风。三年未了隆中卧,一旦谁收稷下功。

满径药苗因病减,隔窗蕉叶为书空。细寻旧事轮纤指,云水今朝是几重。

()

六合帝秦时。第一英雄博浪椎。心在报韩他未计,谁知。

剩有寒沙罨眼飞。

()

自说秋毫尽帝恩,煌煌曦画照乾坤。
偶留佳客常投辖,怕碍游人不设门。
枕曲先生传醉种,咏梅处士有诗孙。

()
庭空不张爵萝,林静可窥鸟窠。
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

干木自晋,萍寓西河。群贤分组,树介岩阿。千乘登门,跳跃逃徂。

腾光韦素,耿照弗磨。

()

月浸芦花水漫天,渔翁醉后正堪眠。
夜深何处孤猿咽,不管江边有客船。

()

龙在固神物,动与风云会。
胡为脱渊泉,辄触鉤纶害。
无乃护明珠,睡目方瞢昧。

()

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展画里、仙关云磬。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