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时运四首。宋代。苏轼。下有澄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遐瞩。木固无胫,瓦岂有足。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和陶时运四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自然景观和陶匠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赞美和向往。
这里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
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下方有一潭清澈的水,可供人们饮用和沐浴。
千里江山,让我远眺。
木头虽然没有腿,瓦片又怎么会有脚。
陶匠自己来到这里,高歌欢乐。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澄潭的清澈和可供人们饮用和沐浴的特点,暗示了自然的美好和恩赐。第二部分通过对木头和瓦片的比喻,表达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和灵动,陶匠自己来到这里,象征着他专注于艺术创作,自由自在地欢乐歌唱。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向往。他将自然景观与陶匠的形象结合,表达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整首诗词意境清新,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由与创造力的赞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九日独登清凉山。清代。郑孝胥。科头直上翠微亭,吴甸诸峰向我青。新霁云归江浦暗,晓风浪入石头腥。忍饥方朔非真隐,避地梁鸿自客星。意气频年收拾尽,登高何事叩苍冥。
春日野步。宋代。释文珦。春色在筇履,山前山后行。野花随处发,林鸟百般声。幽径遥通寺,清流可濯缕。村翁忽相值,又得尽閒情。
斡鲁垛观猎。宋代。汪元量。黑风满天红日出,千里万里栖寒烟。快鹰已落蓟水畔,猎马更在燕山前。白旄黄钺左右绕,氈房殿帐东西旋。海青眇然从此去,天鹅正坠阴崖巅。
鼓潭书屋。明代。徐庸。鼓潭积水如沧浪,白石突起潭之傍。每逢风雨石即吼,以斯得名年长久。多君爱此来卜筑,不日经营架茅屋。黄金不惜买诗书,充栋堆床五千轴。剑锋三尺琴五弦,墨迹画图先世传。风清月朗或披玩,一道虹蜺光烛天。红尘难渍乌皮几,宝鸭烟霏爇沉水。纬箫帘捲客罢来,盘薄于中心独喜。平生识得南州孙,华翰寄托来吴门。殷勤求我赋诗句,展读倩意生春温。荆州未识神交久,籍甚声名在人口。龙钟那得远相过,勉作长歌搔白首。
行路难和鲜于大夫子骏。宋代。晁补之。赠君珊瑚夜光之角枕,玳瑁明月之雕床。一茧秋蝉之丽縠,百和更生之宝香。秾华纷纷白日暮,红颜寂莫无留芳。人生失意十八九,君心美恶那能量。愿君虚怀广末照,听我一曲关山长。不见班姬与陈后,宁闻衰落尚专房。
四字令(访友不遇)。宋代。周密。残月半篱。残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人归未归。无诗有诗。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朝中措·龙团分罢觉芳滋。宋代。程垓。龙团分罢觉芳滋。歌彻碧云词。翠袖且留纤玉,沈香载捧冰垍。一声清唱,半瓯轻啜,愁绪如丝。记取临汾馀味,图教归後相思。
拟沈休文宿东园。清代。吴敦仁。苍茫度高冈,乱石堆成路。蔼蔼白云封,崎岖难信步。未至东园东,歧路常纡互。景仄门长关,斋幽扃如故。灶冷矗炊烟,檐低滴清露。林鸟声交呼,丛萤辉相顾。谷飙叩虚牝,山月飞寒兔。夜琴调清弦,夕砧捣秋素。馀寒造众色,气象换朝暮。何计驻流光,西山须一度。
送别任龙图。宋代。史才。江上飞樯高数寻,西风客路思难禁。三千奏议曾经国,十万兵屯已属心。官驿疏梅春意足,楚天孤鹜晓烟沉。闽南君去才称最,慰我秋鸿达好音。
将赴淮阴留别下邳友人。清代。沈梧。风风雨雨总难辞,远水孤舟独去时。月落未应愁后会,兵荒不敢料前期。天如有恨惊烽火,花自无言怨别离。聚散宛然云不定,飞鸿何处寄相思。
大同感叹。清代。屈大均。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为谁饥与渴,葛屦践严霜。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燐傍。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膏血溢槽中,马饮毛生光。鞍上一红颜,琵琶声惨伤。肌肉苦无多,何以充君粮。踟蹰赴刀俎,自惜凝脂香。
江南逢洛下友人。唐代。张乔。洛下吟诗侣,南游只有君。波涛归路见,蟋蟀在船闻。晓月江城出,晴霞岛树分。无穷怀古意,岂独绕湘云。
雨後至近村。宋代。陆游。夜雨晓方止,朝云犹作阴。山余一寸碧,溪长半篙深。卧泛白鸥渚,行穿黄叶林。老农能共语,真率会人心。
寿钱玉涧。明代。顾清。玉涧水,清且深,流不息,穷古今。山头雨歇百谷聚,白虹一道来沈沈。涧傍老人眼双碧,手弄涧泉坐白石。泉流到海几清浅,明年花甲从头转。酿涧水,作春醅,采涧芹,荐寿杯。沐浴饮食无凶菑,此中自可度千岁,何必跨鹤游蓬莱。
杂咏四首 其二。宋代。刘攽。短日不能永,月华代扬辉。暝暗来四隅,稍复清影随。迢迢河汉章,天毕前南箕。簸扬蹇无成,掩兔今亦时。
赠致政王朝奉。宋代。黄裳。得老归来已几年,水云深处洞中天。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禅。松竹亭台閒信步,乡闾樽俎谩随缘。此生离合谁能定,只见龙潭尚宛然。
蜀道自勉。宋代。石介。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竄迁。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袁府君挽词。宋代。楼钥。坦坦幽人履,恂恂长者言。忧时见颜色,乐道竟丘园。隐行推同气,高贤萃一门。四明耆旧传,他日数诸袁。
井研道中。宋代。陆游。穷冬景方促,下岭路微平。地瘦竹无叶,风乾茅有声。客游空自叹,归计与谁评?尚喜长亭下,云穿夕照明。
过里洋河。宋代。吴哲。 里洋河,何汤汤,奔流百折到泷冈,砂矶湾湾里路长。船头照见落日黄,愁云低没双凫翔。樯乌孤征心徊徨,遥空半作明月光。凉风忽来吹我裳,荻花夜白含清霜。里洋河,思故乡。
白云间上人度夏。宋代。虞集。白云长傍太湖飞,忽向西江度钓矶。彭泽小龙邀共饭,湖阳迁客忆留衣。笋因春雨朝朝吃,橘待秋霜颗颗肥。我自本名无所住,经函松下共柴扉。
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宋代。苏轼。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迢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应调折弦琴,自和撚须句。
桃源县。宋代。文天祥。清野百年久,中原千里赊。火烟新聚落,山水旧生涯。种麦十数亩,诛茅千百家。我来行正倦,何处觅桃花。
梧窗二首。宋代。白玉蟾。夜半山风响翠梧,一窗皓月翠琴书。试将笔架山头屋,问有清幽似此罪。
幕阜山。元代。胡天游。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头即天上。扪萝蹑磴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拳石。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如镜圆。若还更上三万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赠河阳诗。魏晋。潘尼。虑生化单父,子奇莅东阿。桐乡建遗烈,武城播弦歌。逸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弱冠步鼎铉,既立宰三河。流声馥秋兰,擒藻艳春华。徒美天姿茂,岂谓人爵多。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 其五。宋代。李纲。秋兴殊未极,秋溪可杭苇。顺流欲东行,一观沧溟水。洗我万古愁,胸中莹无滓。又欲归梁溪,候门有稚子。携幼酒盈樽,泛此东篱蕊。躬耕复著书,茗饮追甫里。听子场屋声,入我山林耳。文字惊世人,一日传万纸。
夜行船(赠赵梅壑)。宋代。吴文英。碧甃清漪方镜小。绮疏净、半尘不到。古鬲香深,宫壶花换,留取四时春好。楼上眉山云窈窕。香衾梦、镇疏清晓。并蒂莲开,合欢屏暖,玉漏又催朝早。
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宋代。陆游。乌臼赤于枫,园林九月中。天寒山惨淡,云薄日曈曨。旋摘分猿果,宽编养鹤笼。身闲足幽事,归卧莫??。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唐代。黄公绍。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