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院寒碧轩

寿星院寒碧轩朗读

《寿星院寒碧轩》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风肃肃摇窗扉,
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
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
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
为问鹤骨何缘肥。

译文:
清风凛冽摇动门扉,
窗前的修竹将其围绕。
纷纷苍雪洒落在夏天的席子上,
绿色的雾气轻轻触及人的衣衫。

太阳高升时山上的蝉虫抱住叶子唱响,
人类静静地穿越林间翠绿的羽毛。
道士独自坐在清寒的青石上,
问道为何鹤骨如此丰满。

诗意:
《寿星院寒碧轩》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苏轼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修竹、苍雪、绿雾等自然景物,展示了四季交替和自然界的变化。苍雪落在夏季的席子上,绿雾沾染人的衣衫,显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万物的变迁。

诗中的山蝉、翠羽等形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活力。山蝉在高处抱住叶子鸣叫,翠羽穿越林间飞翔,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美好。

最后,诗中的道人对寒碧绝粒,询问鹤骨缘何丰满,意味着苏轼对长寿和生命的思考。他在静思中思索人生的意义和长寿的原因,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赏析:
《寿星院寒碧轩》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示了自然景观和生命的美妙,同时通过对长寿和人生意义的探讨,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清风凛冽、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冉冉绿雾等,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景象。

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生命形象描绘,如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诗人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妙之处。

而最后的道人对寒碧绝粒的询问,则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意义,也触及到人类对长寿和生命的追求。

整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深沉的思考,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美妙之处,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既无武备擒戎虏,又乏文章骋国才。
甓社湖中有明月,可怜不肯入君怀。
()

归闽中矣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鱼没雁沈沈。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君起舞,试重斟。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

平生自愧无奇策,魔去径须呼逐客。兀身聊欲避风尘,作意何能分履屐。

惊鱼畏网伏深潭,穷猿失木号重岩。杀气涨天消息断,但想沧海浮东南。

()
朱颜使者锦貂裘,笑语春风入贝州。
欲报京都近消息,传声车马少淹留。
行人尽道还家乐,骑士能吹出塞愁。
回首此时空慕羡,惊尘一段向南流。
()
空遗破砚孤心苦,只博生绡两鬓华。
小婢灯前泣秋雨,竹房不见夜呼茶。
()
知与坡仙有宿盟,来贤岩畔旧经行。
节同老柏岁寒操,心契焦桐太古声。
云出九峰龙起蛰,风清五夜鹤传鸣。
须公一柱擎天力,妙斡洪钧大发生。
()

春山青,春水绿,春风包裹无纤粟。目前事,量外机,东村王老暗攒眉。

暗攒眉,独脚山魈舞柘枝。

()

蒸云暄日尽淫威,小槛低檐判不肥。丰草但荣时则可,啼禽空絮是耶非。

枝枝叶叶苏君在,燕燕飞飞戴女归。昨梦不成仙径杳,盈盈一曲问津稀。

()

君是当年徐湛之,一时风尚在园池。轻篮出没疑秦岭,小艇回沿似武夷。

渐入深崖青窈窕,忽排连岫玉参差。不知处处梅花发,羌管犹烦特地吹。

()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

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

()

海棠雨歇春夜长,辘轳惊梦飞鸳鸯。玉肌苦怯东风急,帐冷流苏熏绣裳。

起来窥镜倦梳洗,玄云满犀飞不起。玉麟金爵翠翘新,似与春光斗明媚。

()

驰上平冈小打围,相公自控紫丝鞿。一鞭挥出三千骑,惊动流红窣窣飞。

()

一鼓居延万甲驰,风雷摇曳助搴旗。天骄胆落犁庭夜,日逐魂销度漠时。

朔雪顿随騕袅净,阴风旋挟虎狼移。金城却问诸年少,可解营平授策奇。

()

已笑良时晚,仍悲别酒催。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黛敛愁歌扇,妆残泣镜台。繁阴莫矜衒,终是共尘埃。

()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