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秋英不比春花落

残句秋英不比春花落朗读

《残句秋英不比春花落》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子细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秋英(指秋天的花朵)与春花在美丽与凋零方面的不同,作者呼唤读者细心观察并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方式描绘了秋英和春花的不同魅力。秋英是指秋天开放的花朵,它们与春天的花相比有着不同的美丽和凋零方式。苏轼通过这个对比,试图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观察。

在这首诗词中,苏轼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英和春花的观察和比较。他说“秋英不比春花落”,意思是秋天的花儿虽然不如春天的花那样纷繁盛开,但它们在凋零时也有自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这种观点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界变化和美的敏感和洞察力。

通过呼唤读者“子细看”,苏轼希望读者能够仔细观察秋英的美和凋零,体味其中的细腻和独特之处。这种观察和思考的态度也可以视为苏轼对人生和自然的关注,他鼓励读者以细致入微的眼光去欣赏世界,发现其中的美和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秋英和春花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传达了他对读者的呼唤,希望读者以细腻的眼光去欣赏世界的美和变化。它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生命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已经和靖吟半树,又入花光画折枝。
此语便经三百载,此格又阅景炎时。
()
雨余湖水吞遥空,前山宿雾开溟蒙。
坐看雁阵落沙觜,欲下复起摩苍穹。
寒芦飞花秋色老,乱扑客衣纷不扫。
肃肃惊风忽破行,却似张芝作颠草。
()

春生若邪水,雨后漫流通。芳草行无尽,清源去不穷。

野烟迷极浦,斜日起微风。数处乘流望,依稀似剡中。

()

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

此语谁所云?吾友田紫芝。紫芝虽吾友,痛饮真吾师。

()

驱鹊营桥,呼蟾出海,朝朝暮暮遥相望。谁知风雨此时来,银河便有些波浪。
玉兔迷离,金鸡嘲口析,二星无语空惆怅。元来上界也多魔,天孙长怨牵牛旷。

()

石头城下五更秋,高挂云帆得顺流。铁瓮缘江即东府,璚花隔岸是扬州。

作家相见本无语,在客别离殊有愁。后夜相思好明月,老夫乘兴独登楼。

()

窃窃众所忧,不踰衣食间。孰知温饱外,可忧非一端。

贱忧道难行,贵忧名不完。谁能断弃此,自乐如孔颜。

()

爱尔似龙媒,翩翩千里回。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拥棹逢鸥舞,凭阑见雨来。上堂多庆乐,不醉莫停杯。

()
卢泉之木百尺长,下荫泉色如木苍。
蘋风荷雨洒面凉,倒影摇荡天沧浪。
网登锦鳞蒲荇香,何以贯之柳与杨。
古来希价入咸阳,贪功害能相中伤。
()

乞巧谁家绮席开,夜阑箫鼓趁虚催。
启明不为牵牛计,又放朝阳送曙来。

()

绝域移根上苑栽,又分红绿向岩隈。累累子已枝间满,灼灼花犹叶底开。

()
平生苕霅舟,略计忘几历。
诗里不能收,付君医画癖。
()

背石阑低,花幡定,深锁仙云成簇。凌晨雕玉帔,伫鞓红妆面,弄姿金屋。

醉缬吹烟,清阴涨午,抬举东风娇足。玉环三生梦,傍吴娃閒馆,伴春幽独。

()

读罢离骚已夕晖,嫩凉新透软罗衣。白莲花落秋风起,细数征鸿几处归。

()

迩来走笔吟,别后随手散。收拾亦安用,半是谐谑间。

不能所作工,要解风水涣。莫以人废言,遂忽博士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