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江南本织锦图上回文原作三首

附江南本织锦图上回文原作三首朗读

诗词:《附江南本织锦图上回文原作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羞看一首回文锦,
锦似文君别恨深。
头白自吟悲赋客,
断肠愁是断弦琴。

中文译文:
我羞于面对这幅回文锦,
这锦绣就像文君离别的心痛一样深沉。
我头发已经斑白,自己吟唱着悲伤的赋诗,
我的忧愁就像一根断弦的琴弦一样让我心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的一首回文诗,也是附在江南本织锦图上的三首回文诗。回文指的是一种诗歌形式,诗句正读和倒读完全相同。这首诗通过回文形式,表达了苏轼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伤。

首先,诗中提到了一幅回文锦,苏轼说他羞于面对这幅锦绣,可能是因为锦绣的美丽和精巧使他感到自愧不如。回文锦的美丽被比喻成文君(即古代传说中的美人)离别的心痛一样深沉。这里锦绣和离别之痛形成了对比,强调了苏轼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接着,苏轼提到自己已经年老发白,但他仍然自己吟唱着悲伤的赋诗。这表明他在寂寞中自我安慰,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忧愁被形容为一根断弦的琴弦,意味着他内心的痛苦已经无法弥补,就像琴弦断裂一样。

整首诗通过回文形式的巧妙运用,将苏轼内心的痛苦和忧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诗中的羞愧、离别、年老、忧愁等情感在回文的交织中形成了一种诗意的独特美感。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月堕霜家发上亭,土牛今日却鞭春。
六花度腊悭呈瑞,二麦何饱食新。
四序干旋均一气,万殊元化吒洪钧。

()
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
扑马征尘拂不开,高亭欹帽一徘徊。
蜀山地暖稀逢雪,闰岁春迟未见梅。
陂水近人无鹭下,烟林藏寺有钟来。
宋公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
()

苍崖中断一溪来,迤逦人家向水开。
尽日烟云迎旆去,满泷铙吹引船回。
虚斋昼梦鸣禽下,别坞春游画角催。

()

几度忘言话克宾,丛林音响许谁闻。
海山秋夜对孤月,应记北高峰顶云。

()
良宵一刻抵千金。
孤负百年心。
好个一江春水,深来不似情深。
一天好事,还教容易,著甚消任。
()

酌酒对孤月,今宵中半秋。古今嗟逝水,天地入高楼。

宿鸟摇花影,轻云趁水流。何当太湖上,散发棹扁舟。

()
风紧岸边安钓艇,云浓空里散杨花。
披蓑顶笠携鱼去,遥指前村问酒家。
()

浅浅清泉自鉴开,鳞鳞寒甃未生苔。山中亭午野禽渴,不畏人惊欲下来。

()
良月才经四日,彭城庆诞真贤。
从来斗酒百诗篇。
锦绣文章灿烂。
自合宰官身现,谁知富贵由天。
()

岩谷天清落木哀,曲阑凝睇首频回。南州地坼群龙斗,北塞秋高万马来。

舍利有灵藏宝地,丹梯无路上瑶台。长歌未尽登临兴,欲挽沧溟入酒杯。

()

漆园说海若,稷下谈神州。长剑堪倚天,语大世莫酬。

少狂岂其然,及此日月流。稍知画足非,万事指顾休。

()

清淑回闽海,词才近若云。登坛谁竞赏,空谷汝先闻。

拙宦成漂梗,知交久断群。山阴如弭棹,邀月更论文。

()

佛日瞻依咫尺,其奈波罗乏船。藉令折芦北渡,何似只履西还。

()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虽将细雨催芦笋,

却用东风染柳丝。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