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宋代。苏轼。不羡腰金照地光,暂时假面弄西凉。晴窗咽日肝肠暖,古殿朝真屦袖香。说静故知犹有动,无闲底处更求忙。先生官罢乘风去,何用区区赋陟冈。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羡腰金照地光,
暂时假面弄西凉。
晴窗咽日肝肠暖,
古殿朝真屦袖香。
说静故知犹有动,
无闲底处更求忙。
先生官罢乘风去,
何用区区赋陟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友人柳子玉的赞美和送别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和宫廷政务来映衬柳子玉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诗中还暗示了自己对柳子玉离去的惋惜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赏析:
1. 第一句描绘了柳子玉的金饰照亮大地的光辉,表达了他的高贵和才华,同时也暗指了宫廷的虚伪和假面。
2. 第二句通过西凉的典故,暗示了柳子玉在朝廷中的辛苦和艰险,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同情之情。
3. 第三句以晴窗、咽日、肝肠暖等形象描绘了柳子玉的高尚品德和温暖的人格,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
4. 第四句以古殿和朝真屦袖香的意象,再次表现了柳子玉的高洁和清雅。
5. 第五句以说静故知犹有动的方式,表达了柳子玉虽然从容不迫,但内心却充满活力和奋斗的精神。
6. 第六句以无闲底处更求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柳子玉对事业的追求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7. 最后两句以先生官罢乘风去、何用区区赋陟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柳子玉的送别之情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人觉得自己的才华和作品相比柳子玉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无法达到他所追求的高尚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友人柳子玉的赞美和送别,展示了苏轼对人物品质和价值观的崇高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和处境的自省和无奈之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梅市暮归。宋代。陆游。老境惟闭门,不与事物接。时逢佳山水,尚复快登涉。山程策子蹇,水泛摇短楫。今兹税驾地,佳事喜稠叠。云生湿行滕,风细掠醉颊。旅羹芼玉糁,僧饭敷白?。葑火煨芋魁,瓦甑炊豆荚。经行出幽圃,懹抱颇自惬。枯篱络丹实,深涧堆黄叶。白云横谷口,缘筱穿山胁。还家宁迫暮,取路羞径捷。何当倚蒲龛,一坐十小劫。
甲寅十月纪事 其一。明代。归有光。沧海洪波蹙,蛮夷竟岁屯。羽书交郡国,烽火接吴门。云结残兵气,潮添战血痕。因歌祁父什,流泪不堪论。
送李知事还蜀。明代。程敏政。大夫勋业重先朝,合有鹓雏振九霄。几载宦情宣室近,一番离思蜀山遥。归帆正藉东风驭,恋阙长悬北斗杓。簪绂重来知有日,不须扳柳向河桥。
寄湖州杨伯子监丞。宋代。戴复古。宛如公干卧漳滨,枕上穷吟过一春。遣病每怀诗眷属,访医因问药君臣。鑚龟小卜占灾数,览镜羸形类别人。寄语霅川贤太守,新诗莫厌话愁频。
严滩对月忆雪壶亡弟。宋代。吴龙翰。卯君看月此徘徊,今来月明君不来。安得清光刀剪破,为分一半到泉台。
鹧鸪天。元代。刘秉忠。残月低帘挂玉钩。东风帘*思如秋。梦魂不被杨花搅,池面还添翠压稠。红叱拨,翠骅骝。青山隐隐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不许朝朝不上
朱子昂司户登滕王阁。宋代。戴复古。笑傲不禁秋兴长,登临谁复问滕王。江湖周折地襟带,云霞粲烂天文章。人如野鹤何飘逸,目送飞鸿去渺茫。安得雪醅三百斗,发君豪气对吾狂。
雉子曲二章 其二。明代。孙一元。花萼正离离,雉子行相求。饮啄青山下,雌雄鸣且酬。四座沉沉动欢酌,堂上何人奏此乐。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唐代。元稹。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林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西安客夜。清代。张问陶。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貂裘易敝真愁绝,髀肉难生可奈何。诗入阙中风雅健,人从灞上别离多。城南甲第誇韦杜,谁拨荒烟吊薜萝。
大中桥晚眺。明代。欧大任。佳气葱芊望不遥,汉家宫殿切丛霄。五陵车马今何在,依旧斜阳白下桥。
南国秋容晚。晓寒轻、菊花台榭,拒霜池馆。试向壶山堂上望,万顷黄云刈遍。总吃著、君侯方寸。不要汉廷夸击断,要史家、编入循良传。春脚到,福星见。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狨座,建炎蝉冕。稳奉安舆迎两国,谁谓山遥水远。福寿比、河沙难算。来岁而今黄花节,早骖鸾、入侍瑶池宴。风浩荡,海清浅。
贺新郎·南国秋容晚。宋代。刘克庄。南国秋容晚。晓寒轻、菊花台榭,拒霜池馆。试向壶山堂上望,万顷黄云刈遍。总吃著、君侯方寸。不要汉廷夸击断,要史家、编入循良传。春脚到,福星见。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狨座,建炎蝉冕。稳奉安舆迎两国,谁谓山遥水远。福寿比、河沙难算。来岁而今黄花节,早骖鸾、入侍瑶池宴。风浩荡,海清浅。
和林子中待制。宋代。苏轼。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春雨二首。唐代。李建勋。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花径不通新草合,兰舟初动曲池平。净缘高树莓苔色,饥集虚廊燕雀声。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萧萧春雨密还疏,景象三时固不如,寒入远林莺翅重,暖抽新麦土膏虚。细蒙台榭微兼日,潜涨涟漪欲动鱼。唯称乖慵多睡者,掩门中酒览闲书。
金虎白龙诗 其二。唐代。张果。姹女初生醉似泥,千朝暗室不东西。虔心日夜勤调火,莫遣灵丹气不齐。
题画 其二。明代。方孝孺。曲折成千里,云山俨一乡。林疏茅屋见,水落钓舟藏。世路羊肠外,仙家鸟道傍。此身何处着,箕颖意难忘。
满江红 渡扬子。清代。沈岸登。铁瓮城开,记三国、孙郎曾霸。依旧见、清江几点,翠峰如画。尽日盘涡轻燕掠,有时过雨垂虹跨。看微茫、葭菼划晴沙,风吹亚。波万顷,惊涛泻。舟两桨,中流打。渐危矶路转,妙高台下。隐隐树从京口断,纤纤月上瓜洲乍。爱夜深、灯火近扬州,征帆卸。
题襄王收春台。明代。王世贞。春风何处多,城东大堤路。君但收春来,莫便留春住。散作襄阳春,烟花十万户。
秋草。清代。赵作肃。萋迷仍是旧蓬门,独有寒螀拥露根。已断池塘春夜梦,空余野烧古原痕。遥连红树千林色,犹藉黄花九日樽。曾是昔游人醉处,不堪霜冷忆王孙。
维扬十咏 其五 蕃釐观。元代。舒頔。天上奇花玉色浮,祇留一种在扬州。如今后土无根蒂,蜂蝶纷纷各自愁。
苦热篇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伏阴会当升,愆阳固有期。墙茨覆鲜实,蟪蛄夕以哀。所虞大火流,即值凉霜催。轩辕制六律,大舜弹鸣丝。四气为之和,民生寡忧思。古理日云邈,季运安所师。我怀良已永,炎曜况倭迟。愿言惠清飙,飒然均此施。
奉答李叔则明府招同张稚恭汤君谟晚集。清代。梅磊。汪边荒草欲黄昏,好客烦开永夜樽。杨柳月明栖海燕,桃花水涨上河豚。乱离词赋才将尽,故旧穷愁伴几存。此夕高堂丝管发,狂歌难禁醉中喧。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唐代。皇甫冉。东洛居贤相,南方待本师。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
前重九一日送宜之之金陵 其一。明代。魏学洢。不堪寥落对秋风,来日登高若个同。云卧杳沉深谷里,月明还想小桥东。谩言交味禅中淡,偶触愁肠格外浓。别泪欲弹聊复已,无端飞出笑声中。
残柳如新柳。明代。顾斗英。西风萧瑟柳条轻,翻似依依乍向城。看去尚含南浦恨,折来俱是故园情。枫林解点桃花色,杜宇能为黄鸟声。留得旧时余影在,秋江一路月扶行。
浣溪沙。宋代。王安中。宫缬悭裁翡翠轻。文犀松串水晶明。颭风新样称娉婷。带笑缓摇春笋细,障羞斜映远山横。玉肌无汗暗香清。
送刘生还乡。明代。李昌祺。不辞千里问庭闱,綵服如何又远违。新雁近随秋共至,故园遥喜客初归。空林向晚鸦争集,衰柳惊风叶乱飞。应愧殊方飘泊久,看云送别总沾衣。
倚杖。明代。吴孺子。贫病吾将老,江湖度岁华。艰难惟有泪,飘泊更无家。倚杖惭归鸟,临池惜落花。秋风何太早,瑟瑟向蒹葭。
重示。宋代。陆游。笃学仁何远,穷居道亦行。能充气刚大,谁蔽性光明?家世艰难业,乡闾宿昔情。岁残相劳苦,惟是语春耕。
同徐斯远看王远父所藏僧圆契梅二首。宋代。赵蕃。炎天梅蕊简斋诗,坐胜山村雨雪时。闵雨正歌云汉句,忽来为我起凉思。
大雨破块而入书籍尽湿。宋代。项安世。容斋先生楚楼北,案上文书似山积。夜来醉卧不知晓,骊龙翻空作戏剧。巽二颠狂助叫号,吹下银河八千尺。阿香寤起推云车,铁鼓金轮吼空壁。先生鼻息正雷鸣,万状千声惊不得。兴阑无奈此生何,喷入寒窗弄文墨。海神推浪上蓬莱,天汉回波浸圭壁。苏卿引水灌西周,柱下老君翻藏室。子美多应是水仙,遗稿犹罹耒阳厄。初疑汉室滥觞馀,又如高凤堂中麦。儿童见者各心惊,先生笑罢吟肩侧。秦火虽焚道不焚,唐舟纵弱文难溺。摸索枯肠问雨师,奈我胸中真六籍。
别泪芳襟尽染丹,至今啼血未曾乾。天风一动声如诉,江水微含影已寒。
南郡有香徒烬落,华林无凤共盘桓。美人千里魂何去,极目伤心不忍看。
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 其四 秋枫。明代。韩上桂。别泪芳襟尽染丹,至今啼血未曾乾。天风一动声如诉,江水微含影已寒。南郡有香徒烬落,华林无凤共盘桓。美人千里魂何去,极目伤心不忍看。
兰陵新绿乍吹醅,指点银瓶为客开。双剑夜持南斗出,一帆朝溯大江回。
鹓雏五色凌霄翅,龙种千金历块才。群从兔园应汝候,彩毫齐拂豫章台。
送朱孺子还豫章兼寄宗良孔旸嵬父佳父四王孙。明代。胡应麟。兰陵新绿乍吹醅,指点银瓶为客开。双剑夜持南斗出,一帆朝溯大江回。鹓雏五色凌霄翅,龙种千金历块才。群从兔园应汝候,彩毫齐拂豫章台。
诸丈赓示前章再次韵。宋代。张縯。桃李层层媚远天,碧芜映带绮成川。英灵旧有凌云赋,混一长看建武年。老去无知经世用,梦归欲问激江船。请君妙语惊颓懒,一笑诗坛酒社边。
同诸子游翠岩。明代。张穆。幽林无路水空闻,共洗繁花涧壑分。漫说空山少人迹,不知鸡犬在层云。
百香诗 其六十六 灯花。元代。郭居敬。开时浑不待春光,一蕊银釭冷焰长。檐影无风深处静,不愁蜂蝶暗偷香。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三十二。清代。刘鹗。料想衣裳俱剥尽,幸怜肢体未伤残。愁心耿耿知无寐,况值严冬夜苦寒。
次韵介甫集禧池上咏鹅。宋代。王令。池上溶溶浮暖日,野鹅无数自相於。谋生迹与风波密,择地心将网弋疏。毛羽鲜明疑振鹭,声鸣和好似关雎。应怜豢养轻身者,只直义之数纸书。
寄别向运判德献移闽宪。宋代。杨万里。薄枝工奚取,知音一已多。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梦里闽山月,吟边楚水波。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初寒。宋代。陆游。逐禄天涯半此生,明时宽大许归耕。山围鱼市寒无色,雨掠蓬窗夜有声。白发青灯身潦倒,残芜落叶岁峥嵘。尔来有喜君知否,买得乌犍万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