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僧昭素琴

听僧昭素琴朗读

《听僧昭素琴》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倾听僧人昭素弹琴的情景,表达了平和宁静的心境和对音乐的赞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和无攫,至平无按抑。
不知微妙声,究竟何从出。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轼聆听僧人昭素弹琴时的感受和心境。作者认为这种音乐没有过多的热情激昂,也没有压抑和克制,而是达到了至和至平的境界。作者对这种微妙的声音来源感到困惑,不知道它究竟从何而来。然而,这种音乐却能散去作者内心的不平气,净化作者的心灵,使他重新感受到和谐与平静。作者深知这种心境的存在,并且仍然保持这种微弱的吟唱。

赏析:
《听僧昭素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苏轼对音乐的赞美和对内心平和宁静的追求。诗中的“至和无攫,至平无按抑”形容了昭素琴音乐的特点,没有过多的情感表达,也没有过度的抑制,达到了一种至高至平的境界。这种音乐给作者带来了宁静和平和,让他的不平气消散,内心得到净化。诗的最后一句“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表达了作者深刻地意识到这种心境的存在,并且仍然保持着微弱的吟唱,使自己能够长久地享受这种和谐与平静。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音乐的审美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音乐的力量,作者得以平息内心的不安和纷扰,沉浸在至高至平的境界中。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内心平和与宁静的追求。它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幕天席地斗豪奢。歌妓捧红牙。从他醉醒醒醉,斜插满头花。
车载酒,解貂贳。尽繁华。儿孙贤俊,家道荣昌,祝寿无涯。

()

铅华洗净,认人间尤物。底事无言对明月。恁文君瘦影,倩女柔魂,悲薄命,同向东风呜咽。

江头双姊妹,浅淡梳妆,素手纤纤弄轻艓。水暖鳜鱼肥,斗艳争辉,看一样、冰肌玉骨。

()

银蟾夜落金盆冷,玉手翻波弄晴景。广寒移入水晶宫,掌上分明见清影。

深闺静悄不成眠,欲问嫦娥路渺然。秦楼人去彩鸾杳,冰光此夕因谁圆。

()

港里高圩圩内田,露苗风影碧芊芊。
家家绕屋栽杨柳,处处通渠种芰莲。
老去何年真有此,客中半世尚茫然。

()
鬓薄松松绿雾凉,春风额点麝香黄。
背人扑得双蝴蝶,满扇蔷薇露水香。
()

宝匣龙章御敕开,仙师辞阙返蓬莱。凤池剑影随云化,鹤背松声带月回。

火候不须调药灶,仙名今已著丹台。柏枝烧罢应多暇,报我蓝田长玉栽。

()
我读柳侯诗,不见虾蟆篇。
所亡谅非一,抚卷为慨然。
不应流落人,吟咏亦不前。
问尔胸中奇,何以能弃捐。
()

凌云殿阁倚江开,三面江流抱石台。远浪贴天成绮縠,旧题多日长莓苔。

下临风雨空三蜀,高处星辰接上台。一为赏心留胜槩,还看秀色产奇才。

()

矫矫绿衣郎,乌纱拖赤舄。青鬓始微霜,占此元宵席。

()

瓷鼎熬成白玉浆,鸣鞭走送意难忘。开瓶已胜葡萄色,入口偏誇豆蔻香。

未教刘生千日酒,应同王母九霞觞。黄花正尔欺人老,烂醉西风也不妨。

()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

丈夫原不事王侯,短发星星月一钩。事在乾坤人自老,道存丘壑我何求。

蜿蜒山势寒流玉,寂寞僧怀似着秋。投得旅邸茅阁小,依稀疑是仲宣楼。

()
玉带红花供奉班。
里头新样总宜男。
闹装鞍辔青骢马,帖体衣裳紫窄衫。
云鬓重,黛眉弯。
()

冯妇下车须有勇,将军射石亦通神。南山白额新除害,好赏今时射虎人。

()
宁将身塞祸,不忍母流离。
我自不为恶,黄泉今有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