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朗读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沐罢巾冠快晚凉,
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
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
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
顾我归期尚渺茫。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的离别之作。诗人描述了自己沐浴之后,感受到初秋的凉爽。在饮过茶之后,他的口腔和脸颊上还残留着茶香。诗人问道,何时才能登上船只,渡过北岸的江河。他告诉长老,他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但他并不急于迎接东方的朝阳。他认为自己的身体还有病痛,但是医治外在的物质并没有什么办法。最后,诗人向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表示,风华正茂的两位老人可以继续往前走,而他的归期却依然是未知的。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情境,展示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感慨。他用简洁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船只渡过江河的期盼,以及对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是苏轼的友人,他们都是佛教徒,相互交流、学习佛法。在这首诗中,苏轼以离别之词表达了对长老们的思念和祝福,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对生活的领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体验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词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深思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秦淮水满桃根愁,短衫秃袖横轻舟。新声烂漫烦手集,材童弦索纷嘲啁。

中有一技更奇绝,非丝非竹喧中流。联绵嘈囋巧应节,轻撚急击随狂讴。

()

若人别去已经秋,却见山间翰墨留。
独对西风揩望眼,试从云际辨荆州。

()

慨山人老矣,逃涧谷、息朋游。尽细竹成园,寒松夹坞,自占岩幽。

天与清风皓月,从受用不费一钱酬。管领匡床石枕,安排野调村讴。

()

碧涵芳霭品成仙,隔断红尘几瓣妍。云母槛头蟾乍起,水晶帘外鹤閒眠。

香飘浑是冰台影,色动全浮玉璧烟。看取亭亭真异种,何郎粉为六郎传。

()
万个碧琅玕,两傍荫潭沼。
丛深蔽岩麓,干直露云表。
刹影下交加,山房上环绕。
昔尝止鸣凤,今肯栖凡鸟。
()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泽原非令故乡。
为访子明寻玉涧,也因太白宿云房。
诗摩古壁搜遗韵,井炼丹砂辨旧方。
从此欲归情复结,拟移亭舍築山傍。
()

江豚翻碧浪,凭高极望,折戟半沈沙。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

()

独好中林隐,先期上月春。闲花傍户落,喧鸟逼檐驯。

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在山琴易调,开瓮酒归醇。

()

殷勤说重农,农夫正在外。今年岁不登,未得餍粗粝。

八口既嗷嗷,百事皆昧昧。种谷已无成,出门走相丐。

()

孤烟一点绿溪湄,渔父幽居即旧基。饥鹭不惊收钓处,

闲麛应乳负暄时。茅斋对雪开尊好,稚子焚枯饭客迟。

()
驴加九锡石三品,鸟睹村翁晚节荣。
出有小车扶有杖,前身莫是邵先生。
()

葛巾新折角,道衣儒履,谁识旧王孙。帝城高隐处,寂静槐庭,碧柳暗朱门。

鸿儒上客,长不断、载酒论文。尽永日、调琴对局,生怕鼓钟喧。

()

十月东归下石泷,群公促膝共轻艭。萧云故宅多乔木,阮籍清尊对暮江。

方驾肯来良马五,尺书先寄鲤鱼双。欲求深隐何山曲,雪竹霜筠共一窗。

()

嗈嗈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

()

人情消长似江潮,谁肯诗篇问寂寥。已识盖公曾避舍,悬知召伯有膏苗。

铁桥东去非无路,铜柱南来尚可标。出处料君应早定,浮云不复叹风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