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

儋耳朗读
儋(dān)耳,在今广东海南岛儋县西北,传说古时候那里居住过耳朵下垂的部族叫儋耳国,汉武帝时即在此处设置儋耳郡,这就是地名的来历。苏轼虽然不赞成王安石的改革,但却有些革新思想,所以也遭到保守派的排斥;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o九七)被贬到海南岛,六月十一日渡海,七月十三日到达儋耳,作了这首诗,写下初到儋耳所见的雨景和被贬的感慨。

  开头一句很有气势:傍晚时分,霹雳一声,威震天地,雷声刚停,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阴历七月,正是海南岛的雨季,雨水比较多,这一句把雷雨的气势表现出来了。下雨的时候作者在哪里呢?他初到儋耳时暂住在官舍里,这时他正在官舍高高(崔嵬)的楼上倚靠着栏杆放眼观望雨景。

  雷雨是一阵一阵的,一阵雨过后,从云隙里露出一道斜阳,阳光遇到空中的水气,经常折射而为彩虹。虹有主虹和副虹两种,按古时的说法,一种雄的是虹,一种雌的是霓,所谓雌霓,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虹。第三句说,那弧形的雌霓从天上一直垂到云朵的下面,描绘出了雨后彩虹的奇观。第四句接着说,从海上吹来了一阵海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快意)。这一联有人评论说“奇警”,的确是雄伟奇特、语新意妙的动人诗句,表现了苏轼的旷达乐观。他虽然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但并不悲观。据说他在儋耳时,在“人不堪其忧”的环境中,却“恬然著书为乐”;这两句诗正反映了他的这种精神境界。

  第二联在雨霁的风光中体现了乐观精神,第三联则是以乐观的精神想象这年头的好景:那些种地的老乡们(野老)已经在唱丰收歌了,农业上想必会有好的收成;传说朝廷下了升任新官的诏书(除书),要把被贬到外地去的官员(逐臣)放回去,政治上想必也已有了转机。所谓放“逐臣”回朝,也许是当时的谣传,也许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实际上,直到元符三年(一一oo)宋哲宗赵煦死去,宋微宗赵佶上台,苏轼才得遇赦离开海南岛。

  不过,在他看来,放回不放回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旷达得很。最后两句意思说:东坡(苏轼的号)我年纪大了(当时已六十二岁),人老了。杜甫在诗里说“但得残年饱吃饭”,我这余年(残年)能象杜甫说的吃饱饭,也就满足了;陆云《逸民赋序》说,古代逸民(隐居的人),什么都不在乎,只是“欲专一邱之欢,擅一壑之美”,就是说只要有个山水幽美的地方栖身就很高兴了。我现在也象古代逸民那样,能专此一壑,有这个地方落脚也就可以了。其他人间万事,已经漠不关心了(万事灰)。他被贬到这种地方,不无感慨,心情当然不会是轻松愉快的,不过他在诗中却是以旷达的姿态来表现这种感慨的。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西蜀名家世正卿,摛华弱岁早知名。麟洲最觉邅回久,乌府终持宪纪平。

近日贤豪皆陨落,中朝人士感哀荣。况馀白发沧江叟,空忆星韬过舍情。

()

乱云穿尽得平芜,一段冰寒碧玉壶。
犹是春风未相弃,山前吹长万龙须。

()
绝艳生殊域,芳年入内庭。
谁知金屋宠,只是信丹青。
()
地辟天开斗柄回,今年红日遍池台。
新阳苏醒春前柳,轻暖医治雪後梅。
瓦屋螺青披雾出,锦江鸭绿抱山来。
衰翁也逐儿童喜,旋拨文书近酒杯。
()

自古江南地,民安乐最深。稻畦云漠漠,松畹雾森森。

鹅鸭喧池水,鸡豚憩竹林。小舟维古岸,销我利名心。

()

抱痾积闲纵,世味颇能淡。惟于山水娱,自谓老不厌。

况兹伊洛间,久畜游赏念。幽扉深隐竹,小约度平堑。

()

短衣孤剑。旧识新丰店。看压小槽香潋滟。醉洗玉船红酽。

早莺送客登车。依微月射银沙。马上续成春梦,墙头笑掷桃花。

()

阶下几茎草,离离青未匀。池塘空有梦,边徼忽惊春。

时不遗微物,天原育至仁。待看平野遍,访旧动双轮。

()

白尽阮生眼,閒看此市朝。窟三真善凿,网四竟何逃。

骑虎终遭噬,低棋不自饶。苏张虽有舌,难解九原嘲。

()

梧桐树西掖,濯濯青琅玕。春风一披拂,翠叶敷云端。

高枝集凤鸟,卑枝宿鹓鸾。清秋下白露,摧折同艾菅。

()

十里松阴蒋子山,暮烟收尽梵宫宽。

夜深更向紫微宿,坐久始知凡骨寒。

()

崔嵬分茅岭,镇南扼雄关。持节始入交,山路何郁盘。

乔林映前旌,鸣驺历层峦。纶命自天下,恩光回日南。

()

石是龙眠处,终无石可扛。未应江动月,自是月移江。

本似岷山雪,今为岭表泷。是谁惊兔杵,失却钓鱼矼。

()

萱堂犹是忘忧地,乌屋相传反哺恩。一段家风谁出自,千年鼻祖守关门。

()

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

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