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云。宋代。苏轼。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云》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孟嘉(指孟嘉的儿子孟德)好酒,桓温(指桓温的儿子桓猷)笑着说。
徐邈(指徐邈)说出疯狂的话,孟德(指孟德)感到怀疑。
公(指桓温)独自不知道他们的趣味,而我(指苏轼)现在又重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风流的事物总会被有见识的人所认识,通达的人不会随波逐流。
这两个子孙有着灵性,应该被鼓舞,而我们的后代也会有清醒的时刻。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太守徐君猷(指桓温)和通守孟亨之(指孟德)为背景,描绘了他们之间的互动。孟德嗜好酒,而桓温以轻松的态度嘲笑他。徐君猷则以狂言回应孟德,使孟德对他的言论感到怀疑。诗人自比于徐君猷,表示自己曾经不明白他们的趣味,但现在重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诗人认为真正有见识的人会理解风流的事物,而通达的人不会随波逐流。最后,诗人称赞这两个子孙有着灵性,应该被鼓舞,而将来的后代也会有清醒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他以太守徐君猷和孟亨之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他们的描述和自我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人性的看法。诗中的对比和反思,以及对真正有见识和通达的人的赞美,体现了苏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苏轼通过描绘桓温、孟德和徐君猷之间的互动,以及自己对其的反思,表达了对风流和才情的赞赏。他认为真正有见识的人会理解风流的事物,而通达的人不会轻易受到俗俗之流的影响。苏轼对这两个人物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对自己和其他有才情的人的自我肯定。
最后,他对子孙的期望和鼓舞,体现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后代的期许。他相信后代也会有清醒的时刻,有灵性的人会被鼓舞,并能够超越俗俗之流,走出自己的道路。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对风流和才情的赞美,以及对后代的期许和鼓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视角《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云》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孟嘉嗜酒,桓温笑着说;
徐邈狂言,孟德产生疑虑。
你不了解他们的趣味,而我现在重获共鸣。
风流之事自有高人懂得,通达之士不随俗流。
这两位子孙有着灵性,应当受到鼓励,而我们的孙辈也会有清醒的时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太守徐君猷(即桓温)与通守孟亨之(即孟德)之间的互动。孟德喜欢喝酒,桓温以轻松的态度嘲笑他;而徐邈则说出一些疯狂的话,使孟德对他产生疑虑。诗人自比于徐君猷,表示自己曾经不理解他们的趣味,但现在重新获得共鸣。诗人认为真正有见识的人会理解风流之事,而通达的人则不会随波逐流。最后,诗人称赞这两位子孙有着灵性,应当受到鼓励,而我们的后代也会有清醒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他以太守徐君猷和孟亨之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和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和人性的看法。诗中的对比和反思,以及对真正有见识和通达的人的赞美,体现了苏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苏轼通过描绘桓温、孟德和徐君猷之间的互动,以及自己对其的反思,表达了对风流和才情的赞赏。他认为真正有见识的人会理解风流之事,而通达的人则不会轻易受到俗流的影响。苏轼对这两位人物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对自己和其他有才情之人的自我肯定。
最后,他对子孙的期望和鼓励,体现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后代的期许。他相信后代也会有清醒的时刻,有灵性的人会受到鼓励,并能够超越俗流,走出自己的道路。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对风流和才情的赞美,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和鼓励。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追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咏密囿花。宋代。舒岳祥。繁枝密密宜樊圃,以此能当密囿名。不信嫩茎藏劲刺,试将纤手触红英。毛身秦女自正色,鸟爪麻姑无俗情。方朔窃桃何处入,只应列子御风行。
送广生南还二首 其二。明代。卢龙云。朔气寒方凛,游人念故园。早梅迎客骑,疏柳对离樽。白雪新篇富,青云旧业存。谢庭多赋客,归与共玄言。
著存亭。宋代。舒邦佐。事亡如存死如生,以诚则著著乃形。二字貌出孝子诚,晓然如见亲在庭。有人念母愁思凝,终日如痴呼不醒。自云所见政如此,触物有感皆分明。山形作我沈扇清,风叶舞我莱衫轻。江芦千株白皎皎,尚想鹤发垂星星。入户宛然闻忾息,恍惚欲下来举觥。始知至孝无间断,以圣人所见墙羹。譬如忠信纯熟者,立则参前坐倚衡。然而存著亦非真,能于吾母用吾情。所见皆从所念得,初非刻木外经营。虽然铭镂在中扃,何待扁榜垂丹青。要令目击助心想,不然安得名吾亭。
苦辛行。唐代。戎昱。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天地生我尚如此,陌上他人何足论。谁谓西江深,涉之固无忧;谁谓南山高,可以登之游。险巇唯有世间路,一晌令人堪白头。贵人立意不可测,等闲桃李成荆棘。风尘之士深可亲,心如鸡犬能依人。悲来却忆汉天子,不弃相如家旧贫。劝君且饮酒,酒能散羁愁。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
题东老庵。两汉。张衡。东老遗风且百年,乡评犹叹子孙贤。金丹数满三千行,玉笈名留十八仙。座上杯盘由好客,鼎中饘粥且随缘。相逢咸恨匆匆去,绝胜空回访戴船。
次韵蔡天任十首 其三。宋代。汪藻。我家君家一牛鸣,相见几何今露萤。要须来往成白首,痛饮共读离骚经。
小金山话别 其二。明代。伦以训。登临兴不极,穗石此阳关。鹫岭云孤起,龙宫水四环。潮生南浦月,烟带隔江山。迢递风帆急,暮钟僧倚栏。
赠樊山明府以父病解官归黄州。明代。邓云霄。强项从来说董宣,王阳回驭更称贤。轻舟独载惟卷石,遮道犹闻却一钱。勾漏已馀丹灶药,鲤庭应献紫霞编。怀人不见衡阳雁,岁晏音书谁与传。
海山图二首。宋代。赵文。栈道萦纡如蜀路,我梦曾游定何处。金碧楼台缥纱里,员峤方壶如是尔。彼何人者欲问之,翩然抱琴过桥底。
书怀寄中朝往还。唐代。杜牧。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朱绂久惭官借与,白题还叹老将来。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关山月。唐代。鲍君徽。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和吴翁晋梅花诗十三首 其七。明代。邓云霄。脉脉春心结万重,凭栏不语若为容。共誇宾客盈金谷,谁识天人下玉峰?缟带翩跹低复举,翠翘缥缈淡还浓。也知不杂阳台雨,尘梦无缘莫浪逢。
上大姑嵌观音亭,马上口号。清代。林占梅。马头阵阵起浮云,履险临深一径分。急濑横流无定处,顽山乱叠不成文。人争野渡滩将雨,猿啸阴箐昼欲曛。翘首苾刍重拾级,巑岏屹立向溪濆。
慰徐山人暮岁丧子一首。明代。黄省曾。故人使我怜徐稚,垂白那堪失骥儿。药裹提携心尚在,灯帏把诀泪空滋。愁中不得看孤影,门内谁知有路岐。离合死生俱一梦,青山餐饭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