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朗读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是苏轼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轻步隐去忘归,
四柱亭前野约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
水禽惊落翠毛衣。

诗意:

诗人苏轼在游览文与可洋川园池时,来到了过溪亭。他身轻步隐,不知不觉地走过去,忘记了自己的归路。在四柱亭前,他看到了野趣盎然的景色。突然,他恍然大悟,笑了一声。这时,水中的禽鸟被惊动,掉落了翠翎。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林景色,体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词情感流畅,语言简练,富有意境。通过“身轻步隐去忘归”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四柱亭前“野约微”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忽悟过溪还一笑”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美景中突然领悟到了什么,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最后,水禽落下的翠毛衣,更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完美点缀。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草枯山欲冷,逗晓入重云。一箭无双中,何如射一群。

()

偶尔逢休沐,过从共举觞。寒消鳷鹊雪,暖吐狻猊香。

人以星为聚,官今鹭是行。署怜花并入,朝忆玉同锵。

()
钱塘江上一帆风,为我重寻旧日踪。
十里湖山空战艦,千年宫阙咽僧钟。
潮生潮落东西浙,云去云来南北峰。
往事茫茫何处问,残烟衰草泣寒蛩。
()

虎头突兀鸢肩高,将军将军真古豪。已有精忠贯白日,更看逸气凌青霄。

少年带剑方城里,朝猎登山夕临水。结交意气无南北,侠侣游朋来远迩。

()

而兄新说闽中法,季弟能探己酉秋。选佛选官双足举,好头好尾一齐收。

云从地上乘风起,月在天衢作势流。珍重境缘深道力,莫教心水有浮沤。

()

廿载驰驱岳牧劳,悬车踪迹且渔樵。家传楚客青云旧,洞讶秦人白日遥。

伯玉诗名元四海,孔璋文誉已三朝。犹闻昨夜麻姑信,书到浔阳正落潮。

()

凭阑深院里,楼外晚风微。蝶倦寻花宿,莺慵觅柳归。

远山凝暮霭,高树恋馀晖。极目丛林处,昏鸦逐队飞。

()

遗墨之四行,煜其如晨星之烂。
是曰元佑之名臣,所当考而申之以赞。

()

欲学无为道,来居小有天。精神消物怪,采色变风烟。

恬憺知天德,虚无象帝先。高风何特达,古迹尚流传。

()

烟光蘋渚转,霁景杏园来。流水看车度,芳尘避扇开。

花香连帐幕,草色映池台。绮树催莺啭,长云送雁回。

()

晴日明华构,繁阴荡绿波。蓬丘沧海远,春色上林多。

流水时虽逝,迁莺暖自歌。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

()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

乱云荣浦。做雪不成还是雨。知我为何。一笑仍添一恨多。
不须归去。琥珀杯深能几许。草色如袍。记取从今舞处娇。

()
愁边得酒宁论味,马上成诗不计篇。
不是行人那识此,知音应为一悠然。
()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
战叶初收两点稀,入帘花影碎晴晖。
莫留一物遮人眼,展出青天放鹤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