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寺丞赴余姚

送刘寺丞赴余姚朗读

《送刘寺丞赴余姚》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讲述了作者送别刘寺丞前往余姚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和堂後石楠树,
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
但见香烟横碧缕。

译文:
在中和堂后的石楠树旁,
与你共床听夜雨。
玉笙悲怨却无人相逢,
只见香烟缭绕在碧空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余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惜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中和堂后的石楠树,这里象征着友谊长久不变的美好寓意。接着,诗人与刘寺丞共同坐在床上,聆听夜雨的声音,这种亲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的深厚感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个悲怨的情景。玉笙是一种古代乐器,它的悲怨声音在雨夜里回荡,却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倾诉的苦闷。

最后两句描述了明天早上的景象。明朝开锁放观潮,这里指的是诗人与刘寺丞将一同去观赏潮水。豪气正与潮争怒,表达了诗人对潮水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离别的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白发久孤鹦鹉杯,碧梧自老凤凰台。
管夷吾亦仅如许,李谪仙今安在哉。
城郭是非秋雨外,江山形胜暮潮来。
小留只等中秋月,且放青冥万里开。
()

送客陵阳第一峰,临分莫遏顺帆风。
人行水驿梅花外,诗在昭亭雪界中。
破屋但留黄蘗老,高风难觅紫芝翁。

()

又逢除夜客西川,银烛金炉白发前。却忆去年京邸夜,朝衣新试候朝天。

()

烹茶拟注竟陵书,午枕魔高一丈馀。破睡不嫌鱼眼白,独醒久与蟹螯疏。

湖滨颇羡持竿手,海上真成逐臭夫。却忆纤纤捧茗盌,乡民唤作列仙儒。

()
春鸠啄晴屋,露蝉吟高枝。
群物感气动,飞鸣不自知。
冥心观物化,浩劫密推移。
欲从扶桑翁,云间玩阳曦。
()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筼筜.

开时九九如数,见处双双颉颃。

()
相公经文复经武,常侍好今兼好古。
昔人曾闻阿武婆,今日亲见阿婆舞。
()

湖头春满藕花香,夜深何处有鸣榔?郎来打鱼三更里,凌乱波光与月光。

()

扶留叶子裹槟榔,欲献君侯恐不尝。仰止高山聊展拜,名香一线是心香。

()

宵深坐觉江声咽,点点渔灯半明灭。天门中断碧崔嵬,迥合奔流百潆折。

蜿蜒佳气誇金陵,六代精灵恣豪杰。山水离奇似傲人,披云灿锦如攒列。

()
无为道在入幽玄,几许风光慕昔贤。
对境尽同闲见识,忙中皆是急相煎。
配匹直须宽雅淡,会有逢时不偶然。
修炼但教坚志气,参详稳審更周旋。
()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崖。
春风得意马蹄疾,

()
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
轻似一鸿毛,重如千枰铁。
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
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
()

朝从济上来,夕入阳丘路。面面翠峰迎,脉脉春泉注。

斜阳一派红,半是桃花树。

()

世事悠悠天不管,春风花柳争妍。人家寒食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千里故乡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时光流转雁飞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