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雉

食雉朗读

《食雉》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一场捕捉雉的情景,并通过对雉的描述,抒发了对美食的向往和对世事变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雄雉曳修尾,惊飞向日斜。
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
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
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
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
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雄雉的捕捉情景,展现了苏轼对美食的向往和对世事变幻的感慨。首先,诗人描述了雄雉在地面上行走时拖着长长的尾巴,突然受到惊吓,向着夕阳的方向飞去。这一景象使人感受到了野性的力量和雄壮的气息。接着,诗人描绘了空中的格斗场面,彩羽飘落如花瓣般美丽,展现了壮丽的景象。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捕捉雄雉的追逐和喊声的描写,强调了捕捉者的勇气和决心。然而,最后两句诗中,苏轼转换了视角,用一种意象化的方式表达了对雄雉的遭遇和对世事变幻的思考。他提到用百钱可以得到一双美味的雉脚,暗示了对美食的向往。然而,他接着描述了烹煎杂鸡鹜的过程,以及其爪距和牙齿的形象,似乎在暗示食物的残酷和变幻无常。

最后两句诗中的意象更加隐晦,将雄雉比喻为蜃和落飞的乌鸦,通过这种变幻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不可捉摸的思考。整首诗以描绘雄雉捕捉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又表达了对美食和世事变幻的深沉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舟过浔阳后,江流第一湾。塔高千树月,草补半城山。

野屋罗星宿,低滩剖玦环。髯苏久不作,赤壁自萧閒。

()

《治安策》上众狺狺,谪向长沙卑湿滨。生遇汉文犹痛哭,放同屈子竟亡身。

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绛灌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洛阳人。

()

一翠扑人冷,空濛溯却遥。湖光飞阙外,宫月澹林梢。

春暮烟霞润,天和草木骄。桃花零落处,上苑亦红潮。

()

一角红窗低嵌月,矮屏山蹙罗纹。梨花情性怕黄昏。

泪怜银蜡浅,心比玉炉温。

()

一湾河渚,喜幽庄不大。白石桥东翠筠锁。把轩窗、齐拓梧叶阴浓,披细葛,日拥仙芸閒坐。

吴僮年十七,谱就新声,试听歌喉暗尘堕。更上小沙棠,载酒寻鸥,醉便向、闹红深卧。

()

金章玉佩冠通侯,班列彤阶最上头。仪表宗潢高乐善,屏藩王室重宣猷。

桐圭分锡开朱邸,棣萼联辉映凤楼。捧日丹忱勤翼赞,天家恩泽自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