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

和陶拟古九首朗读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他与陶渊明、李白等古代文人交往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感慨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鸡窠养鹤发,及与唐人游。
来孙亦垂白,颇识李崖州。
再逢卢与丁,阅世真东流。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我师吴季子,守节到晚周。
一见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苏轼与陶渊明、李白等古代文人的交往为题材,表达了对过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描述了苏轼在鸡笼中养鹤之时,与唐代的陶渊明相遇,后来又与李白相识。又逢卢仝和丁谓两位文人,一同体验了世事的流转。然而,这些人物都已逝去,只剩下一片青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与古代文人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情和相逢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诗中的鸡窠养鹤,象征着作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培养了高尚的情操。与唐代文人的游玩,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崇拜和向往。然而,这些友情都已成为过去,文人们都已去世,只剩下苏轼独自一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

诗中提到的吴季子是指吴均,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守节著称。吴季子守节到晚周,表现了他忠诚不渝的品德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苏轼与古代文人交往的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过去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这些文人的命运和不朽的精神追求,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的崇敬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
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
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
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
()

形胜今虽在,荒凉恨不穷。虎狼秦国破,狐兔汉陵空。

()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
夜坛星斗近,秋阁洞天寒。
泉滴疑传漏,人危怯倚阑。
降魔孤剑在,却并御书安。
()

断岸崩崖带草长,茂林高垲晚生凉。田头经水成驹卧,云色因风变狗苍。

战地尚馀唐垒栅,故城曾入楚封疆。牛童趁日贪扪虱,那解兴亡事可伤。

()
休吟稽山晓,听咏秦城旦。
鸣鸡初有声,宿鸟犹未散。
丁丁漏向尽,冬冬鼓过半。
南山青沈沈,东方白漫漫。
()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

薄暮朱门并骑来,相看词客共徘徊。孤亭迥对芙蓉出,一径深从薜荔开。

夜静飞霜流玉斝,天空明月上瑶台。风尘是处应刘合,肯让当年邺下才。

()

造物劳人亦懵哉,又驱疲马上崔嵬。经从野店初尝笋,行尽江村始见梅。

千里短书先梦寐,半生多难足风埃。桔槔俯仰成何事,已念渔蓑归去来。

()

一去已十载,九夏隔千山。双珥依然在,如何不得环。

()

昭陵厚德如乾坤,廊庙补衮多公言。徂徕官在百寮底,有时论事惊天阍。

皂囊欲上谤已满,霜台不到名空尊。李侯自是千载士,人说赞皇今有孙。

()

原上车千两,倾城出送终。孟邻怀旧好,防墓怆新封。

鹤吊孤峰顶,牛鸣半驿中。会携刍一束,自往唁林宗。

()

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气精。身闲超有漏,心寂证无生。

乌兔从来去,乾坤任变更。廓然无所碍,独露大光明。

()

雨馀见梨山,双峰更叠出。白云绕山飞,半空青突兀。

()
幽栖又三冬,好雪无一片。
今晨霭同云,薄暮集微霰。
先声乃如许,落势大可见。
呼儿出门看,通夕知几遍。
()

竟日断青山,云根于何植。弥空绝飞云,雨意于何测。

旷野落平荒,纵有难遽识。情炎拂夏威,遂与征途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