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葛同知彦飞

寄诸葛同知彦飞朗读

《寄诸葛同知彦飞》是明代杨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农田中安逸舒适的生活,并表达了对乡情的思念和对乡人的敬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发慵梳步屟迟,
老于田野最相宜。
每当酒熟花开日,
正值身闲客到时。
雪屋夜灯因妇织,
月波秋舫为僧移。
而今此乐同谁说,
只有乡人马远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宜人的乡村生活。诗中的"白发慵梳"表现出作者年事已高,悠闲自得的样子。"步屟迟"则暗示着作者在耕作田园时的悠闲从容,不受时间限制。

诗词中出现的"老于田野最相宜"表达了作者对农田生活的喜爱和认同,认为自己最适合在田间劳作。这种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诗中的"每当酒熟花开日,正值身闲客到时"表明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悠然自得,享受着丰收和花开的喜悦。此外,"雪屋夜灯因妇织,月波秋舫为僧移"揭示了诗人家庭的宁静和祥和,以及乡村间流传的各种乐事和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而今此乐同谁说,只有乡人马远知"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独特体验和难以言传的乐趣。这也是对乡人智慧和理解的赞美,认为只有真正生活在乡村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乐趣。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宁静和安逸,表达了对乡情的思念和对乡人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使诗词充满了田园风光和宜人的乡土气息,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朗读
()

猜你喜欢

么红雨馀葩,疏绿风中筱。虽无尤物丽,得借此君好。

栽培良有待,开落恒可保。嗟彼桃李花,采折随媚草。

()

一剑跃波去,宝光时上腾。雄心怀壮士,瘦影渡游僧。

龙化津无迹,螺旋水有棱。还看射牛斗,印月见秋澄。

()

公度关山寄我诗,当时羡我免驱驰。后来两度关山外,属我驱驰公不知。

()
南朝藩阃地,八友旧招寻。
事往山光在,春晴草色深。
曲池鱼自乐,丛桂鸟频吟。
今日中兴运,犹怀翰墨林。
()

大江东去,只琴书一舸,便无他物。两点金焦排浪出,曾否高歌题壁。

风打潮头,雨冲篷脚,万顷涛飞雪。谪仙犹在,相怜如许雄杰。

()

拜起月初三,月比眉儿瘦。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

()

山公启事岂其时,作答休嫌叔夜迟。尚有功名身后事,不争好恶世间儿。

作歌漫拟《丁都护》,属和应无高渐离。河复诗成兵马洗,采风或用击辕词。

()

老龙偃蹇据岩壑,匠石营材城市中。自有幽人不相负,解凭曲几听秋风。

()
两两维舟近柳堤。
菱歌迤逦过前溪。
曲中自诉衷肠事,岸上行人那得知。
金齿屐,翠云篦。
()

觉来窗全白,天阴日未上。倚楼眺大江,早潮来泱漭。

柳岸翠迎眸,前汀平若掌。水禽波际戏,渔笛烟中响。

()

上山种青松,大海多北风。良人虽云好,安能远相从。

夫子为我言,五年客秦中。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

()

前溪雨足溪水新,夜涨桃花三尺春。三月三日日初丽,浮玉流觞骄醉人。

偶过杨柳桥西宅,鱼罾蟹簖当门立。船头活蟹紫堪击,重欲满斤阔逾尺。

()
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听唱得体歌。
()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三声啼妇卧床上,

一寸断肠埋土中。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

()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
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