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冬至上岘山。明代。朱长春。采药至山寺,仲冬野日清。寒光侵草色,阳气入钟声。雉子飞余雪,渔人出晚晴。占年望云物,未得免浮生。
《采药冬至上岘山》是明代朱长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采药到岘山寺,仲冬野外的阳光明亮。寒冷的光芒透过草地,阳光的气息融入钟声中。雉子飞翔在余雪之上,渔夫在晴朗的傍晚出海。观察年景和云物,却无法摆脱浮生的束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冬至时节登上岘山寺庙采药的情景。寒冷的冬日里,阳光透过冰冷的草地,照亮了寺庙的钟声。雉子在雪地上飞翔,渔夫在晴朗的傍晚出海捕鱼。作者通过观察年景和云物,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感叹人们无法逃离浮生的境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色和活动,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1. 对景描写:诗中运用了寒冷的冬日、草地、阳光、雪地等元素,通过独特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冬至时节的景色和氛围。
2. 对声音的描写:阳光透过草地,寒光侵染草色,与钟声相互照应,构成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对比,增强了诗词的意境。
3. 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年景变换,云物飘散,人们无法摆脱浮生的束缚,这种无奈和思索在诗中透露出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冬至时节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诗词展现了美感和哲理,并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唐代。刘长卿。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泣。楚思愁暮多,川程带潮急。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
送戚都督之岭南二首 其一。明代。胡应麟。大府新移镇粤台,辞天白马下蓬莱。三边帐幕霜华净,五岭櫜鞬雪色来。说剑荆高多侠士,抽毫袁伏是奇材。征南汉将曾飞檄,宁似元戎出手裁。
山中玩物杂言十首。宋代。戴表元。野草散高林,雀鼠食之宜。设非人所残,一颗不敢窥。宁由网罻防,亦无伸物司。食道固当尔,雀鼠犹有天。
送子立荣侍南归。宋代。强至。有客就征骖,风前别酒酣。慈颜依膝下,归意满江南。去路草初歇,到家梅正含。短书无惜寄,别后抵清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大道之行也。清代。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