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朗读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是明代于鉴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群盗因循玩木鹅,
忍言陵寝罢谁何。
井桓鸟集人烟断,
丛构狐鸣夕磷多。
酒客狂曾挥蔗杖,
书生弱亦弄枝戈。
三千精骑夸邢邵,
残墨拚将楯鼻磨。

译文:
听到警钟声(二首,乙亥三月)

一群盗贼游手好闲地玩弄木鹅,
心中忍受着无法言说的陵寝罢止。
井桓上,鸟儿聚集,人烟渐疏远,
丛构之间,狐狸呼号,夜晚星光多。
曾经有酒客狂放地挥舞着蔗杖,
书生虽然柔弱,也玩弄着枝戈。
自夸的三千精骑是邢邵的骄傲,
残墨为了拼死保卫,刀尖磨得鼻子都磨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社会动荡的景象和人们的不安与反抗。诗中的警钟声象征着社会的危机和不安定,而群盗的行为则暗示着社会秩序的崩溃和法治的缺失。

诗中提到的木鹅、陵寝等形象,是作者用以象征社会中的贪污腐败和权力的滥用。木鹅是一种玩具鸟,它们被群盗们任意摆弄,暗喻着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得意忘形,肆意妄为。而陵寝则代表着王室的尊严和国家的稳定,警钟声无法阻止陵寝的破坏,反映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政权的动摇。

诗中还出现了酒客、书生、精骑等形象,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酒客挥舞蔗杖,象征着底层人民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反抗;书生虽然柔弱,但也愿意拿起枝戈,表达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呼吁;而精骑的夸耀和残墨们的拼死抵抗,象征着军人和官僚阶层的力量和忠诚。

整首诗以一种写实而又富有隐喻的方式,描绘了明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抗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混乱的忧虑,并呼唤社会的正义和秩序的重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昨接尺素书,言近在吴兴。洗耳苕水滨,叩舷歌采菱。

何图志不遂,策蹇还就徵。辛苦路三千,裹粮复赢幐。

()
溪石绣苔绿,溪风飘晚凉。
坐久得自若,物外知谁忙。
渴饮竹泉冷,饥饭松花香。
春光忽云暮,□□□□阳。
()
雨作朱轓守,重登羽客宫。
故墟墙舍坏,尘案酎杯空。
款户殊无屡,乘衣尚有风。
轩游曾驻跸,高意掩崆峒。
()
去年燕营巢,衔泥入我庐。
秋归春复来,横被雀所居。
翩然去不较,义者欲与除。
毁覆必伤卯,爱彼此何疏。
()

醉醉。醉击珊瑚碎。花花。先借春光与酒家。
夜寒我醉谁扶我。应抱瑶琴卧。清清。揽月吟风不用人。

()

乞得东郊未老身,顿教礼芑失元臣。海鸥巳狎忘机客,楚凤从悲岐路人。

一饭何曾遗圣主,二毛真欲感比邻。所嗟辽祲连溟渤,伫看蒲车下隐沦。

()

苍龙吼翠涛,白雾迷青壁。顷刻赤乌飞,风枝堕残滴。

()

万里趋朝者,孤城保障哉。一琴单父后,双舄尚方来。

雨露穷檐普,风云傍阙回。瞻天浮瑞色,郎宿近中台。

()

史君著意与深培,为向吴宫好处来。得地且从三月暖,明年应更十分开。

溱傍芍药羞香骨,江里芙蓉妒艳腮。云雨鸿龙总非比,沉香亭北漫相猜。

()

风流看许掾,定慧得支公。白社当年结,清言此夕同。

乱蛩吟竹坞,一犬吠花丛。相对残灯下,能令尘虑空。

()

夫子儒门杰,心诚行亦醇。
玉金精粹美,椒桂性芬辛。
一入随邦计,咸期利国宾。

()

旧迹荒凉何处寻,一从开卷见升沈。英雄万死扶诸夏,天地三人共一心。

奇石波涛销宿恨,两厓宫殿锁残阴。哀情吊古寒江远,愁向苍茫寄短吟。

()

宣和殿里春风早,红锦薰笼二月时。流落人间真善事,九秋霜露却相宜。

()

暑雨初晴濲水浮,相看握手话中流。陶然一醉江门景,却羡仁夫解远游。

()

嫁殃遭太守,簿录降将军。短景灯馀燄,繁华水上云。

贤愚谁复辨,玉石竟俱焚。次第修言行,他时表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