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明代俞允文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和节日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阁啼莺春漠漠,
青霞欲曙柳娟娟。
梨花细雨尝新酒,
寒食家家起暮烟。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寒食节为背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节日的期待和祝福。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小阁啼莺春漠漠”,小阁中的黄莺正在春天里欢快地啼鸣,春天的气息渐渐浓郁起来。接着描绘了“青霞欲曙柳娟娟”,天空中的青霞显现出来,柳树婀娜多姿。这两句表达了春天的渐近和自然界的喜悦。
下面两句“梨花细雨尝新酒,寒食家家起暮烟”描绘了寒食节的氛围。梨花细雨意味着春天的细雨洗涤着大地,悄悄为寒食节带来新的气息。寒食节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升起暮色中的炊烟,预示着临近节日的喜庆氛围。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写,传递了诗人对春天和节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词展示了明代文人对寒食节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同时也是对传统节日的赞美和对家庭团聚的温馨描写。
和王元驹。宋代。杨万里。向来淮海说三秦,脚蹈苏门最绝尘。莫道江山歇英气,如今文物有斯人。黄埃九陌谁知子,青竹千年独问津。未得相看已相识,只惭空叹蜀庄珍。
送朱谢二博士进贺冬至表赴京师听宣谕毕还吴。明代。高启。驿骑双驰捧绿章,都门逢旧喜洋洋。小儒方幸瞻天近,远使初来贺日长。仗下丹墀晴雪尽,朝回紫陌晓尘香。承宣归去难留驻,乞报平安到故乡。
赠何邦彦二首 其一。明代。边贡。花林霁宵雨,柔碧光离离。美人驾行车,迤逦双轮迟。轮迟无终极,亲爱从此辞。何以结绸缪,玉瓶金屈卮。浮云暗长路,奄忽天一涯。穷谷多狼豺,水蛰虺与螭。客子戒远道,行行欲安之。
醉梦轩为钱公铉赋。明代。王佐。东吴钱高士,索赋醉梦诗。十年不是不题句,我亦醉梦无醒时。问君醉梦缘何事?君言不解其中意。但知痛饮复高眠,即此悠悠是生计。沧溟倾泻供杯盂,乾坤偃仰如蘧庐。神游溟滓钧天外,心寓鸿荒太古初。人皆掉舌谈臧否,君方默坐糟丘底。人皆明目辨妍媸,君独瞢腾黑甜里。君不见汨罗江边人,独捐醒躯博得千载名。又不见王戎钻李执牙筹,昼夜营营算不休。人生适意此为乐,何须苦觅扬州鹤?竹叶杯中阅四时,芦花被底舒双脚。钱公钱公真我师,平生此意君得之。连床未遂论文约,润笔先求买酒赀。我生落魄惟贪饮,百事无闻只酣寝。生死真同力士铛,荣枯付与邯郸枕。邯郸枕上意如何,笑杀当年春梦婆。贪看北海清尊满,谁愿南山白石歌。吾闻醉梦之乡一万八千里,中有仙人长不死。李白佯狂乐自如,陈抟鼻息呼难起。行行又入无何有之乡,麒麟作脯琼为浆。借得仙人笙与鹤,三清八极同翱翔。
潇湘八景。明代。杨基。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回望墟烟处,苍茫隔翠微。¤
题回峰寺诗。宋代。王安石。山势欲压海,禅扃向此开。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树色秋擎出,钟声浪答回。何期乘吏役,暂此拂尘埃。
眼儿媚·秋思。明代。刘基。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甲寅仲冬祠马步宿斋宫乙卯仲春十七日复因马。宋代。强至。昔年庭木雪僵条,今此风和柳自摇。人事转如风不定,年光暗与雪俱消。城中佳气生宫阙。尘外清居隔市朝。顾我何能知马政,江村祗合老渔樵。
忆昔二首 其二。明代。刘基。忆昔扬州看月华,满城弦管满人家。可怜今夜中秋月,独照寒蛩泣细沙。
寻山。唐代。于邺。到此绝车轮,萋萋草树春。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晓坐荷桥四首。宋代。杨万里。碧玉山边白鸟鸣,绿杨风里翠荷声。草花蹈碎教人惜,为勤芒鞋款款行。
送戴朝议归蜀中。宋代。苏辙。岷山招我早归来,剑阁横空未易回。北叟忽惊鶗鳺晚,西辕欲及海棠开。避仇赋客亲耕来,因乱诗翁著酒杯。但爱江山无一事,为言父老莫相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