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弦》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徐庸。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摐花含露荻含风,
霄汉无云水接空。
二十五弦今夜拨,
沅湘江上月明中。
中文译文:
婆娑的花朵中蕴含着露水,芦苇中吹来了微风,
天空高远,汉宫无云,水与天空相接。
二十五弦的琴弦今夜被拨动,
在沅湘江上,月亮明亮地悬挂。
诗意:
《湘中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湘江景色,以及琴声在这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回荡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湘江的宁静与美丽,以及月光的明亮和琴声的悠扬。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音乐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江夜景为背景,通过描写花朵含露、芦苇含风,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霄汉无云水接空”来形容天空高远,没有一丝云彩,水面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拨动了二十五弦的琴弦,琴声回荡在湘江上,与月光相互呼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音乐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和音乐的赞美之情,营造了一种宁静、幽远的意境。
这首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对比,通过自然景色和音乐的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诗人将琴声与湘江月色相呼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与音乐的美妙交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色和音乐的独特感悟和赞美之情。
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徐庸。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题半山寺。唐代。杨元亨。蹇驴挟策一苍头,罢相归来隐寂寥。看到半山三不足,依然野水漫青苗。
猿。唐代。曹松。曾宿三巴路,今来不愿听。云根啼片白,峰顶掷尖青。护果憎禽啄,栖霜觑叶零。唯应卧岚客,怜尔傍岩扃。
曝书庭中即事有作因思正仲在雁苍山南为我作。宋代。舒岳祥。稍觉干戈定,聊宽旦夕忧。黍黄鸡应喌,划远犊呼牟。匣画乘阳展,庭书值雨收。漳滨想公干,小楷作银钩。
寄题傅尊师兄弟所作宁寿道院。元代。揭傒斯。钟荣之山千万峰,琵琶麈湖相叠重。两翁入谷起台殿,半夜空山闻鼓钟。猛虎如逢涧边石,飞龙却是云间松。《黄庭》书罢人难见,《鸿宝》披残手自封。度壑采芝随鹿迹,登厓望日蹑云踪。已知尘世惟堪笑,不是神人定少逢。辟谷有方桃更美,围棋无地橘相容。但馀一念封人祝,未与人间万事慵。
兰溪道中。明代。徐庸。清滩势峨峨,长船走其下。乱石高低象,奔流快如马。行迟空屈指,侯浅才及踝。客路多
次韵谢魏公辅二首。元代。方回。男儿初嗜学,如日晓行天。意气无余子,诗书有夙缘。果能知此道,深欲候吾船。梦寐心常在,孤灯可不传。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唐代。皮日休。涔涔将经旬,昏昏空迷天。鸬鹚成群嬉,芙蓉相偎眠。鱼通蓑衣城,帆过菱花田。秋收吾无望,悲之真徒然。
浮邱八景 其五 留舄亭。明代。姚光泮。仙郎天上佐飞龙,曾向丹邱寄远踪。留得亭前双玉舄,白云长护紫霞封。
题画 其三。清代。罗牧。青峰两岸画天然,中许沙鸥自在眠。爱杀湖光明似鉴,欲支清俸买鱼船。
送杨公望赴京得满字。元代。刘崧。君行服初命,列宴当候馆。宾从塞道周,风烟激危管。舟航既汎汎,佩璲亦鞙鞙。沧江东流深,浮云北飞远。林含春雨润,石抱苍山转。朝驱历荆吴,夕秣迈齐兖。凌云紫殿重,栖日丹阙烜。玉塞缭都城,金河注林苑。薇垣甚弘敞,天衢实夷坦。凤毛出西掖,鹭翿翳云䍐。谁论羽林直,自足郎官选。茂名勖树立,令绪慎继缵。兹辰怅言别,于饯宜乐衎。日丽花气薰,莺啼草香暖。承恩贵在早,趣驾焉得缓。仰怀天外翮,俯愧沟中伴。伫立睇遐征,城闉月初满。
雪霁。唐代。罗隐。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锁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一峰辞予泪下感而示此。明代。释函是。辞我归丹岫,潸然泪满襟。去留伤老大,山水畏高深。为道思初日,离情盼远岑。及时须努力,莫负古人心。
秋兴。明代。何景明。高楼一上思堪哀,水尽山空雁独回。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故人尺素年年隔,薄暮清砧处处催。徒有寒樽对花发,病怀愁绝共谁开。
春光好·迎春。清代。吴绮。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依韵谢圆机送梅绝句二首。宋代。晁说之。扬州梅发莫依依,曾得何郎一首诗。谩有渡江来小庾,始从今日得佳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