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古意朗读

《古意》

献玉无良媒,
漂沦寡欢豫。
壮龄已非昔,
驰晖日西鹜。
嘉木无荣柯,
修条亦成故。
一感《式微》吟,
吁嗟在中路。

中文译文:
献上珍贵的玉石无法成就良好的姻缘,
漂泊流离,少有欢愉和安宁。
年华已不再如昔日般青春,
光辉逝去,时光如猎鹰西落。
美好的树木没有繁荣的枝桠,
修剪的枝条也已成为过去。
一种感慨,借《式微》一首吟咏表达,
悲叹声在中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与悲叹。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来描绘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献上玉石无法成就良好的姻缘,暗示着作者对于婚姻和人际关系的失望和无奈。这可能反映了明代社会中的某种现实,或者是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其次,诗中描述了作者的漂泊和流离状态,缺乏欢愉和安宁。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依,对于生活的不满和迷茫。

接着,诗中提到壮龄已非昔,光辉逝去,时光如猎鹰西落。这揭示了作者对年华逝去和青春渐远的感叹。作者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光彩不再,时间的流逝如同猎鹰西落,再也无法挽回。

诗中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和无奈。嘉木无荣柯,修剪的枝条也已成为过去。这里的嘉木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然而,美好的事物不再繁荣昌盛,修剪的枝条也已成为过去,这再次凸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诗中提到一感《式微》吟,吁嗟在中路。《式微》是一首诗的名字,作者以此吟咏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感慨和悲叹贯穿于整首诗中,作者在中途呼喟叹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流转、人生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悲叹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短小的篇幅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谊

王谊(540—585年),字宜君,河南洛阳人。北周大臣,凤州刺史王显之子北周初年,为左中侍上士,迁御正大夫,拜雍州别驾。北周武帝即位,授仪同,迁内史大夫,封杨国公。从平北齐,授相州刺史,徵为大内史。北周宣帝即位,出为襄州总管。北周静帝初,转郑州总管,拜大司徒。开皇初年,进封郧国公,后以怨望赐死。
...

王谊朗读
()

猜你喜欢

松根络断崖,石脚泫细泉。书堂何代育,故物尚依然。

右丞今摩诘,尚友千载前。神交梦仙舟,地胜真辋川。

()

霜风连夜做冬晴。晓日千门。香葭暖透黄钟管,正玉台、彩笔书云。竹外南枝意早,数花开对清樽。
香闺女伴笑轻盈。倦绣停针。花砖一线添红景,看从今、迄逦新春。寒食相逢何处,百单五个黄昏。

()

新霁健草木,林塘肆芬芳。拂石竹阴晚,地幽人亦凉。

远天自空静,蝉风吹夕阳。

()

甘泉宴罢雁声寒,桂树吹香出宝阑。翠辇遥临秋海白,霓旌高拂曙星残。

毡城家拜银麇赐,棘院人争绣虎看。堪笑子云能作赋,独骑羸马后奚官。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

()
登览值晴开,诗从野思来。
蜀川新草木,秦日旧楼台。
池景摇中座,山光接上台。
近秋宜晚景,极目断浮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