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秋夜朗读

《秋夜》

青灯对无语,
白月逶虚棂。
乍冷壁虫响,
向风山叶零。
更长无久睡,
意到索遗经。
心境有余寂,
秋声自厌听。

中文译文:

青色的灯光无言地对着,
白色的月亮在窗棂上弯曲。
突然寒冷,墙壁传来虫鸣声,
风吹山上的叶子纷纷飘零。
更长的时间里无法入眠,
思绪飘忽而至《索遗经》。
心境里有一种余寂,
秋天的声音自己都厌倦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安静而微妙的氛围中。

首先,诗中的青灯和白月形成了一种对比,青灯代表着人类的存在和思考,而白月则象征着无言的自然。这种对比烘托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接着,作者描绘了秋夜的寒冷气息。冷风吹拂,墙壁上的虫鸣声传来,山上的叶子纷纷落下。这些描写增加了诗中的寂静感和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秋天的凄凉之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他说无法长时间入眠,思绪飘忽而至《索遗经》。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暗示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悄然追忆。

最后,诗人提到心境的余寂和对秋天声音的厌倦。这种厌倦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对于岁月变迁的超越和对俗世纷扰的抗拒,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静谧秋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恬静而深沉的诗意,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陶安朗读
()

猜你喜欢

闻君久卧在云间,为佐嫖姚未得还。新结茅庐招隐逸,

独骑骢马入深山。九灵洞口行应到,五粒松枝醉亦攀。

()

此地淮壖极,连樯北转初。
风烟寒背楚,陂泽远通徐。
葆髮惊秋外,葵心恋阙馀。

()

定律零陵玉管,调钟始平铜尺。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圭,山精所以奉璧。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

()

何物宁馨辟稻粱,云根稚子有刚肠。香分娲氏云中线,烟散图澄掌上光。

藜火明销天禄阁,荀龙涎喷德星堂。佛书谩说严童子,非木非空闻妙香。

()
觅句真成小技,知音定须绝弦。
景公有马千驷,伯夷垂名万年。
()

万里金沙水,苍茫汇众流。浪融巫峡雪,声落洞庭秋。

吴楚凭天堑,荆襄据上游。溯洄乡思切,彼岸更回头。

()

曾有黄金地,谁为苦行僧。仗经行路远,采药入云层。

一食伊蒲饭,长明石枕灯。不依禅宿去,头白已无能。

()

寂寞东篱下,幽花裛露黄。自缘寒节至,不是爱秋霜。

()

晴月岚平北斗移,挑灯长话桂山时。峒云侵夜偏飞雨,宿鸟惊寒不拣枝。

天吝孤臣唯一死,人拚病骨付三尸。阴晴旦暮寻常极,努力溯洄秋水湄。

()

春来一月雨,米斗钱三千。江空尽绝市,灶冷厨无烟。

我从莆城来,四望良凄然。滨海皆食淡,逻卒相寻挻。

()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
何事犹屯水与雷,夜看云汉叹昭回。
五龙一日齐行雨,且莫嫌他欠早来。
()
深培膏土玉钗长,细摆春风碧带香。
莫笑庚郎滋味薄,只渠便是太官羊。
()

距春五日。吉语搀先来饮席。易卦占新。八八周轮又再轮。
开年定好。定把笙歌更药里。旧怕无孙。今已蓝袍拥绣荪。

()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