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曲。南北朝。刘绘。杏雨红初散,杨烟绿半消。日上金妆丽,风回绣带飘。含情听燕语,泫泪惜花娇。流珰波影里,明月荡轻桡。
《绿水曲》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刘绘。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杏雨红初散,
杨烟绿半消。
日上金妆丽,
风回绣带飘。
含情听燕语,
泫泪惜花娇。
流珰波影里,
明月荡轻桡。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日的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事物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春日的美丽和温暖,以及人们心中的情感和愿望。
赏析:
首句“杏雨红初散,杨烟绿半消”,通过运用杏花雨和杨柳烟来描绘春天初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柔和、娇嫩的氛围。第二句“日上金妆丽,风回绣带飘”,通过描绘太阳升起时的光辉和微风中飘动的彩带,表达了春天的明媚和生机勃勃。
接下来的两句“含情听燕语,泫泪惜花娇”,通过描述人们倾听燕子的歌声,感受大自然的音乐,以及对花朵美丽娇嫩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最后两句“流珰波影里,明月荡轻桡”,通过描绘水中波光粼粼的倒影和明亮的月光在水面的摇曳,表达了宁静和安详的意境。这给人们带来一种温柔、宁静的感觉,使人心境舒畅。
整首诗词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诗中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情感和温暖的渴望。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意境,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谛。
刘绘(四五八至五o二)字士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聪警有文义,善隶书。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刘绘。刘绘(四五八至五o二)字士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聪警有文义,善隶书。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送人之姑苏。宋代。释行海。片帆归去百花洲,今日因君忆旧游。泽国风烟多好景,洞庭林壑最宜秋。垂虹未霁难收景,顽石如今不点头。记得一番吟最苦,翻然惆怅为吴钩。
铜雀台。明代。何荆玉。雄剑埋光宝匣销,邺城风日色无聊。接来乱命惟空教,锁住高台不是桥。草履织成和泪鬻,馀香分得带愁烧。西陵松柏无多地,谁道游魂有梦遥。
酹江月(寿二月初二)。宋代。黄人杰。年时今日,御双凫曾到、蓬壶方丈。元是王孙生此夕,红紫娇春成行。数曲栏干,一双蓂荚,正傍瑶阶长。风帘斜处,有时新燕来往。犹记不住称觞,挥毫著语,更与书扁榜。转首还逢汤饼客,景物依然和畅。待赋新词,说些消息,教倩飞琼唱。南班虚席,看随丹诏东上。
三衢阻雪至永丰道中又雪。宋代。舒邦佐。前日堆银冻未消,今朝满地踏琼瑶。一杯蘸甲寒威退,只要行人著酒浇。
送浑大夫赴丰州。唐代。刘禹锡。凤衔新诏降恩华,又见旌旗出浑家。故吏来辞辛属国,精兵愿逐李轻车。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层楼即事。元代。萨都剌。浴罢焚香扫阁眠,过墙新竹翠娟娟。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江东欲雨天。
代石答五首 其一。宋代。虞集。幸自邻顽鄙,毋烦问岁年。当寒金作砺,向煖玉生烟。眉黛无归意,毛群有叱眠。凉州三百斛,亦未酹觥船。
浪淘沙 其二 相望。清代。佟世南。相望隔重闉。两地消魂。青山千叠锁寒云。梦去梦来遮不住,几个黄昏。柳叶展眉颦。莺燕纷纷。不晴不雨奈何春。尽道养花天气好,恼杀离人。
中宗祀昊天乐章·太和。清代。佚名。恭临宝位,肃奉瑶图。恒思解网,每轸泣辜。德惭巢燧,化劣唐虞。期我良弼,式赞嘉谟。
谢侃老惠乳糕。宋代。袁说友。多病柘浆酒,閒愁梅雨天。婆娑清梦断,剥啄好音传。怜我虀盐薄,从渠乳酪鲜。莫嗟闻道晚,著意问师禅。
和胡古愚拟宫体。明代。宋濂。天上多春色,人间迥不同。花翻鳷鹊殿,莺过建章宫。云旂鸾被影,月扇雉含风。遥瞻翠华近,红日照盘龙。
苏学十题 其三 百干黄杨。唐代。朱长文。宝干多材美,孤根一气同。春馀花淡薄,雪里叶青葱。蕃衍非人力,坚刚禀化工。寸枝裁玉轸,可助舜南风。
自咏。宋代。陆游。茅舍萧条似宝坊,老人终日对炉香。学荒自笑身空在,禄尽谁知寿更长。陂水蘸堤常灩灩,麦苗覆块已苍苍。经行更有欣然处,四野鉏耰满夕阳。
老将行。唐代。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