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峻山多古黄杨树予为置二株庵前。明代。傅汝舟。闰厄无人见,山深携汝回。暮蝉哀不去,秋草喜同来。梁栋随明世,茅茨合短才。千年如碍日,能记野翁栽。
《圣水峻山多古黄杨树予为置二株庵前》是明代傅汝舟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水峻山多古黄杨树,我将其中两株种在庵前。
闰厄无人见,山深携汝回。
暮蝉哀不去,秋草喜同来。
梁栋随明世,茅茨合短才。
千年如碍日,能记野翁栽。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峻峭的圣水山上,种下两株古老的黄杨树,并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中表现出孤独、哀愁、喜悦和对历史的思考。
赏析:
1. 诗人选择了圣水山这样一个高大险峻的地方,以突显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黄杨树作为古老的树种,象征着历史的传承和人类智慧的积淀。
2. “闰厄无人见,山深携汝回”表达了诗人在这遥远的山中,与自然为伴,无人知晓的境况。诗人与山水相依,体验到一种与尘世疏离的宁静与寂寞。
3. “暮蝉哀不去,秋草喜同来”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季节的流转。暮蝉的哀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不可挽回的离别,而秋草的生长则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4. “梁栋随明世,茅茨合短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己短暂存在的认知。梁栋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随明世而存在,暗示着历史长久。而茅茨则是简陋的屋顶,象征着人类的短暂和渺小。
5. “千年如碍日,能记野翁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千年如同阻碍阳光的障碍物,暗示着时间的长河。野翁栽树则体现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留下印记,被后人铭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并以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行动来反映对时间的感知和对生命的思索。它既有一种孤独和哀愁的情绪,又蕴含着对生命与希望的追求。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傅汝舟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体悟。
闺词四十首 晏起 其八。明代。陈子壮。宛转娇慵若不支,从教侍女候罗帏。半窗红日半床梦,巧鸟催人唱画眉。
秋社。明代。岑徵。丘墟今莫问,松柏已成围。有穫鸡豚设,无乡黍肉微。塞鸿当祭至,海燕背坛飞。少长咸欢语,枌榆得共依。
悼亡。元代。徐贲。月亏还再盈,花残有时芳。之人逝不返,胡宁不悲伤。音容去未远,惚恍如在傍。居外意在室,还家始惊亡。儿生才乃月,抚字凭谁将。夜寒饥欲啼,起坐但徬徨。服御存旧制,箧笥栖馀香。欲览复弃置,涕下沾衣裳。
乌夜啼(桂花)。宋代。吴文英。西风先到岩扃。月笼明。金露啼珠滴翠,小银屏。一颗颗,一星星。是秋情。香裂碧窗烟破,醉魂醒。
代拟无题七首。近现代。钱钟书。吴根越角别经时,道远徒吟我所思。咒笋不灵将变竹,折花虽晚未辞枝。佳期鹊报谩无准,芳信莺通圣得知。人事易迁心事在,依然一寸结千思。
山池诗。南北朝。萧纲。日暮芙蓉水,聊登鸣鹤舟。飞舻饰羽■,长幔覆缇䌷。停舆依柳息,住盖影空留。古树横临沼,新藤上挂楼。鱼游向暗集,戏鸟逗楂流。
雨后同姚元白杨惟五游城南诸寺四首 其二。明代。欧大任。石子冈前霞满天,千枝杏花更可怜。江南觅得同游侣,不是诗禅即酒禅。
寄曹朝阳先生。明代。曹义。同宗同学复同年,十载横经在蜀川。施教夙闻风化溥,迁官今喜宠恩偏。客窗未尽连床兴,潞渚俄移下水船。沙麓讲馀无事日,平安母惜雁来传。
梅雨。唐代。杜甫。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八咏诗 夕行闻夜鹤。南北朝。沈约。闻夜鹤。夜鹤叫南池。对此孤明月。临风振羽仪。伊吾人之菲薄。无赋命之天爵。抱局促之短怀。随冬春而哀乐。懿海上之惊凫。伤云间之离鹤。离鹤昔未离。迥发天北垂。忽值疾风起。暂下昆明池。复畏冬冰合。水宿非所宜。欲留不可住。欲去飞已疲。势逐疾风举。求温向衡楚。复值南飞鸿。参差共成侣。海上多云雾。苍茫失洲屿。自此别故羣。独向潇湘渚。故羣不离散。相依江海畔。夜止羽相切。昼飞影相乱。刷羽共浮沉。湛澹泛清浔。既不经离别。安知慕侣心。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且养凌云翅。俯仰弄清音。所望浮丘子。旦夕来相寻。
题黄菊为刘职方赋。明代。张弼。天骄牧马大河东,何事嫖姚未奏功。篱下幽花有深意,也披金甲战西风。
饯岁行。宋代。舒岳祥。岁来沙上草头迎,岁去梅边雪中送。岁去年来不自由,我亦送迎何所用。人情厌旧只欢新,不道新来老却人。喜为儿孙添一岁,可怜光景转成尘。送君此去信悠哉,不知明日肯得来。宇宙无穷迷道路,追随不见上层台。萧萧便恐逐风散,茫茫尚想随潮回。岁去匆匆不复顾,我犹留此君何处。非缘故岁去无情,自是新年促君去。送故迎新一百年,不迎不送无新故。
题襄邸万花深处。明代。王世贞。片片红云拥朱毂,宫花万树看不足。笑杀淮南一丛桂,肯输梁苑千茎竹。当年设醴雪宫西,醉来欲作花下迷。内园小儿金裹帻,犹记山公白接䍦。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唐代。厉玄。积雪没兰溪,邻州望不迷。波中分雁宿,树杪接猿啼。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携。故山新寺额,掩泣荷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