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宁海二首。元代。黄溍。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初至宁海二首》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描绘了作者初次到达宁海的景象,以及对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桃源般的仙境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至宁海二首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译文:
到达宁海的前方已是东南边陲,城池孤立,城邑频繁迁徙。
行走在山间,云雾似乎成了道路,层层叠叠的石头似海成了田地。
蜃楼和炭火的村庄一个个苍白,棕林中的树木一个个圆满。
桃源的名字更加美丽,但何处才有仙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到宁海的情景。宁海位于东南边陲,城池孤立,城邑频繁迁徙,给人一种边疆的荒凉感。然而,作者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壮美和神奇景观,表达了对仙境般桃源之地的向往。他提到了蜃楼和炭火的村庄,形容宁海的景色苍白而神秘。棕林中的树木则象征着生机和丰盈。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桃源之地是否存在,是否有仙人居住,表达了对理想乡的追求和对仙境的憧憬。
赏析:
黄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宁海的壮美景色和桃源般的仙境之梦。通过描写山间云雾、石头海、蜃楼村庄和棕林树木,他创造出一幅虚实结合、美不胜收的画面。诗人以东南边陲的城池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摹,表达了对理想乡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整首诗意境融洽,情感真挚,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和理想世界的心境。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黄溍。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新亭风玉与安素相应。宋代。钱时。的然同德定同声,鼓瑟吹竽尽未平。悬玉两窗非有约,如何风动一齐鸣。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六。明代。归有光。文武衣冠盛府中,轻身杀贼有任公。谁人不是黄金注,独控青騧沪渎东。
同邓孤舟林片雪二友晚吟三首。宋代。白玉蟾。江天漠漠但黄芦,雁鹜相呼日已晡。雨过月如全赵璧,烟深山似绐秦图。
长亭怨慢 送春。清代。庄盘珠。晚莺唤、道留春住。没个商量,许多飞絮。几日轻寒,淡烟遮断隔江路。对花无语,怨昨夜、潇潇雨。绿草满汀洲,料此际、春归难阻。何处。有饧箫宛转,过尽绿杨门户。闲行小立,甚春恨、上侬眉妩。尽它去、于我何干,便来也、关谁情绪。只一度春归,空费残红无数。
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七 月潭。明代。张羽。春风试茶处,潭上葛花开。去尽同游伴,伤心此独来。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合相理分第三十。宋代。释印肃。有为皆纪梦,无为常不动。可惜这圆光,把与髑髅弄。
舟中即事五言绝句 其一。明代。饶相。挂席向南征,风微细浪生。捲帘烟树渺,何处棹歌声。
风折新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透。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
相思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将欲、黄昏时候。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
永遇乐。宋代。王仲甫。 风折新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透。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相思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将欲、黄昏时候。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
董源山阁谈禅图。元代。吴镇。山阁深沈树影凉,瀑流飞沫溅匡床。多君相对坐终日,话到无生味更长。
南乡子。宋代。张炎。野色一桥分。活水流云直到门。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醉里教儿诵楚文。隔断马蹄痕。商鼎熏花独自闻。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月白枝寒雪满村。
周石崖督学擢广西参知寄此送之二首 其二。明代。王慎中。道术陈良是,丘坟倚相亲。章缝探奥室,文物起来尘。变豹方成蔚,灵蛇尽握珍。还将今礼乐,往靖桂嶷人。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十。明代。薛瑄。乾坤不复有斯人,间气奇才绝等伦。管乐规模难并驾,伊周事业可相亲。红旗几出褒斜道,绿野还耕渭水滨。时去千年犹庙食,英风凛凛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