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提禅寺。宋代。郑鬲。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
《支提禅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鬲。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
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
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
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和禅寺环境的赞美。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和禅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专注、超越尘世的境界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赏析:
首句“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描绘了禅寺的壮丽景色,锡山耸立于千峰之间,空门寺庙庄严壮观。这句以“旧”来形容锡山,暗示着禅宗修行的悠久历史和传承。
接下来的两句“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以雨后凉意和微风吹灭的寺庙灯火来描绘僧侣的清净寂静和禅修的严肃氛围。这里的“双屐”指的是僧人的鞋履,表明禅寺里的僧侣们在修行中感受到了寒冷,同时也传达出禅修的艰辛和苦行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表达了禅修者专注于修行的状态。蜗篆是指禅宗经典,团真偈则指的是禅宗经典中的偈语或颂歌。这句诗意呼应了禅修者在禅寺中默默诵念经典,专心致志于修行的情景。而“龙沙绝野干”则表达了禅寺所处的环境宜人、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意境。
最后两句“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则展示了禅修者在修行中超越尘世的境界。婆娑指的是僧侣的姿势,参佛果表示修行者在参悟佛法时获得的果实。而“登眺已忘餐”则表达了诗人在禅修中对物质食物的追求已经被超越,心灵已经得到滋养和升华。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禅寺景象和禅修场景,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赞美,以及超越尘世、追求心灵升华的思考。诗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禅修的专注和超越,给人以静谧、寂静的感受,使读者能够共鸣其中,感受到禅修的境界与内涵。
卧病酬边君天坛步月见怀之作。明代。李梦阳。霁夕开芳甸,祠官怅独游。银潢横殿落,壁月抱坛流。汉畤饶烟雾,秦城逼斗牛。甘泉词调绝,疫病若为酬。
逍遥咏。宋代。宋太宗。谁知学道本来真,铅汞噗媒最好亲。非是虚传经岁月,自缘无识探龙津。初凝白云堪可贵,解点黄金妙入神。术数催驱依造化,老颜改作后生人。
春园八首 其八。明代。黎遂球。白玉儿郎一十三,海棠开尽每来探。轻罗袖底松花片,索写新词日满函。
人日道中口占。宋代。喻良能。初日轻烟溪上桥,远峰积雪未全消。东君也是多情思,先遣青光到柳条。
送余廷心翰林应奉。元代。成廷圭。枫叶萧萧江已秋,吴船三日住扬州。靛花深染青绫被,云叶新裁紫绮裘。征驿马嘶风满树,别筵人散月当楼。明年春雁将书去,人在蓬瀛第几洲。
临潼早发。清代。董新策。叫晓天鸡寂不闻,红镫影里绝尘氛。人家夜色新丰树,马首秋凉华岳云。古戍清宵无鼓角,山田俭岁有耕耘。行行渐近三竿日,天远长安望转殷。
咏菊十首 其九 僧衣褐。明代。王立道。远师不染性,持此遗陶公。三径虽云好,了知色是空。
杨柳。宋代。宋自适。丝丝烟雨弄轻柔,偏称黄鹂与白鸥。才著一蝉嘶晚日,西风容易便成秋。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其二北渚亭。宋代。苏辙。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临风举酒千锺尽,步月吹笳十里声。犹恨雨中人不到,风云飘荡恐神惊。
黄牡丹。明代。杨循吉。京洛豪华迹已陈,姚家春色对何人。于今寂寞东篱畔,又作黄花十度新。
百法庵次载叔韵 其一。宋代。韩淲。云落山根蔽远江,渐迷高树到幽窗。须臾细雨风收处,画出苍洲白鸟双。
次韵曾宏父欲赏山宫梅花。宋代。洪适。黄堂清兴动官梅,遥望花林首屡回。命驾许同狂客往,舒笺频有好诗催。空怀月观横千影,趁取山宫举一杯。为语东皇相假借,莫教零乱点苍苔。
携游。清代。陈忠平。欲雨未曾雨,湖山缥缈中。几疑尘世隔,若与梦台通。绕树云停鹤,餐霞天作东。俄而薄熙动,拱手谢春风。
伤死马。宋代。宋庠。辨道曾资智,嘶风忽绝音。故蹄休践雪,朽骨讵酬金。附尾讒蝇散,投鞍啮鼠侵。弃帷宜一报,尽力有前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