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东山广福院。宋代。杨璇。舣棹青山下,来寻蓟子家。人鱼皆静乐,水木亦清华。松老欲成盖,菊寒殊未花。何须觅句漏,此自有丹砂。
咏东山广福院
舣棹青山下,来寻蓟子家。
人鱼皆静乐,水木亦清华。
松老欲成盖,菊寒殊未花。
何须觅句漏,此自有丹砂。
中文译文:
在东山下泊船,我来寻找蓟子的家。
人鱼都在静静地快乐,水和木也都显现出清华的气息。
松树已经老了,快要覆盖整个院落;菊花虽然在寒冷的季节还未开放。
何须去找语言的漏洞,这首诗词中蕴含着丹砂般红润的气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宋代诗人杨璇对东山广福院的赞美和景观描写。诗人在船上来到东山,寻找蓟子的家。他发现在这里,人和鱼都静静地快乐,水和木也都展现出清华的美丽。诗中描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然后,诗人提到了松树和菊花。松树已经老去,欲成盖覆盖整个院落,显示出岁月的长久和历史的厚重。而菊花虽然还未开放,但在寒冷的季节中,也带来了一丝残存的美丽。
最后,诗人用“此自有丹砂”来表示无需寻找语言上的漏洞或者是别的东西,因为这首诗词本身就包含了丹砂般红润的美感。表达了诗人对东山广福院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宁静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东山广福院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东山广福院的宁静之美,并从中体味到岁月变迁中的恒久价值。
题石菊。明代。程敏政。一峰笔立青琅玕,介若端士何桓桓。托根秖许霜下杰,凛然正色凌秋寒。酡颜相倚为谁好,仙人自喜朝霞餐。山川入眼尽摇落,百卉岂敢誇铅丹。石棱苍苔蔚苒苒,花头灏露清漙漙。醒时把菊醉凭石,柴桑风致馀江干。好事何人得佳本,严陵邑子今郎官。郎官博雅近出色,鼻祖与我同新安。奉图见过索题品,弹指一春经岁阑。哦诗却怜写生手,意匠不减挥毫难。玉堂公退尘鞅绝,砚池火烧冰花残。临风唤尔金石友,为增骚谱盟鸡坛。
蓦山溪。清代。龚翔麟。好春三月,蓦山溪时候。二十四番风,只解管、吹花擘柳。平芜似剪,藉处软于茵,携画榼,岸乌巾,缓引三升酒。青猿扶醉,行到青溪口。新涨小红桥,露湔红、纤纤素手。惊鸿回影,催上绿琼辀,者边走。那边走。莫把游骢骤。
乐平长公主挽歌。南北朝。卢思道。妆楼对驰道,吹台临景舍。风入上春朝,月满凉秋夜。未言歌笑毕,已觉生荣谢。何时洛水湄,芝田解龙驾。
周元仲来自湖外传示崧老赠东林圭。宋代。李纲。粲粲襄陵翁,大岳九世孙。文章老益奇,于道见本原。我生植艰虞,惨澹风霾昏。挽翁共出力,一廓扶桑暾。芬馥蓺兰芷,神奸伐蛟鼋。此志竟萧条,相顾声为吞。远游负深衅,行偏西南坤。忆昨遇江上,携手庐山樊。林间接软语,穷尽兴衰根。三年隔瘴海,岂谓我尚存。何尝知枣梨,颇亦闻风幡。读翁三友篇,雅契久弥敦。江南盗云扰,崛起巢与温。翁今渺安在,犹滞脩水源。我病寄闽岭,栖息僧家园。百念悉灰冷,窥见易象浑。区区不自量,信笔笺微言。逝将从翁游,淬砺删其繁。三圣邈已远,万古同所尊。何当进此道,对坐虚明轩。
悼亡 其四。清代。顾炎武。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江馆野望。宋代。陈允平。江边雁过秋,江上暮云愁。岭曲山横转,潮回水逆流。乱莎行石蟹,残荻卧沙鸥。黯淡三更月,何人独倚楼。
自湘乡趋邵阳以避谤不敢取道衡岳有感五首 其三。宋代。李纲。恭闻南岳魏夫人,绛节霓旌拥玉轮。我欲他年受真诀,先从碧海涤埃尘。
题西明寺僧院。唐代。温庭筠。曾识匡山远法师,低松片石对前墀。为寻名画来过院,因访闲人得看棋。新雁参差云碧处,寒鸦辽乱叶红时。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
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
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宋代。张孝祥。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