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谨微游仙都五首。宋代。许尹。桃源归路净无尘,只是当时避世人。仙事茫茫类如此,鼎湖辙迹恐非真。
《和吴谨微游仙都五首》
桃源归路净无尘,
只是当时避世人。
仙事茫茫类如此,
鼎湖辙迹恐非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许尹写给吴谨微的,描述了游仙之地的美好景色,以及对仙境的怀疑和思考。
诗中的“桃源归路净无尘”意指返回桃源的路途十分宁静无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是当时避世人”表明这个地方只有当时逃离现世的人才能找到。“仙事茫茫类如此”表示仙境事物的奥妙和难以捉摸的样子。“鼎湖辙迹恐非真”暗示着游仙之地的存在可能并非真实,只是人们心中的幻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怀疑,揭示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犹豫和思考。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环境中,对游仙之地的幻想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如同一种精神抒发,体现了许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追求的探索。
中文译文:
回归桃源的路净无尘,
只有逃离尘世的人才知这片土地。
仙境的奇妙无从辨别,
恐怕鼎湖的痕迹并非真实。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於岳阳楼上明年十一。宋代。陈与义。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咏鱼枕灯。明代。王鏊。火树千枝总不如,莹然光彩透冰壶。共言鱼枕春裁玉,忽讶龙涎夜吐珠。云母屏开云影动,水晶帘展水纹铺。香罗万眼誇吴市,琐细空劳咏石湖。
金明池 茉莉。清代。陈维崧。海外冰肌,岭南雪块,销尽人间溽暑。曾种在、越王台下,记著水、和露初吐。遍花田、千顷玲珑,惹多少、年小珠娘凝觑。奈贾舶无情,茶船多事,载下江洲湓浦。姊姊飘流离乡土。怅异域炎天,黯然谁与。燕姬戴、斜拖辫发,朔客嗅、烂斟驼乳。望夜凉、白月横空,想故国帘栊,旧家儿女。只鹦鹉笼中,乡关情重,相对商量愁苦。
题柱。宋代。葛道人。罗浮山下策枯藜,琪树琼林属品题。两腋天风何处去,锦岩西更碧云西。
哭袁大玉符卿 其三。明代。李云龙。牢落人间世,那堪不忆君。芳兰与草伍,野鸟在鸡群。不问人家产,甘脩地下文。春禽恨无主,啼噪暮纷纷。
买剑曲。明代。韩邦奇。千金买宝剑,百金装赤鞘。意欲献上方,骑马长安道。剑拔风尘昏,囊贮血肉腥。古来游侠儿,一掷双丸青。瀚海忆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十一梁山洎。宋代。苏辙。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
姑苏杂咏 吴王井(在灵岩山)。明代。高启。曾开鉴影照宫娃,工手牵丝带露华。今日空山僧自汲,一瓶寒供佛前花。
和圣徒洛中九老会。宋代。元绛。五日佳辰郡政闲,延宾谈笑豁幽关。阊门歌舞尊罍上,林屋烟霞指顾间。德应华星临颍尾,年拘皓发下商颜。名花美酒疏钟永,坐见斜晖隐半山。
侍郎亭。元代。黄庚。东邻花圃栽双松,一朝煨烬枝叶空。侍郎庭前有双松,至今古色摩苍穹。此木受记本千栽,扶持若有神始终。天留真质表文献,柯叶蕃茂根本丰。百年培植饱雨露,虬枝风撼鸣笙镛。掀髯相视雪贸贸,拥盖对立云童童。不知天地有黄落,玄冥失柄春无功。云孙峨冠立亭下,典刑如侍乾淳翁。昂藏自是廓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棱棱铁面不可犯,麾去秦爵如飞蓬。诸孙奉酒立松下,森森头角皆虬龙。
广平寺次孙子肃壁间韵。宋代。赵蕃。野寺夙所历,山程行苦赊。桂荣秋剩馥,蓬勃旱吹沙。徒倚俄成久,飞腾已向斜。异时如问隐,此地亦吾家。
寒食夜对月。宋代。项安世。朱公自有五湖天,介子何须九县田。无限东风原上泪,尽输西子月中舩。梨花自怯嫦娥白,秋影终随永夜偏。江海归来无赐火,幸分光彩到愁边。
游石涧寺。唐代。朱放。 闻道幽深石涧寺,不逢流水亦难知。莫道山僧无伴侣,猕猴长在古松枝。
次韵田园居。宋代。方岳。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