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丙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朗读

译文:
丙除夜,我停舟东湖之滨,借白石之名写下苕溪韵,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

诗意:
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徐端在出门求仕的道路上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选择归隐田园的心情。他停泊在东湖边,看着船上的菰蒲飘来,看着冰面裂开,回忆起东湖上的风雪之夜。他在夜晚仅有一点微弱的灯光作为指引,隔着林木间点亮。这种景象让他感到内心深处的寂寥与懊悔,对于他所作所为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徐端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失望,其中夹杂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东湖的风雪之夜象征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坎坷,舟泊菰来膠断冰则凸显了他的困境与无奈。诗中只有一点青荧隔林点亮,意味着他内心中的希望还残留,尽管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郁闷,以及对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端

徐端(约1754—1812)字肇之,浙江德清人,清朝大臣。父振甲,官江苏清河知县。端少随任,习于河事。入赀为通判。乾隆中,河决青龙冈。振甲知涉县,分挑引河,端佐役,大学士阿桂督工,见而器之,留东河任用,授兰仪通判。寻升缺为同知,调睢宁,又调开封下南河。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嘉庆十七年(1812)因积劳成疾,病卒。...

徐端朗读
()

猜你喜欢

看竹何时径出城,溪西亭上濯尘缨。青山入座真成画,白鸟迎人似结盟。

风外懒便纱帽侧,雨前凉爱葛衣轻。颇闻地主能延客,饮力何如阮步兵。

()

半尺梧桐当春徙,棕裹细荄封泥滓。不惮远来乖土宜,孤干横肩八十里。

薶根一月未见生,心焉惊疑怪已矣。瞥然一见二寸芽,参差嫩绿风吹起。

()

玉山令尹朝天日,时复要予赋竹梧。出屋书声思旧隐,满堂秋色见新图。

青苔迸出苍龙角,丹穴飞来彩凤雏。半点尘埃藏不得,凛然清气溢冰壶。

()

久知仕宦有升沉,此际门阑不觉深。半世人间初识面,一朝林下遽论心。

依依落日催归骑,袅袅秋风动客襟。乡里小儿何太喜,异乡流落有知音。

()
鞠育保让,母道备矣。
密赞亲傅,德其至矣。
彩服来朝,慈容有喜。
既受鸿名,又多受祉。
()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

幽谷重阴锁暮寒,一重云树一重阑。玉兰秋叶西风落,瑶草春香北两残。

山外屯岚如恨积,涧边流水似心酸。不知天意知人否,幽谷重阴锁暮寒。

()

归来朋旧晓星疏,只过东村水竹居。老气竟消双目暗,足音还冷一年馀。

绝怜风月寻常酒,宁问江山咫尺书。况是送君天上去,柳边空为立踟蹰。

()

不敢穷居老岁华,布衣今去走天涯。孤踪过岭如吹叶,彩笔临秋散作霞。

寒近渐知江北路,梦长犹恋日南花。穆之已作丹阳今,定有槟榔赠外家。

()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
送寒开小苑。
迎春入上林。
丝条变柳色。
香气动兰心。
()
故国山河成断绝,孤臣江海自飘零。
窗间取月离离白,树下窥天碎碎青。
一雁不来山驿静,千梅欲动客愁醒。
新来未赐王春历,三尽尧阶自有蓂。
()

橙黄橘绿一天愁,赖有尝新慰滞留。欲寄书题三百颗,故人多在海西头。

()
无笑无言两断魂,一杯谁为暖霜寒。
情知别有真真在,试与千呼万唤看。
()

江南腊月天未雪,居者单衣行苦热。连山郡邑瘴尽行,岂独岭南与闽越。

逋民穰穰度闽山,十人不见一人还。明知地恶去未已,可怜生死相追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