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中文译文:
《诗一首》
枣花至小能成实,
桑叶惟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只空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枣花和桑叶的特点,并通过与牡丹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寓意。诗人认为,尽管枣花很小,却能结出果实;桑叶虽然柔软,但可以解开丝绸的线。相比之下,牡丹虽然花朵如斗大,但却不结实,只有空枝。这其中,牡丹象征着虚有其表,没有实际价值的事物。
诗词以枣花、桑叶和牡丹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实与虚幻、实际与虚无的思考。枣花和桑叶象征着平凡却具有实用价值的事物,牡丹则代表虚华而无实际作用的事物。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人们要珍视实际的价值,而不是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通过对自然界中三种不同花卉的比较,诗人唤起读者对于真实与虚幻、实用与虚浮的反思。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的观点,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意味。
寒食接父书。清代。李长霞。久别怀儿女,谁从问起居。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令节他乡感,穷愁鬓发疏。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
次韵右臣潞河见怀。清代。邓琛。回首高城生积阴,大通桥畔独幽寻。黄花醉后人何处,白雁声中霜满林。倚枕梦回津月晓,扣舷秋入蓟门深。樽前自奏歍钦曲,并世谁知牙旷心。
寿楼春·师湘篴意代拟淞滨寄答之作。清代。吴昌绶。萦秋心流黄。对旧时月色,人倚楼旁。记赋将离京国,朅来江乡。衣袂黦,裙腰长。共遥天、星娥魂凉。想眼底停辛,肌边熨恨,小影来荆娘。回枕沾,欹屏湘。累莺枝妾梦,锦字郎狂。赢得茶烟飘漾,药瓯斟量。纫楚蕙,搴淇桑。送雁绳、行云疑亡。羡玳瑁双栖,新雏昼梁文褓香。
减字木兰花。宋代。胡平仲。兰凋蕙歇。野店酒初尝竹叶。绝艳幽姿。洗出铅华见雪肌。云阶月地。凭仗幽人须着意。一夜花飞。一点微酸已著枝。
与程端卿相另峡中共系船瀼东留一日。宋代。李石。宦路随惊鹊,家山隔断鸿。荒椽秋雨过,疏竹暗泉通。千骑寻城北,双舟忆瀼东。我诗虽未好,聊为使君穷。
旦起偶书。明代。顾清。起临青镜拂冠巾,又见江南一度春。老觉杖藜行处稳,病于方药试来真。吟思好句翻疑梦,坐爱名山不近人。六十四年多少事,向来何敢道全身。
官梅亭。宋代。吴渊。畴昔花前屡举觞,重来鬓发已苍苍。未容篱菊成归隐,且向官梅作醉乡。每约松篁坚岁晚,肯随桃李竞春芳。东风二月无人惜,片片霏霏雪自香。
予寓圃亦产双瓜方稚如琴轸为人落之。明代。徐渭。未可充三棒,惟堪轸七弦。尽持挝孟德,莫去恼师延。合并支苛雾,商量摆酷烟。长腰双鹄卵,大茧八蚕缠。翠叶遮难满,黄臕映自妍。远藤香结字,近水脆生涎。内履愁无地,悬匏苦在天。同心思苏小,匹骑走杨坚。国岂无双士,军元有两甄。邵平闻恨晚,武瞾摘还怜。虾蟹睛丫海,麖麋角聚颠。行排鸿入汉,齿露象埋田。夜夏啼周日,麒麟哭鲁年。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獧。钩吻黄精贼,蟛蜞紫甲权。出蓝书未熟,本草注徒笺。庆吊俱迂尔,蓍龟亦莽然。下帘翁巳矣,谁为跌三钱。
答子与 其二。明代。王世贞。汝卧寒庐宿草平,朝廷空问孝廉名。长怜越石齐中狱,几废庞公若下耕。万里帛书椷涕泪,十年词笔罢纵横。援琴莫怪难成曲,半入燕山风雨声。
北征杂咏三首 其三。明代。张时彻。东涧结层冰,西涧涵清冷。北枝方委叶,南枝已含荣。本是一气物,炎凉不同形。何况云间翼,翻飞岂能并。朝客孟尝门,日夕投信陵。得意胶漆欢,失意寻戈兵。仇多终自贼,岂独丧其朋。不念王贡交,千载扬芳名。
秋江晚渡图。宋代。牟巘五。晚来江上鲁鱼风,十里青山一望中。自是欲归人意急,等閒付与济川功。
浪淘沙 其九。明代。高濂。风雪掩空斋。僵卧云偎。先春香吐水边梅。茶煮竹炉煨骨拙,清溢吟怀。策蹇几人来。山径幽哉。荆扉半月不曾开。眼界一空心地寂,身在蓬莱。
捣练子。唐代。无名氏。欺万木,怯寒时。倚阑初认月宫姬。拭新妆,披素衣。孤标韵,暗香奇。冰容玉艳缀琼枝。借阳和,天付伊。
咏玉阶诗。南北朝。鲍子卿。玉阶已夸丽,复得临紫微。北户接翠幄,南路抵金扉。重叠通日影,参差藏月辉。轻苔染珠履,微淀拂罗衣。独笑昆山曲,空见青凫飞。
竹鹤双清图为西杨学士题。明代。杨荣。脩竹琅玕直,仙禽迥立清。扶疏三径色,嘹唳九皋声。劲节风霜老,贞姿玉雪明。朝回宾客静,吟对独含情。
次王彦鲁韵呈仲弓。南北朝。邹浩。城南兼吏隐,草树水中央。飞鸟有时到,惊尘无处扬。留春供燕集,落日借辉光。一自乌衣后,风流知几王。
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 其四。宋代。项安世。买臣五十贵何疑,衣锦怀章亦未迟。苕霅有情依辇毂,簪缨无数足亲知。只消笑向长安得,何用歌穿郢市为。江汉沮漳吾老矣,药囊如栉气如丝。
送卢东麓祠部廷杖为民南还。明代。余继登。燕山雪花大如手,层冰欲裂阴风吼。车轮摧折马不前,卢郎此日东南走。卢郎尔去莫销魂,尔力犹能叩天阍。幽谷不回白日照,星辰乱落红尘昏。红尘昏,浮云驰,嗟哉世事竟堪疑。精诚自分山可移,山鬼窃笑精灵窥。汉庭不闻贾生痛,泽畔谁怜屈子悲。卢郎卢郎尔何为,上帝待尔以不死,尔归且韬胸中奇,慎勿狂歌叹五噫。
承张弘毅林居奉和一绝。元代。刘崧。林塘蔼蔼净晨晖,霜落风停叶自飞。村巷不曾缘客扫,莫嫌尘土污秋衣。
朝中措(重葺南湖堂馆,小词落成)。宋代。张鎡。先生心地等空虚。行处幻仙都。点缀玲珑花柳,翻腾窈窕规模。三杯两盏,五言十字,迟老工夫。受用南湖风月,何须更到西湖。
新筑落成口占遣兴。清代。成鹫。林间高枕已多年,意外茅茨换瓦椽。依旧云山还觌面,从前烟雨不归天。看来形影原非我,认取虚空未是禅。细语谨防风领去,隔江吹入市城边。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唐代。卢照邻。落卧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前飞暮雨,粱上下轻尘。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葛车勿速返,长袖欲相亲。
送匡廷宪佥事之任闽中。宋代。王绅。灵雨下神皋,春意溢皇都。有客独持斧,出莅闽粤区。绣衣炫晴旭,骢马驰远途。行矣勿迟留,疲癃望来苏。
乾德以后祀感生帝十首。清代。佚名。笾豆有践,玉帛斯陈。神无常享,享于精线。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唐代。刘禹锡。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醉花阴 其二。宋代。杨无咎。捧杯不管馀酲恶。玉腕宽金约。宛转一声清,戛玉敲冰,浑胜鸣弦索。朱唇浅破桃花萼。重注鸬鹚杓。夜永醉归来,细想罗襟,犹有梁尘落。
丹霞洞。宋代。曾巩。麻姑石坛起云雾,常意已极高峰颠。岂知造化有神处,别耸翠岭参青天。长松桀柏枝嵬砢,中画一道如流泉。林风飕飕满丘壑,山鸟嘲哳凌飞烟。山腰古亭豁可望,下见秋色清无边。忽惊阴崖势回合,中抱幽谷何平圆。初谁凿险构楼观,更使绕舍开芝田。令人到此毛骨醒,欲构老笔丹青传。羌夷干戈今未解,天地疮痏谁能痊。大厦栋梁置沙莽,肯复顾眄桷与椽。吾徒于时直何用,欲住未得心茫然。
山中读诚斋诗。宋代。王迈。万首七言千绝句,九州四海一诚斋。肝肠定不餐烟火,翰墨何曾着点埃。锦瑟月中弹不彻,云涛天上演将来。巴西社里陈黄远,直下推渠作社魁。
和元居中风水洞上祖龙图韵。宋代。张先。水色风光近使君,浥尘轻雨逐车轮。暂来不宿宜无恨,多少行春不到人。
往体 其三。宋代。赵崇鉘。志士惜流光,游子念长道。流光如奔霆,长路漫浩浩。饥人忽梦饱,百忧悉倾倒。真妄安足论,荣名以为宝。
宿弇山园水阁。明代。张元凯。层楹虚阁宿流云,飞尽觥筹夜色分。河汉转低池水白,海天霜角醉中闻。
水龙吟 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宋代。单人耘。佼佼民族精魂,苦心孤诣轩辕荐。灵台神矢,追逋射敌,了无疲捲。滋养乔柯,腴生野草,春泥缱绻。但疾声呐喊,彷徨荷戟,天可补,石能炼。故里乌篷堪念,为销毁千年门槛。攻书三味,吮毫虎尾,将雏夜栈。风雨鸡鸣,神州再造,光华无限。记倘存一息,仍当旧振,是先生愿。
柬白丈人。唐代。徐凝。昔时丈人鬓发白,千年松下锄茯苓。今来见此松树死,丈人斩新鬓发青。
暮春怀本厚读书西峰寺。明代。谢复。雨水连三月,风光又一年。桃花余满地,柳叶渐迷烟。幢影翻灯外,钟声落枕边。怀君读书处,寂寞伴寒禅。
瑞鹤仙 甲辰灯夕。宋代。李昴英。玉城春不夜。映月璧寒流,烛蕖光射。鳌山海云驾。拥遨头箫鼓,锦旗红亚。东风近也。趁乐岁、良辰多暇。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堪画。纱笼夹道,露重花珠,尘吹兰麝。歌朋舞社。玉梅转,闹蛾耍。且茧占先探,芋郎戏巧,又卜紫姑灯下。听欢声、犹自未归,钿车宝马。
拜星月慢二首 其一。清代。奕绘。沈水香浓,隔花风细,步入琅嬛仙馆。杉架凉棚,阁春云一片。更劳动,霞帔夫人下拜,唤出斑采女郎相见。笔砚精良,费词人留眼。有越南、木尺乌丝伴,滇南石镜青山茜。一幅相国亲题,叠松云高远。喜两家、奴婢呼名惯。剪金粟、瀹茗香浮碗。君夫妇、大隐城南,拥图书万卷。
过武昌。明代。李敬。四时常不极,一棹况无涯。击汰天疑路,停桡水是家。危洲行处直,远郭望中斜。沙势衔山影,波光荡日华。芦明空岸雪,叶乱晚陂霞。稍辨武昌树,初飞梦泽鸦。客愁增湍驶,楚色满蒹葭。欲访河干叟,林端见古槎。
伤骥。宋代。梅尧臣。驽骥同一辀,迟速能几里。当其被问时,举策数耳耳。驰骋心独存,压抑头不起。空传八骏名,未遇穆天子。
三潭印月。宋代。王镃。 草满咸平古屋基,梅花几度换横枝。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
和汉老弟立春。宋代。虞俦。吹葭六管候频频,眉寿先储酒十旬。鞭到土牛休袖手,斗回天驷已驰神。花梢彩胜翻新样,镜里朱颜只故人。生菜玉纤能细缕,大家醉赏满盘春。
济阳闻变作。宋代。朱虙。烽烟看四起,投袂自提兵。哀角临风壮,愁云压阵横。张拳呼杀贼,洒血向孤城。耿耿丹心在,谁能计死生。
汉宫词三首 其三。宋代。曹勋。费尽千金写玉容,冀承恩幸宠深宫。妾心未改君心改,不及夭桃媚晓风。
答辛子庄惠梅花之什。宋代。韩维。东风雪风度清淮,淮边野梅撩乱开。想君此时驻征骑,题诗折花思悠哉。缄封千里到此地,桃杏芳意都未回。岭头奇艳忽照眼,不待驿使传枝来。清香满把愧佳赠,欲赋民敢空衔杯。
海昌舟中雨过晚凉二首 其一。宋代。周紫芝。白板艅艎铁裹头,吴歌声在藕花洲。故来急雨归何处,和月吹凉入柂楼。
夜宿功德寺次宗贤二首 其二。明代。王守仁。水边杨柳覆茅楹,饮马春流更一登。坐久逐忘归路夕,溪云正泻春山青。
教学退作二首。宋代。陈著。昔年堂上来三鱣,今日溪头领队鱼。方信卜居初意好,要教同里识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