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是孙颀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三星分离在湖光之中,与此同时,抒发了对古晋都的怀念之情。
译文:
星星分布在湖光中,旧晋都坐落在湖的边上。
诗意:
《句》一词最早出现在《文选·卢仝》中,它展示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结合。诗中的"星"指的是显著的星座,"湘"则是指湖南地区的湘水。通过描绘星光点缀湖泊的美景,孙颀带领读者感受古代晋都的辉煌。
赏析:
孙颀通过这首诗词展现了他对古晋都的思念之情。起初,诗词以星星分布的景象引入,通过星星点缀在湖泊上的景象,展示出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接着,诗人提到了湘水,将读者的视野转向了湖南地区。最后,他以"万顷湖边旧晋都"的描述,把晋都的形象与湖泊融为一体,更加突出了古晋都的辉煌。
整首诗词给人以美丽、宁静和古朴的感觉,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晋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留连忘返的感受。
同官李仲益赠张思仲家歌人团茶因题其封。宋代。赵令畤。色映宫姝粉,香传汉殿春。团团明月魄,却赠月中人。
闰八月十八日会同馆诸公同赋绝句五首 其五。元代。赵秉文。宾主相忘间浊清,坐中谈笑杂歌声。道人嘿坐无分别,总是秋风万籁鸣。
采桑子。唐代。无名氏。霜风漏泄春消息,折破孤芳。野兴彷徨。姑射神仙触处藏。新妆不假施朱粉,雪月交光。欲赠东皇。冷淡龙涎点点香。
车遥遥。元代。梁寅。车遥遥,江上路。知君心与江水东,水可停流车不驻。出门望风沙,碧云在天涯。少年万里志,那思早还家。落花纷纷沾绮疏,春来春去伤离居。丈夫官慕执金吾,敢云富贵非良图。托身自误不自怨,惟愿羊肠九折无摧车。
书敬仲兄枕屏。宋代。薛季宣。野趣知兄爱泉石,风屏少试秋毫力。纤煤点染出云天,万里江山安枕席。
值事有感怀渔溪丘德基。宋代。陈藻。纷纷场屋士,闻见是空虚。此老何曾学,高怀却有书。对人惟静默,有饭即安居。说到荣华事,生平不计渠。
赠陈执中。宋代。胡僧。虎目猿身形最贵,祇因攀附即升高。知君今向端溪去,助子清风泛怒涛。
赵涧边叶丹厓在雁山未回诗以寄之。明代。朱谏。老怀绝驰驱,閒居少来往。枕石松下眠,步屧林间响。携农看芳田,喜见稻苗长。种秫既有秋,此外复何想。意逐浮云去,随君到空山。兴剧足力疲,不能强跻扳。去为十日期,期尽君当还。幽斋倚修竹,迟尔论金丹。
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五。南北朝。庾信。太上之有立德。其次之谓立言。树善滋于务本。除恶穷于塞源。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仁义之财不匮。忠信之礼无繁。动天无有不届。唯时无幽不彻。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自非刚克掩义。无所离于剿绝。
鹧鸪天 赠珠廉秀 青楼集。元代。冯子振。恁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暇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
截臂行。宋代。孙发。吾闻两臂重於天下不可废,知之不必子华子。愚民气焚胸,一忿敢趋死。以死视四肢,截臂如去指。鸣呼巴陵之民何以有此风,疾痛利害人所同。甘心一臂捐糞壤,终身废卧闾阎中。前年截臂渠得理,今年截臂吾亦尔。村南截臂杀平人,村北炰咻还比拎。虺虺民,虺虺民,用心若此非吾人。有冤自可次第诉,毒人何必残其身。闻者莫惊喧,此弊吾能言。其初姑息吏,不与杜其源。嗟哉恶俗伤仁厚,明明有冤宜勿受。一奸不济百奸消,共致和平俾在宥。
又题卓锡泉。宋代。留元崇。吾师知地脉,杖锡此间卓。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木石常借润,瓶罂随量足。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更携一壶归,为浣众生浊。遥愧山中人,四时自斟酌。
赵仲实如吴江扁舟来别因以送之。宋代。杨冠卿。少年结交翰墨场,举头不觉双鬓苍。世涂巇嶮如羊肠,交情耐久无炎凉。我今读书松竹庄,君兮去去吴松江。音书莫惜频寄将,新诗分我古锦囊。
薄媚(第二虚催)。宋代。董颖。飞云驶。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愿勿容其至。周亡褒姒。商倾妲己。吴王却嫌胥逆耳。才经眼、便深恩爱。东风暗绽娇蕊。彩鸾翻妒伊。得取次、于飞共戏。金屋看承,他宫尽废。
题云林生远山涌翠图。元代。顾盟。偶因涤砚写从容,点染那能似画工。千载风流谁可拟,令人猛忆米南宫。
天津桥。宋代。翁逢龙。下马过天津,听传禁漏频。惟怜一桥月,曾照六朝人。金剥宫门安,红飞粉壁尘。中官来宿内,因问帝乡亲。
赋得啼鹃促落红。明代。邓云霄。蜀鸟催归客未归,离愁如梦雨如丝。声声啼血含新恨,点点飘红别故枝。正爱春园披锦绣,谁怜花国冷胭脂?楼前千里王孙草,肠断东风嫩绿时。
落叶满长安分题。宋代。苏辙。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次魏知元韵三首。宋代。陈造。客中把酒挹江山,更藉诗人为解颜。自是交游十年旧,向来相得立谭间。
寓怀。唐代。李商隐。綵鸾餐颢气,威凤入卿云。长养三清境,追随五帝君。烟波遗汲汲,矰缴任云云。下界围黄道,前程合紫氛。金书惟是见,玉管不胜闻。草为回生种,香缘却死熏。海明三岛见,天迥九江分。搴树无劳援,神禾岂用耘。斗龙风结阵,恼鹤露成文。汉岭霜何早,秦宫日易曛。星机抛密绪,月杵散灵氛。阳鸟西南下,相思不及群。
郑禧之松林才子图。元代。王行。横空微霞澹初卷,一片苍云隔层巘。远壑清风拂树来,烟鬣捎捎总如剪。蹇驴随意历山冈,此景此情应两忘。忽惊啼鸟翠微里,催我佳句投奚囊。人生乐事知多少,独有吟情超世表。为泻词源浥画图,晴壁高堂楚山晓。
有感示儿德。明代。庞嵩。昔年侍母暂违父,严侍今朝长背母。彬湘两度皆冬寒,手线游衣今独苦。
喜小儿辈到行在。宋代。陆游。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书窗涴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晚雨。宋代。陆游。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米尽薪亦绝,涨水与阶平。山信得新粟,欣然听舂声。书生易满足,笔砚还施行。南风柱础乾,西照窗户明。雨其遂已乎?努力趣秋成。
月夕睡起独吟有怀建康参政。宋代。陆游。月上虚堂一榻横,断香漠漠欲三更。隔帘清露挟秋气,绕树惊鸦啼月明。只怪梦寻千里道,不知愁作几重城?苦吟更恨知心少,西望金陵阙寄声。
丙子重阳触事有赋绝句七首。宋代。程公许。风雨连宵苦泪潸,可怜半作冢累然。钟情叔氏如酥酪,岁旬相随对榻眠。
从军行六首 其四。明代。欧大任。飞狐道上行人绝,倒马关前建旌节。塞荒榆叶不作钱,山冻杨花尽成雪。
游灵岩寺十二韵。明代。王世贞。懒怯灵岩胜,惊看即道傍。天垂孤刹出,地转万峰藏。桥石鲸飞动,烟岚鹫渺茫。山形界齐鲁,榜字接隋唐。虎坐俄拿攫,虬潜欲奋扬。腊留祗树色,春勒宝花香。伏水侵禅座,归云护讲堂。慈篁深岁月,忍草足冰霜。饱进茵陈饭,眠酣荟蔚房。微吟和清磬,步屧信回廊。许掾谈推解,陶公醉不妨。莫疑车马客,尔亦困津梁。
和江进之寒山寺之作。明代。袁宏道。忍草侵阶遍,慈云湿座飞。爱花僧是业,伺食鸟成机。一榻书和卷,三生钵与衣。尘劳方未已,合掌愿皈依。
大衍易吟四十首 其三十四。元代。方回。六籍火未熄,龙兴芒砀云。呼韩朝渭上,已纳王政君。
苦吟 其一。明代。朱诚泳。笔床棐几日相亲,性癖耽诗四十春。独爱渊明冲淡趣,不将崎崛骇诗人。
宫体四时词答和欧阳原之 其二。元代。刘崧。太液清无暑,承恩得泛船。飞帷缘绿水,团扇夹晴烟。日暮犹移辇,风来欲上仙。池边荷叶小,个个似青钿。
延平六月祈雨感应赓林堂长韵。宋代。陈宓。唤起神龙百里来,中肠一夜九萦回。天心自为民心动,多谢诸贤举贺杯。
清平乐 鹧鸪。明代。王夫之。但南无北。费尽丁宁舌。说与天涯行不得。也似欲啼清血。空山烟雨霏微。离披败叶低飞。乳燕莫誇轻俊,人间何处乌衣。
登阳山妙净院。宋代。陈深。野寺虽牢落,山僧亦自如。幽栖娄虎空,灵迹近龙居。地胜轩楹古,天寒草木疏。凭高望城郭,把酒一唏嘘
赠衡岳隐禅师。唐代。司空曙。拥褐安居南岳头,白云高寺见衡州。石窗湖水摇寒月,枫树猿声报夜秋。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垂垂身老将传法,因下人间遂北游。
归弋阳山居,留别卢、邵二侍御。唐代。刘长卿。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赠太傅中书令张文节公挽词三首 其三。宋代。宋庠。平日开黄阁,兹辰奠素旗。留侯尝辟谷,岩说遂骑箕。天迥哀笳咽,林长导翣迟。行人此堕泪,何必岘亭碑。
蒋德尚棋会展日次韵。宋代。楼钥。棋社经年能几回,身闲深幸屡参陪。一旬又见朋簪集,三径还因听履开。休苦索居徒面壁,何如相遇且衔杯。虽由药裹宽初约,不碍重寻旧雨来。
丑奴儿(1) 送春。清代。费墨娟。无情春色难留住,雨又终宵,风又连朝,怕见飞花过板桥。重门深掩人憔悴,冷了诗瓢,瘦了吟腰,鹦鹉帘前说寂寥。
过刘员外长卿别墅(一作碧涧别业)。唐代。皇甫曾。谢客开山后,郊扉积水通。江湖千里别,衰老一尊同。返照寒川满,平田暮雪空。沧洲自有趣,不便哭途穷。
西子放瓢图。金朝。靖天民。髻鬟萧飒苧萝秋,千古香溪水自流。吴越兵争竟何得,风流输与五湖舟。
后醉中放歌五章 其二。明代。胡应麟。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百代声华擅文藻。
五郡。宋代。苏轼。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
闻何立可李茂钦讣二首。宋代。刘克庄。何老长身李白须,传闻死尚握州符。战场便合营双庙,太学今方出二儒。史馆何人徵逸事,羽林无日访遗孤。病夫畴昔曾同幕,西望关山涕自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