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僧院。宋代。释尚能。渺漠人烟外,禅居静趣多。山遥天接树,江阔日生波。鸣橹时邻响,征车旧绝过。清风数声磬,应不入渔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京口僧院》
离开繁华的人烟,僧院中是一片宁静和趣味。山峦遥远,与天相接,树木郁郁葱葱,江水宽阔,日光在波中涌动。桨声时而传来,邻里互相回响,曾有征车经过的痕迹。几声清风拂过,仿佛也无法打破僧院的寂静,无法进入这里的渔歌声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京口僧院的宁静与舒适的氛围。身处于繁忙纷扰的世界之外,僧院成为了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山水之间,僧院中的生活自由自在,与外界的喧闹相隔离。作品旨在表达作者对僧院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禅宗修行的推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京口僧院的景象和氛围。通过营造宁静、清静的氛围,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他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清风、清音等细腻感知的体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宁静和悠然的意境。同时,通过对邻里的描述,以及对庶民生活与僧侣生活的对比,进一步彰显了僧院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描绘僧院的静谧与宁静,以及山水的美妙和清风的拂过,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修行的尊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心灵宁静的追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夜起有感。元代。方回。古人所愿为,莫若言事官。前后五百辈,风节何索然。士所甚荣者,草诏登金銮。缪妄或预选,文章何足传。又如相人国,操秉中书权。奸邪杂庸懦,覆餗鼎实颠。代天分百工,设此三要职。我虽幸登名,三不践其一。尝叨台谏命,大臣阴见柅。击搏非所能,甘受一麾斥。于时已溃乱,竟不保宗祏。论罪诛枯{左骨右比},孰可付史笔。星河夜西流,看天徒叹息。
和赵知录韵三首。宋代。吴潜。黑风吹海屑银涛,莫辨秦瑰与楚瑶。煮水煎茶还我辈,灶烟文武火须调。
夜坐。明代。孔天胤。寥寥郡斋夕,悄悄客心幽。露气因风发,花阴带月流。城高闻鼓角,地爽识边州。去国怀多旷,兼兹永夜愁。
秋夜渡江。明代。孙一元。西风吹鬓绿䰐鬖,击榜长歌酒半酣。野月上船灯影乱,载将秋思过江南。
皇孙寿诗二首。宋代。陈造。曾簉蓬莱挹德风,日亲儒保罄寅恭。学穷奥阃包贤圣,人仰英明肖祖宗。彩服近天仍乐孺,帝觞拜赐列从容。应刘寿语年年事,九万香笺未阙供。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唐代。白居易。净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酿老春。手把屈巵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
简朱子大学士一首。宋代。苏泂。石家曾作送君来,建业收书未得回。只道还家仍款曲,谁知分袂许悲哀。冥间孰与论心事,世上谁堪共酒杯。昨到帷堂前后奠,却瞻乔木肺肝摧。
闻角 其一。清代。林朝崧。孤城背岭数声和,吹落英雄老泪多。夜半起来频抚髀,一痕月冷旧山河。
折杨柳。唐代。崔湜。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