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刘玉。这首诗描绘了大梁城四周的山峦、宋苑和梁台以及黄河流淌的景象。
大梁城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它坐落在四无山的上方,周围山势险峻,景色宜人。诗中提到的“嵩行”指的是嵩山,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的境内。作者将大梁城与嵩山相隔的距离形容为“渺渺百里间”,强调了大梁城的壮观景色和山势的高大。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宋苑和梁台。宋苑是指北宋帝王的府邸所在地,而梁台则是指作为宋代皇城一部分的宫殿建筑。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物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最后一句描述了黄河的状态,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诗中描述了黄河的水流,以及鸟儿在河上飞翔的场景。这句话中流露出了一种沧桑之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物是人非的变迁。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的描绘,呈现出大梁城壮观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沧桑感。诗人通过对大梁城周边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的府邸和宫殿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整首诗意蕴含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既有景色,又有思考的艺术享受。
中文译文:
大梁城上四无山,
渺渺嵩行百里间。
宋苑梁台何处在,
黄河流尽鸟飞还。
译文:
大梁城上,四周是高耸的山岳,
嵩山的脚步好似遥远百里。
曾有宋王的府邸和宫殿,
如今已成过去,黄河的水流不息,鸟儿仍在飞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形式描绘了大梁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思考。通过描绘山峦和河流的景象,以及对过去的府邸和宫殿的回忆,诗人在诗中陈述了人类与自然、历史的联系和变迁。同时,诗中的黄河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嵩山的壮观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充满沧桑之意的感受。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也能思考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长久。
西湖竹枝歌九首。元代。杨维桢。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鹿头湖船唱郝郎,船头不宿野鸳鸯。为郎歌舞为郎死,不惜珍珠成斗量家住城西新妇矶,劝君不唱缕金衣。玭琶元是韩朋木,弹得鸳鸯一处飞。劝郎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湖口楼船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无梍是郎意,断桥有柱是侬心。病春日日可如何?起向西窗理琵琶。见说枯槽能卜命,柳州弄口问来婆。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歌声唱入箜篌调,不遣狂夫横渡河。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峰前山万里。妾死甘为石新妇,望郎忽似飞来峰。望郎一朝又一朝,信郎信似浙江潮。床脚耆龟有时烂,臂上守宫无日销。
哭欧阳三弟叔敬沈湘六首 其五。明代。王夫之。瓣香洒血气奔雷,采葛歌残击筑哀。十四年来争一死,英雄消受野棠开。
解连环。宋代。姜夔。玉鞭重倚。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发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颂古八首。宋代。释如净。唤一声兮应一声,两个分明好弟兄。倒却门前刹竿著,芳草漫天荆棘生。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宋代。吴潜。东西南北幸同官,休作班荆解后看。一笑喜逢粳秫贱,相攀莫待菊茱残。沙鸥点点投波没,檐鹊声声带日乾。美景良辰同赏乐,四并谁道古来难。
大驾南归至龙虎台迎候者皆于昌平胄监岁馆旧县何氏至正九年八月监丞吴当独来馆人持祭酒司业旧题索赋 其一。元代。吴当。当关龙虎拥层台,此地年年翠辇回。八月千官瞻候日,旧陪词馆小臣来。
吴门匹练贯三台,为是朝天彩鹢开。叶县仙人飞舄去,东阳大士应身来。
君王别对重云殿,元会曾沾万岁杯。莫笑深山诸老宿,也骑竹马候江隈。
送傅吴县入觐以善治民闻而山甫子予辈谓其负仙骨精禅理因赋此为饯。明代。王世贞。吴门匹练贯三台,为是朝天彩鹢开。叶县仙人飞舄去,东阳大士应身来。君王别对重云殿,元会曾沾万岁杯。莫笑深山诸老宿,也骑竹马候江隈。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元代。杨维桢。淮南八月雁初过,奉使槎回乌鹊河。十里杨州花底散,五陵年少已无多。
水明楼赠陈仕卿。明代。徐熥。日日来相访,爱君幽意长。画题随客命,诗债逼人偿。听雨坐蕉径,放云开竹房。入林无小阮,终少七贤狂。
金粟影 (白野达兼善隶颜)。明代。释良琦。每闻天鹤乘云下,莫遣仙姝入座中。却愧袈裟留住久,钓船犹系柳桥东。
白下记游 其二。清代。吴灏。寂寥玄武鸦宿柳,霜老莫愁树凝丹。放眼天边江自去,低徊无语一凭栏。
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元代。乃贤。积水敞华构,参差带幽壑。微风动轻蘋,绿云泛珠箔。天空夕阴敛,川迥游鳞跃。徘徊沧洲梦,露下翠衾薄。公子属鸣佩,逍遥陟延阁。微吟省树移,缓步庭花落。放舟返春渚,言恣林泉乐。挥觞靡可留,怅望青山郭。